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赵明亮率领着过万的大军开始南下。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从外行看来,大军军阵紧凑,整齐划一,颇具威势。
然而,内行却能看出,士兵们实则无精打采,漫不经心的行军,仿佛有着无尽的疲惫。
想到一路行军辛苦,戚子君觉得没有问题。
很快,先锋部队到达山坳口,大军停下了前进的脚步,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进一步的命令。
与此同时,山顶的伏军瞬间紧张起来,他们紧紧地盯着山下的句芒军。
戚子君站在高处,看着山下的敌军,脸上没有过多的情绪波动,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很快,句芒第二批先锋部队到达山口,他们迅速替换第一批先锋部队驻防,而第一批先锋部队则快速进入山口。
俯卧在山顶的宋军副将郭伟小声说道:“这赵明亮够谨慎的。”
戚子君冷哼一声,沉声说道:“常规操作,这样的操作说明他还没有发现我们,我们只要能伏击干掉赵明亮就撤,其他人瞬间就是一盘散沙,不足为虑。”
郭伟咬着牙,满脸都是被树枝刮得血条子,沉声说道:“这鬼地方,老子真是受够了,非战斗减员太严重了,也不知道陛下脱险没有?”
戚子君叹了一口气,一脸无奈道:“做我们能做的,如果咱们不拖住赵明亮这几万人,陛下必危,你我死战,也算对得起陛下对我们的好。”
陆陆续续先锋队通过山口,远远的看到一大股骑兵向山口奔来,戚子君一下就精神了。
郭伟眼睛一眯轻声说道:“是不是赵明亮?”
戚子君目光坚毅,沉声道:“机会只有这一次,听我命令,等他进入伏击圈就一起放火,火起我们就撤。”
正当宋军磨刀霍霍的时候,赵明亮的中军却突然停了下来,看见即将进入伏击圈的赵明亮,戚子君和郭伟有点绷不住了。
郭伟微微欠起身,胸口不停起伏,,小声说道:“我们是不是被发现了?”
戚子君一脸问号,眉头紧锁,轻声说道:“不知道啊?我们没有暴露一点行踪,难道是赵明亮猜出来的?
再等等,如果他一刻钟后还不进,我们就撤。”
而正当两人废话之际,3000句芒徒手从后山就悄悄地摸了上来,宋军所有注意力都在山间的大梁军队身上,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句芒大军可以从身后绝壁攀登上来。
等反应过来,人已经到了身边,这些日子,这支宋军部队已经被折磨的不成样子,搞搞偷袭还行,真要是真刀实枪对着干,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百十来枚催泪瓦斯更是让宋军瞬间失去战斗力,戚子君刚起身就被三支弩针射中,瞬间麻翻,失去战斗力。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战,埋伏的宋军部分被生擒,郭伟扛着戚子君拼死杀出一条血路,顺着事先准备好的逃生通道逃走了。
句芒大军终于突破大娄山进入播州地界,看着一望无尽的平原,虽然还是没有抓住戚子君,但此时赵明亮心情大好。
中路突破意味着战局已经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赵明亮兴奋地说道:“给高显达发报,让他咬住娄山关守军,我们拿下播州后便北上合围娄山关。
给杜杲发报,戚子君逃往六盘水方向,让他注意合围。
戚子君啊,戚子君,我看你往哪里跑!”
……
话说与赵明亮同时出发的杜杲大军,折回戎州,在戎州得到补给后,迅速南下,通过五尺道直接前往豆沙关。
此时的豆沙关已经被孟珙大军接管,一路通行,没有遇到过多的困难,而临近豆沙关的那一刻,杜杲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那忽来忽去的云气,如神秘的面纱般在山间飘荡。
厚实的常绿植被,像是大地为群山披上的绿色绒毯,将连绵的群山时常遮没得乌乌蒙蒙的。
那迷茫广厚的景象,使得群山仿佛沉浸在一片神秘的氛围中,沉重阴沉的气息也随之弥漫开来。
来豆沙关的路上,尽管是在大山中盘旋曲折,但依旧能够看到美好的景象。
山间的村寨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屋顶的炊烟袅袅升起。
农田里,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此时,布谷鸟的叫声已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杜鹃的啼鸣。
喜鹊刚刚成家,它们在树上搭建的洞房温馨而甜蜜。
路两旁,有很多顶着鸟窝的树,那一个个小小的鸟巢,是鸟儿们温暖的家。
近旁的树下还能看到木香花,如瀑布般垂挂下来,闪着白亮的花珠,散发着阵阵芬芳。
谁凭空一斧,劈就壁立天堑。
中间一条水,叫关水,再下游叫白水,再往下就是金沙江。
从上往下看,或以为是关河冲开了重山,构成一道巨大石门,锁住古代滇川要道,故称“石门关”。
又或是水没处去,只有找到这道山隙通向外边。
山险水不畅,挤挤拥拥,滩险浪急。
上面一线天地,风钻进来,乌乌地哭,那声音仿佛能把人心都哭痛。
由于川蜀和川滇地区皆被解放,善阐府到戎州的商路也开始通行。
一眼看不到头的商队,穿行在五尺道中。
商人们赶着马车,驮着货物,脸上一个个洋溢着欢喜的笑容。
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永远都是苦难,而和平带给百姓的永远都是幸福。
杜杲长舒一口气:“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国家真正的一统才能让百姓平安喜乐。”
由于杜杲已经被任命为牙门将军,总部特意给杜杲配置了一组麒麟护卫,组长名叫熊磊。
熊磊恭敬说道:“将军,这豆沙关的名字这么好记,难道是因为豆沙包吗?”
杜杲笑得眼睛一眯:“滚犊子吧,话说当年诸葛亮南征途经此地遇阻。
守关门将有意要考诸葛亮智慧,限蜀军三日内将关河沙滩上的豌豆捡起来,方可过关。
诸葛亮足智多谋,伐竹子,用篾条编成网,一夜之间从沙子中筛选出豌豆。
一个晚上就巧妙破解守关将领出的分拣混杂的豌豆与河沙的难题,故称此关为“豆沙关”以纪念诸葛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