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也是时候将段颎调回来了,他年事已高,又在那等苦寒之地驻守多年,即便当年有什么过错,也早就抵消了。
等这次测量水文之后,就让他顺势回京,在军机府给他安个职务,也好颐养天年。
至于极北之地的驻守,还是换个年轻人去吧,那边气候严寒,野兽横行,又有盗贼出没,正好让那些没经过大阵势的后起之秀锻炼一下。
免得以后万一再起战事,帝国军队后继无人。
实事求是地说,大汉军界,如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代现象,几位老将军如皇甫规、段颎、张奂、陆奉等等,年纪都比较大了。
只有全旭和魏野这两个壮年将领,还能担当大任,不过,各位军界大佬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着意培养下一代。
哪怕是刘志本人,虽然到今年为止,也还不到四十岁,若是搁在现代社会,自然是还年轻得很。
可在古代,已经是可以自称老夫的人了,自从大病了一场,他便感觉到人世无常,有了一种紧迫感。
当年跟随他一起奋斗的文臣武将们,大部分都已经老了,去得最早的是单超,他一直身体不好,死的时候也才四十多岁。
他是几个宦官里面,最拎的清的一位,没有安排一个家人入朝堂,反而让自己的弟弟去经商。
在他病逝之后,刘志感念他的功绩,让他弟弟单威入了商部,作了一名管理市集税务的八品官员。
十多年来,单威从八品做到了正六品,做事兢兢业业严谨务实,刘志闻听后很是赞赏。
看来单威没有辜负他兄长的教诲,而大汉也需要他们这种年轻有为的商业管理人才。
今年他打算在育才学校中,新增一个商学院的分院,就让单威负责。
随着整个大汉商业贸易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商贸管理方面的人才越来越紧缺。
这与大汉的人文传统环境有关,虽然东汉世家全部都经商,但由于之前商人是贱业,所以家族都是培养一些庶子或者旁支来掌管。
正经的士大夫是不屑于去学习商业管理知识的,那是下贱人才做的事情,他们的目标是仕途,怎么会自甘堕落呢。
即使这二十几年来,刘志取消了商业户籍,更增添了商部,但也只是吸引了一些原先的商人子弟,对他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对于世家子弟来说,仍然不屑而为之,从事商业,哪怕能进入仕途,也是自甘堕落的象征。
单超和单威两兄弟本就是贫苦百姓出身,儿时又受过商人的恩惠,且对他们有养育之恩,自然不可能歧视。
当初单超宁愿让弟弟放弃入仕途的机会,也要让他去经商,一来是为了避嫌,二来也是为了向自己的恩人致敬。
像他们这样知恩图报的人,至少在人品上是可以信任。
因此商学院的建立,主要就是面向商人阶层和和贫家子弟,还有一部分被家族赋予厚望的庶子。
目前商学院刚刚开始筹备,在大汉朝廷不够重视的大环境下,只能先挂靠在育才学校内。
不过刘志相信,总有一天,这些敢为天下先的第一批吃螃蟹之人中,将来绝对会催生出一批新的世家。
按照大汉商业发展的势头,要不了几十年,就会开始出现资本大鳄,他们才是将来各领风骚几十年的风云人物。
但野蛮生长的商业贸易,如果不提早干涉的话,将来很可能会失控,已经见识了后世的种种资讯,刘志觉得,很有必要进行提前干预。
因此在西北勘探事宜告一段落之后,他就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商学院的筹备上。
之前他一手创办了医学院、科学院和农学院,这三大学院如今已经成为帝国的最高学府之一,其声望已然不低于太学。
但这三大学科在帝国都有基础,很容易得到士大夫阶层的共鸣和支持。
可对于商学院就没有这种待遇了,不过由于他采取了避重就轻的方式,因此也没人反对。
只是大多数朝廷命官,对于皇帝办商学院的初衷,有些琢磨不透。
陛下做事向来天马行空,无迹可寻,但也不是事事都能得到朝臣们的认同。
对于刘志来说,如今的他急于将帝国的各种制度定下来,他很担心自己等不到国家完全步入正轨的那一天。
所以,他现在行事并不太在意臣子们的意见,毕竟他是站在整个历史的肩膀上,算得上高瞻远瞩。
而且这些政策,早已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不需要考虑就能实施。
对于皇帝陛下的一意孤行,朝臣们也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不是太大的事情,他们基本上都是装聋作哑,听之任之了。
可刘志对于商学院的重视程度,还是超过了他们的认知,不但召集了大量相关人员问策,还从商部调走了许多骨干官员。
趁着这个机会,刘志还打算出一部比较完善的商业法,专门用于规范行业行为。
大汉律法里面,确实有一部分的法律涉及到了商业贸易,但却过于简单了些,无法适用于未来高速发展的情况。
与其等将来他的子孙后代们一步步去试错,还不如他现在就把法律法规完善起来,也免得他们多付出巨大的代价。
只是他上辈子就是个普通人,既不是专业的商业人士,也没有特别高深的学问,不可能直接背出一部商业法规来。
他只能一点点地回忆着未来的几种社会制度情况,慢慢地总结,再不停地征求各方意见,结合现在大汉的具体状况,逐条逐条地修改。
刘志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商业发展到最后,会被各行业的资本大鳄给垄断,所以此次制定法规,首先就是针对垄断行为的。
尤其现在的丝绸业,虽然还没出现能左右整个局面的人物,但在几个重要的丝绸产区,已经有了兼并和收购行为。
行业翘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小作坊们渐渐地再没有生存空间,被逼无奈倒闭或者自愿被兼并。
在商业发展的初期,这种现象其实是有利无害的,可以减少无序发展的乱象,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
但再过二十年,情况就会发生逆转,到时候如果任由他们疯狂兼并下去,将会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