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紫书这才了然,果然这世间万事万物并无完美之处,香火的确是有奇效在。
此物能将阴阳这道凡俗之间最大的鸿沟给填平,已然能够算作是神迹,但这弊端也是不小。
经过齐紫书提醒,陈庆结了个手印,将几个呼吸之后就恢复原状,脸色也不再变化。
看到已经恢复原状的城隍陈庆,齐紫书很是疑惑道:“你们为何不能互相提醒?若是自己当真发现不了,岂不是很危险?”
陈庆哈哈大笑,解释道:“大人多虑了,我等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又哪里还会惧怕生死?这些事情这不过是早晚罢了。
况且我等鬼物其实根本无法看出这些细微变化,在我们眼里对方都和神像别无二致。
二位应该还有所不知,这城隍庙中的文判官乃是汉代就已然存在的老神只了,前些日子也未能抵挡住香火之力的侵蚀,算是彻底消散了。
我们也不过是早晚的事罢了,只不过贪恋这尘世美景,更想多看看这满是生气的大黎啊。”
二人听完顿时有些伤感,见二人情绪不高,城隍一愣,这才给两人解释道:“二位大人,小神都说了,死亡在我们这些已经死过一次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
阳间之人能够不迷信神佛,反而将其作为工具亦或是求个心安。
像今日这般,写下五日不雨,将焚尊庙。一旬不雨,更替神明。
其实小神并不觉得有什么,反而觉得阳间之人能够有这般心气,倒是令我开心之事。”
两人很是惊讶的看向这位城隍,明明说的是自己终将消散,甚至是就要被请出庙宇,但他脸上却满是自豪,并无半点怨言。
两人不由自主的起身,向城隍躬身行礼道:“先生大义,实在佩服。”
陈庆也站起身,很是洒脱的笑道:“二位这是做什么,你们内侯官为大黎居功甚伟,身为大黎神明,自然也应当为了凡人做些什么才是。
只不过这求雨实在是能力有限,否则也不必厚颜相求了。”
齐紫书听陈庆这般说话,奇道:“城隍大人…生前也是大黎人?”
老城隍摆了摆手,笑道:“倒是不算,那时天下分崩离析,朝代朝生夕没,很多村落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被那个国家所管辖。
我也是那乱世之中的一叶浮萍,只不过有幸做过太祖身边的小小将校罢了。
倒也不怕大人笑话,在下也算是降卒了,当年太祖起兵,原本被俘之后为了活命才加入大黎军中。
跟随太祖这些年,东征西讨,倒是感谢当年自己归降的决定了。
能跟随太祖,小神生生世世以此为荣,虽死不悔啊。”
齐紫书对这些能够看破生死,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抛头洒血之人很是敬佩。
但他还是不禁默然,于他而言,人与人之间并无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可以是朋友,师徒,但上下级关系他心中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在他看来,哪怕这人再有魅力,哪怕是手段通天,才高八斗,他或是佩服,或是感恩,但都不会是生出这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七年山中潜修,看过不少史书,春秋之时,养士之风盛行,士大夫以养士为荣,而有才之人也以投靠所谓四大公子为荣。
还有一位吴姓将军,手下大魏武卒乃是为数不多击溃过秦朝强兵的军队。
这位将军虽然御下很严但对士兵极好,自己也很是廉洁。
他领兵打仗之时,和军队中最下等的士卒一同吃饭,穿一样的衣服,甚至睡觉也睡在地上,赶路也不骑乘,和士卒一同步行。
甚至士卒受伤之后他还做过为士兵吮吸创口之事。
也是因此,他手下士卒尽皆打心底里忠诚于他,战场上更是悍不畏死。
史书为此人做传之时,并未避讳夸赞这位将军的功业和治军之才能。
但也还提及了一个小小的故事,让齐紫书看得心中很不是滋味。
当年那位将军为他手下士卒吮吸毒疮,一老妇听说却是哭出了声。
旁人问知,这老妇人正是这受伤士卒的母亲,很是疑惑,就问那位母亲道:“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毒疮。
跟着这般将军你还有什么不满足?怎么还哭呢?”
老妇人抽抽噎噎的回答道:“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的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才哭他啊。”
齐紫书当时看完这些史书着实心情低落了几日,心中终归是难以接受,就连老头子当时都在吐槽他烤的兔子和山鸡滋味火候都差了不少。
他将这想法向老头子倾诉,原本以为总会得到一个答案,但没想到老头子只是淡淡道:“修道之路我还能帮你些,但这些事情我着实帮不到你。
我再怎么告诉你终会是我的想法,自己的道理还要靠你自己去悟。
你一开始如何认为的,那便是如何,若是还有些困惑,去多看些书总有醍醐灌顶之时。
修行之人若是心智不坚,根本没有机会问鼎大道,更是不知何时便会走火入魔而死。”
后来虽然也能理解有些人天生确实做不得领袖,但却还是无法认同能够舍弃生命追随他人的想法。
当年那位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二位,哪怕最后落得一个身死道消的下场,可终归是死的轰轰烈烈。
而享受一世高官厚禄,虽然是光鲜亮丽,很是滋润,但在齐紫书看来终归是意义不大。
在他心中,有理想之人可以共同向那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前进,他也并不畏惧倒在这去往目标的路上。
但他无法接受为了他人的目标倒下,这于他而言太没有意义了。
他也清楚,自己这般性子终归和世俗不合,也正因此才一直并未想要入朝为官,做那方外之人追求大自由更顺遂心意,若非心意通达,这些日子修为境界也不可能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