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两首歌,张乐明恍然大悟,老刘的坚持原来并非空穴来风。如此佳作,竟被众人忽视至此,实在是编辑部的一大遗憾!
正当众人沉浸在音乐的余韵中时,角落里的一名责编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主编,我好像知道了,这两首歌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们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就像是被遗忘的宝藏,一旦被发掘,便一发不可收拾!”
“呃……主编,”这时,另一位责编也加入了讨论,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的光芒,“我查到了,这两首歌之所以数据飙升,是因为它们在网络上被一群热爱音乐的素人自发推广,他们的力量汇聚成河,最终让这两颗遗珠大放异彩!”
这一刻,张乐明和整个编辑部都意识到,有时候,真正的好作品,并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或是大力的宣传,只要它能触动人心,就能穿越重重阻碍,直击灵魂深处。 “嘿,乐明,你快来瞅瞅这个!”张乐明正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工作文件中,耳边突然响起同事小李兴奋的叫声,他好奇地转过身去,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啥好玩意儿?”张乐明边说边踱步到小李身旁,目光落在了电脑屏幕上那片五彩斑斓的微博界面上。屏幕中央,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不断闪烁着关于两首歌曲——《我愿意》与《唯一》的推荐信息,宛如夏日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吸引了所有目光的聚焦。
“你看看这,”小李指着屏幕,手指轻轻滑动,一行行微博认证的大V名字跃然眼前,他们或幽默风趣,或严肃专业,却都不约而同地成为了这两首歌的“自来水”宣传者。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大V中不乏已经站在乐坛巅峰的明星,比如那位以深情嗓音着称的“情歌王子”李晨曦,还有那位用灵魂歌唱的“摇滚女王”赵霏霏,他们的转发如同一枚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上星?这……这是真的吗?”张乐明瞪大了眼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置信的震撼。要知道,在微讯音乐这个音乐界的竞技场里,能够达到一星歌手的标准——歌曲总下载量五十万,已是对实力与人气的双重肯定。而李晨曦与赵霏霏,他们早已是三星、四星乃至五星的璀璨星辰,此刻却集体为一首新歌站台,怎能不让人惊愕?
张乐明脑海里迅速回放着“上星”的规则,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知识竞赛:百万下载,二星荣耀;五百万,三星光环;一千万,四星闪耀;直至一千八百万,五星巅峰。那些名字背后,是无数歌迷的热爱与追随,是乐坛地位的象征。三星已是人气歌手的门槛,四星、五星更是实力的代名词,如同好声音舞台上的四位导师,他们各自的星级便是对其音乐成就的最佳注解。
杨大坤,六星微光,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稳步前行;余盛庆,六星中坚,每一次发声都能引发乐坛地震;那音,六星之巅,她的歌声如同天籁,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而刘正欢老师,七星传奇,一曲《好汉歌》响彻云霄,直接从六星跨越至七星,成就了一段乐坛佳话,让整个华夏为之震动。
然而,此刻屏幕上最耀眼的,却是一个名叫“一叶知秋”的新名字,陌生而又神秘。张乐明皱眉细看,两首歌的署名下,正静静地躺着这个名字,仿佛一位隐居山林的高人,突然之间,以惊世骇俗之才震撼出世。
“一叶知秋?这名字听起来挺文艺,但……他到底何方神圣?”张乐明刷新着微博,只见整个微博世界仿佛被这两首歌占据了,每一条转发、每一个分享,都像是在为“一叶知秋”加冕。
“其实,我有个大胆的猜测……”小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却又异常坚定,“这个‘一叶知秋’,可能就是咱们公司的叶秋!那个平时低调得像个透明人,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创造力的家伙!”
张乐明闻言,恍然大悟般拍了拍脑门,脑海中浮现出叶秋那张平凡却充满故事感的脸庞。原来,真正的才华,从不需张扬,它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如破晓之光,照亮整个世界。 一名责编突然像是被春风拂过的湖面,漾起了层层波澜,他激动地说道:“你们知道吗?那位创作奇迹的叶秋!”
