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刚瞪眼舒畅:“少废话,快干活。”
舒畅郑重地点点头,接着就开始做痕迹检查。他一心想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结果什么也没找到,不禁失望地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一直盯着墙面看的顾晓桐突然叫了起来。
舒畅以为顾晓桐看到了虫子什么的,赶紧问道:“怎么了,是不是看到虫子啦?”
杨建刚也把目光移到顾晓桐脸上,揶揄似的说:“身为刑警,还怕虫子,要传出去了还不让人笑掉大牙。别这么矫情了,小顾!”
顾晓桐剜眼舒畅:“谁是给虫子吓着了,我是看到了手印。”
“手印?”舒畅和杨建刚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在哪儿?”
顾晓桐指着白色的墙面,答道:“就在这。看上去像手印。”
杨建刚上前一步,顺着顾晓桐所指的方向看去。他盯着那个地方仔细看了半天,也没敢确定就是手印,因为太模糊不清了。
几乎与此同时,舒畅也盯着那儿看,越看就越觉得是个手印,咕嘟句:“我怎么觉得像个手印呀?杨队,你还没有看出来吗?”
杨建刚沉着声说:“什么像不像,我们要的是确切答案。”
舒畅说:“行,那我拿放大镜看看,这样就能确定了。”
舒畅说完就转身走向工具箱,从里面取出放大又走了回来。
透过放大镜,一只手掌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手掌挺大的,掌心处有污迹,淡淡的,肉眼是很难看清楚的。
杨建刚带着几分兴奋地说:“没错,这就是只手掌,而且是男的。”
“杨队说的对,这的确是只男人的手掌,只是不知是谁的。”舒畅稍微顿了顿,用猜测的口气说,“我想有可能是凶手的。”
杨建刚沉吟着说:“我也认为有这种可能,凶手动林亦菲车子的时候,一不小心撑到墙上去了,由于墙很白,他没发现自己留下手印。”
“应该是在夜晚,如果白天凶手应该会注意到的。”舒畅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凶手由于心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手挨到了墙上。”
顾晓桐说:“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最大,因为凶手是个精明的人,他应该清楚手印留在墙上对自己不利。”
舒畅想了想说:“我不认为凶手很精明,相反他很业余很笨。”
顾晓桐看着舒畅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说?”
舒畅嘴角浮出丝笑,嘲弄似的说:“看来你还是只菜鸟。很简单,凶手要是聪明的话,他就应该会带手套。即便手掌撑在墙上,也不会留下指纹。小顾同志,现在明白了吧。”
顾晓桐故作气恼地刮眼舒畅,随即又微微一笑:“我承认我没你厉害,可你也不能笑我菜鸟吧。杨队,你应该批评小舒同志。”
杨建刚呵呵一笑道:“小舒是不该取笑你,不过他分析的对,所以就将功补过了。没错,这个凶手是个业余的,之前没作过案。”
“我就知道杨队会这么说。”顾晓桐无所谓地说了句,接着又问,“凶手如果是别人,他又怎么进来的?这卷闸门能撬开吗?”
舒畅看着卷闸门说:“一般来说,这种门很难撬开。”
顾晓桐想了想问:“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凶手岂不是林亦菲的家人?这怎么可能呢?”
“在凶手没有抓到之前,任何怀疑都是合理的。”杨建刚一脸认真地说,“小舒,你把手印拍下来,回去再做个指纹鉴定。”
舒畅应了声就开始做自己的事儿。
没过多久,舒畅便拍好了,对支队长说:“手印已经拍好了,尽管手印不清晰,但做出的效果很好,不会有任何问题。”
杨建刚一边对着仪器里的图像看,一边满意地笑道:“技术不错,图像够清晰的,等回去后做个指纹鉴定。”
“是,杨队。”舒畅点头答道,“我想,指纹鉴定应该会很准确。”
杨建刚点点头,接着又高声说句:“就到这儿,我们回去吧。”
出了车库,杨建刚把门关上,然后给周海明打电话,问要不要送钥匙上去。对方说不用,只要插在锁上就行,过会儿他来取。
于是,杨建刚他们三人便朝停在不远处的警车走过去。
******
指纹出来了,杨建刚决定马上找林亦菲的家人取指纹,然后再做对比,看看是不是他们的,如果是的话,又是哪一位的。在他看来,最有可能的人,就是林亦菲的丈夫周海明。
然而,杨建刚心里也清楚,即便通过指纹对比找到了那个人,也不能确定他就是凶手,特别是被害人的家属,因为他们可以随便出入车库,可以在墙上留下指纹。尽管如此,这步工作还是要做的。
当天晚上,杨建刚开车来到了周海明家。
周海明心情不好,见了杨建刚他们三人劈口就说:“你们怎么又来了,还有完没完哪?”
舒畅见周海明这么没礼貌,想跟他理论,却给杨建刚制止住了。
“抱歉,周先生,又一次打扰你了。”杨建刚面带笑容说,“是这样的,上午我们在你家车库墙上发现了手印,做了指纹鉴定,现在来找你对比一下,看看是不是你的,请你配合我们,谢谢了。”
周海明眼里闪出惊愕和慌乱,默然半分钟,才故作镇定地说:“车库是我家的,我的车也放在里面,墙上有我的手印也很正常。”
“那是。”杨建刚说,“如果这个手印是你的,我们就不用再查了。如果不是的话,就得继续查下去,因为很有可能是凶手的。”
周海明心头猛地扑通跳了下,神情有些紧张,一时说不出话来。
顾晓桐突然问句:“周先生,你丢过车库的钥匙吗?”
“没,没有。”周海明刚说过又改口道,“不,不,有可能丢过。”
顾晓桐问:“周先生,你好好想想,到底丢过车库钥匙没有?”
周海明眼珠子骨碌一转,灵机一动:“我想起来,还真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