于此同时,优雅港外,李公公一行重新登上了佛山号。
船舱最深处的一个房间,布置成了书房的样式,屋里烛光通明,将屋里的一张铁力木书案映照得更加古朴,一名年轻女子端坐于前,正提笔书写着什么。
“妹妹,你打定主意了?”一道沉稳的男声响起,是书案后方的一名高大男子,面容冷峻,此时表情中却透露着些许无奈。
“哥哥,小妹今次怎么地都要留在南洋的一段时间,看看王浩此人有何不同。”书案前的女子从容手笔,将一封信纸拿起,又从头仔细端详了一遍,而后轻轻吹了吹未干的墨渍。
男子上前接过信纸,扫了一遍,微微叹了口气,随后将其折起放入一个黄皮信封,开口道:“李公公,将此封信带回京城,送于我父亲。”
此时李公公正毕恭毕敬地候着,眼眸低垂,闻言立即躬身上前,双手接过信封,再用一侧的火漆将其密封好,又检查无误后,把信封塞进了怀里,道:“老奴一定尽快将信送于王爷。”
“哥,你也回京城吧,让父亲知道我们俩一块留在了南洋,他定会饶你不过。”女子起身,说到这最后一句时的语气竟然听着有些调皮。
“毓舒儿,你以往任性惯了,父亲自不会怪你。但此次出京前,母亲特意嘱咐过我,一定要把你在婚约前带回去,如果我不留下,以你的个性,可能得在外面野个三年五载了。”男子开口道,眼神中都是宠溺。
王浩在这里,一定会骂上一句宠妹狂魔。
“哼,哥,我说了多少次的,我不会回去。那僧格林沁家风太严,我去了后半辈子哪还有什么幸福,迟早在他家闹个天翻地覆,到时候父亲的面子都没了。”这名叫毓舒儿的女子嗔怒道,“父亲同意我这个时候出京,你还不明白吗?就是不想我嫁入那蒙古人。”
那名男子显然拿他妹妹毓舒儿没有办法,只能摆摆手道:“李公公,你出去清点一队亲卫,在外面待命。”
“喳!”李公公连忙应下,正欲出船舱,一道银铃般的声音响起。
“李公公你等下,你与说说,那王浩是什么样的人?”毓舒儿双手背负在后,上前问道。
“回郡主殿下,王浩此人极具才情,治下严明,颇得人心,但初入官场,总显得有些生涩,另外,老奴感觉,他似乎对于封王并不在意。”李公公回道。
“噢?有意思。”毓舒儿美眸中光彩流动,然后不怀好意地看了一眼眼前的大太监,道:“你说他不懂官场世故?是不是说他没有给你塞银子?”
李公公顿时一惊,这个郡主平时就古灵精怪,主意特别多,聪慧之极,急忙道:“老奴不敢索贿,但宣旨后收点孝敬是常态,不收反而让接旨之人不安。”
“哼!歪理!”说完,绕着李公公走了一圈,右手一伸,“拿来!”
李公公连忙从怀里掏出了王浩此前送他的那把手枪,还有一袋子弹。
毓舒儿得意地一把接过,脸上喜色浮现,开始拿着把玩手枪。
男子走上前抢过手枪,对着李公公摆了摆手,李公公会意,赶紧退了出去。
“妹妹,这是西洋手枪,很危险,容易走火,可别伤了自己。”男子道。
“这是我的!快还我!”毓舒儿跳啊跳的就要上来抢夺。
“晚点再给你,先让哥哥试一试,回头教你使用之法。”男子检查了下子弹没有上膛,便把手枪塞进了怀里。
“哼!明明就是强盗,想留着自己用,别以为我不知道,上次父亲拿到一把,你可是求了父亲三天才拿到开过一枪。”毓舒儿撅着嘴说道,手不断去掏男子的衣服,神情甚是可爱。
“哥答应你,回头一定给你。”男子被缠的没办法,只能先答应着然后打岔着问道:“你怎么知道李公公那奴才藏了东西?”
“唉,你真笨啊!那李公公说了王浩不懂官场规矩,显然是没送银子,可他话里却很赞赏王浩,更没有天生对汉人的那种瞧不起的意思,我拿脚趾头上的指甲都猜出来了。”毓舒儿露着一副嫌弃的表情说道。
“就你心思多,我可是听说皇帝陛下也很看好王浩,这李公公是宫里的大监,地位不低,自然会顺着陛下的意思。”男子说道。
“事实证明就是我猜对了,你没猜出来,笨死了。载坊啊,幸好你能世袭和硕亲王的王位,下半辈子无忧,否则妹妹我得时常担心你会饿死呢。”毓舒儿俏皮地说道,说完还自顾自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没过多久,佛山号起锚,烟囱上开始喷出滚滚白烟。
一队人悄然下船,很快便穿过码头广场,到了人民路的另一侧。
“妹妹,我们去叶家的商馆吗?”一男子对着身边问道。
“当然,难不成去县衙啊,先低调几天,让我看看王浩那小子有何长处。”身边一副商人公子哥打扮的赫然是毓舒儿郡主,手中还轻摇着一把折扇,看扇面就知并非凡品。
“走,去叶家,带路!”男子点点头,对身边人下令。
一行人很快穿过了两条街,去往了一处大宅。
人民路一侧,两名谍子相互对视了一眼后,也迅速隐匿了身形。
总督府临时县衙,叶澄忠和陈启元都在,屋外还候着一堆人,却以王家湾人为主,族长王奕华、大苟、二龙排在最前方。
华全拿着一份文书,宣读了两人的任命,叶澄忠,恩科第二名,任南洋知县衙门县丞,正八品,年俸30两白银30斛禄米,陈启元恩科第五名,任南洋知县衙门主簿,正九品,年俸20两白银20斛禄米。
县丞在这个时代算是知县老爷的秘书,负责协助知县处理政务,干的时期包罗万象,知县不在,县丞最大,而主簿,算是青朝地方文官系里最低一级,负责税收和文书工作。
当然文官也是有从九品的,是翰林院侍诏,前朝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中的文徵明就是翰林院侍诏,这活其实字写得好就能干,文徵明书法大家,干这个正好合适。
两人对这个任命早有预料,算是合情合理,两人接过委任文书,就算正式上任了。
汗,只数这俸禄还不如在港口搬砖的婆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