张乐明闻言,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轻轻拍了一下肩膀,让他从日常的琐碎中猛然惊醒。他皱了皱眉,心中那股熟悉感如潮水般涌来,却又像被晨雾笼罩的山峦,隐约可见却难以触及。“叶秋……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他喃喃自语,仿佛在努力从记忆的迷雾中寻找那一丝光亮。
“对!就是那个信徒乐队的灵魂人物,叶秋!”责编像是被点燃了热情的火种,语速飞快,眼神闪烁,“就是那个在好声音舞台上,以一首原创歌曲震撼四座,让四位导师竞相争夺,最后联袂推荐其校园专辑的叶秋!更是那位被乐坛泰斗梅老先生高度评价,认为他能接过华语乐坛崛起重任的叶秋!”
随着责编的话语落下,办公室里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笼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名字上,心中都默契地响起了一声惊叹:“哦,原来是他!”
“难怪这首歌如此动听,直击心灵!”张乐明恍然大悟,心中暗自赞叹。他想起自己曾无意间听到过关于叶秋的传言,说他是个音乐天才,创作出的每一首作品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华语乐坛的夜空。
然而,正当众人沉浸在叶秋的音乐才华中时,张乐明却注意到了网友们转发微博时附带的那些奇特口号。他指了指屏幕,疑惑地问道:“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屏幕上,每一条转发的微博下都赫然写着:“把歌顶到榜首去!狠抽微讯音乐的脸!”
办公室里的其他编辑也纷纷注意到了这个口号,一时间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不解和好奇。这口号中蕴含的怨念,仿佛是对微讯音乐有着深重的积怨。
就在这时,最先发现数据异常的那名责编,像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和忐忑:“主编,我好像知道原因了……”
张乐明转过身来,目光锐利地看向对方,等待着答案。
“您看……”责编指了指电脑屏幕中《我愿意》这首歌下面的评论区。只见评论区里的留言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每一条评论都充满了对歌曲的赞美和热爱。但令人惊奇的是,在每一条赞美的背后,都藏着这样一句话:“微讯音乐的编辑都瞎了眼了!”
张乐明迅速滑动鼠标,浏览着这些评论,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一条条评论如同锋利的刀刃,刺痛了他的心:“这么好的作品,竟然被埋没了一个月!如果不是叶秋自己发了三首歌引起轰动,我们还不知道他在微讯音乐上上传了这么好听的两首歌!编辑们是干什么吃的!”
“你们别乱说!”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带着一丝辩解的意味,“我相信责编的眼睛肯定没瞎。”但话锋一转,却又带着几分无奈和讽刺,“只是他们可能……被某些东西蒙蔽了双眼。”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办公室里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开始意识到,或许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利益的音乐世界中,真正的好作品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推崇。而在这个背景下,叶秋和他的音乐就像是一股清流,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唤醒了人们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和追求。 创意改写版
“天呐!这耳朵得是有多‘独特’,才能把这么动听的两首歌——《梦中的我愿意》和《星空下的唯一》——直接打入冷宫!这编辑,简直是隐藏的大佬啊,手一挥,热门变冷门!”评论区里,一条闪耀着愤怒与调侃色彩的留言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你们瞅瞅,一个月,八万下载量,这可是《梦中的我愿意》和《星空下的唯一》之前无人问津时的成绩,我都已经截图留念了,微讯音乐,这事儿要是成了你们的黑历史,我可得好好保存着。等哪天叶秋成了大明星,我就把这截图当作‘古董’展示出来,想想都觉得刺激!嘻嘻嘻~”这位网友的留言充满了对未来无限遐想的幽默感。
张乐明坐在办公室里,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双眼紧盯着屏幕上一叶知秋的作家Id编号,就像猎豹锁定了猎物一般,低沉而有力地说道:“尾号3的,是哪位‘大侠’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