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宸洵望着苏锦如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眸,心中满是骄傲与疼惜。
他轻轻拍了拍苏锦如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锦如,你的才华与担当,是陈国最宝贵的财富。
但切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别让朕担心。”
苏锦如微微一笑。
“皇兄放心,我会注意的。而且,我身边还有许多忠诚的下属和朋友,他们会照顾我,确保我的安全与健康。”
苏宸洵点了点头。
片刻后,他再次开口:“锦如,你对陈国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朕更希望你能在合适的时机,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生活。
毕竟,你还年轻,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苏锦如心中一动,她明白皇兄的言下之意。
“皇兄,我明白您的意思。
但陈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作为公主,必须肩负起这份责任。
等到有一天,陈国真正强盛起来,百姓安居乐业,我自然会考虑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
苏锦如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苏宸洵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
他深知苏锦如的性格与志向,也明白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
于是,他不再多言,只是拍了拍苏锦如的肩膀,给予支持。
“皇兄,如今陈国事情太多,我们人手不够,臣妹有一事相求。”
苏锦如认为,现在时机正好,这会提议让女子读书,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喔,锦如但说无妨,你我兄妹之间,无需这般客气。”
这还是第二次妹妹苏锦如向自己提要求,苏宸洵有些好奇。
“皇兄,臣妹希望让陈国的女子也读书,也可以科考入朝为官,为陈国的发展贡献她们的智慧与力量。
我认为,陈国要想真正强盛,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包括那些被传统观念束缚的女子。”
苏宸洵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抹深思。
这个提议在陈国乃至整个大陆都是前所未有的,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决心。
但看着苏锦如那坚定而期待的眼神,他也认真的考虑这个提议。
“锦如,你的想法很大胆,也很前卫。
但朕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陈国的未来,为了那些被忽视的女子。
朕支持你,但这个提议可能会受到阻碍,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苏锦如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感激之色。
她知道,皇兄的支持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会努力的,我不会放弃。”
兄妹俩聊了一会,苏锦如就告辞回了公主府。
她需要做一个计划书,明天上早朝时,让自己的提议通过,让更多的女子能够光明正大的活着。
让她们为自己而活,这是这几年苏锦如这么努力的其中一个原因。
现在自己的话语权大了,相信很多大臣都会卖自己一个面子。
提议通过后,不会在之后的实施中给自己使绊子。
回到公主府,苏锦如立刻召集了她的“侍女们”,一群同样不甘平凡的的女子。
烛光摇曳的书房内,气氛凝重而充满希望。
“各位,今日我已在皇兄面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陈国的女子也能接受教育,参与科举,入朝为官,造福百姓。”
苏锦如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期待着他们的反应。
众人面面相觑,随后爆发出热烈的讨论。
有人担忧这将触动传统势力的敏感神经,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有人则兴奋于这一创举的可能性,认为这将是她们的机会。
“公主殿下,此举虽好,但实施起来恐怕困难重重。”一位年长的女子担忧地说道,“我们需要详细规划,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妥。”
“正是如此。”苏锦如点头赞同,“我们不仅要制定教育政策,鼓励女子入学,还要改革科举制度,确保公平公正。
同时,我们还需要争取朝臣和百姓的支持,让这一变革深入人心。”
接下来的时间里,苏锦如和她的团队连夜不停地工作,撰写提案、制定计划、预估风险。
终于,在第二天早朝上,苏锦如将这份沉甸甸的提案呈给了苏宸洵。
她以铿锵有力的言辞,阐述了女子教育与科举改革的重要性,以及这一变革将为陈国带来的长远利益。
朝堂之上,一时之间,众臣议论纷纷,气氛紧张而热烈。
有的大臣面露惊疑,显然对这样的提议感到不可思议。
有的则眉头紧锁,担心此举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
但更多的,是那些早就崇拜苏锦如的大臣们,他们现在已经盲目的相信,苏锦如的一切想法都是可行的。
苏宸洵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他静静听着苏锦如的陈述,以及随后展开的激烈辩论。
他认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他需要谨慎权衡,既要考虑传统与现实的冲突。
也要展望未来,为陈国寻找一条更加宽广的发展道路。
终于,当辩论逐渐平息,苏宸洵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爱卿,朕知此提议非同小可,关乎我陈国千秋万代。
然则,时代在变,人心在变,唯有与时俱进,方能国富民强。
朕以为,女子亦能顶天立地,她们的智慧与力量,同样是我陈国宝贵的财富。
因此,朕决定支持公主之提议,着手推行女子教育与科举改革。”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震惊与赞叹之声。
苏锦如更是激动不已,她深知这一决定通过之后,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陈国、为女子争取权益的信念。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锦如组织了京城中很多女子,邀请她们一起办女学,女子技校。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在这件事情上,苏锦如已经轻车熟路了。
她将事情交给丞相大人家的女儿,她是京城中最有钱并且最有名望的人。
由她担任女祭酒,其他贵女担任老师。
很快,女子学院就开起来了,大家纷纷报名入学,早在苏锦如这个公主能入朝为官后。
官员的女儿早就开始学习了,不得不说,这些官员的眼光确实独到。
他们早已预见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默默为之准备。
如今,随着女子学院的正式开办,这股学习热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京城,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