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通电话,婉芝是想问问,竹子能不能过来一趟,虽然她不抱太大的希望。
她感觉竹子是把这儿当成自己理想的家的样子在设计了。
上面标注着孩子们的房间,还有周叔的房间。
“竹子,你要不抽空过来一趟?我害怕弄的不合你心意。”
“过去就免了,你大胆的弄,咱随时通着电话,要是真弄错了,也没事。就现在的这个格局,可能我哪天看不顺眼又要改呢。”
别看朱竹费了好大的劲,折腾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住几天还不一定呢。
今年暑假要是大山又走了,她倒是想过去多住些日子。
接下来的电话里,婉芝真的是一点点的在确认。
“南边的大厨房还是要利用起来,院中中间要建个矮墙,或者是种点东西自然的分割开来……”
大院子的大厨房还是负责伙食,兄弟们有了自己家,还是大锅饭。
各家回家做饭的话耽误时间,大锅饭省事,忙起来是真没空。
管饭是厂子的福利。
朱竹自己也不确定啊,只凭空想象也太难为她了。
“土胚墙,高度就到胸口。或者木栅栏也行,种上花椒树?有竹子吗?一排青竹也别有韵味啊!”
婉芝……好难。
兰花说搞不定,是真的搞不定。
菜园子就放在北边,在菜园子边上朱竹还要求种上花,颜色鲜艳的五颜六色的花。
“月季,还有指甲花,我就要求这两种,其他的随意。”
“房间的话……”
都是统一的,大炕,书柜书桌,大的木箱子,都是日常必备的。
其实木箱子用起来不太方便,很沉,拿取也不方便。
可要没有这个东西,又觉得少点啥。
……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不知道通了多少次电话,婉芝工作外的时间,除了照顾娃,都在这上头了。
终于在六月末完事了。
她自己还是觉得很满意的,所有人看到都说好。
让竹子亲自过来验收吧。
·
家属院的朱竹,送走了男人,也跟周叔和孩子们说好了,暑假来省城小住几天。
她特意在院子里给周叔留出了迷你的药园,等着周叔来大显身手呢。
至于钻到钱眼里的孩子们,来省城也不耽误挣钱,有辣椒地还有厂子,都有他们能干的活。
六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昨天刘正娘回来,把孩子们的名单给了她。
昨天晚上刘正家里听说很晚才散的。
刘正娘最终没说服儿子,反而是被儿子说服了。
今儿她刚吃了早饭就过来了,是先跟竹子打声招呼。
谢芳和杨云也在,要商量个对策出来。
刘正娘心疼还是说,“干了这大半年,我是做梦都不敢想挣这么多钱啊。儿子也不听我的,愿意干那就干吧。以后别后悔就是。”
别怪爹娘不管他,这是他自己的决定。
“孩子们都愿意干,那头用不了这些人,我就不干了,在家做辣酱也一样。”
昨天晚上就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在她家里说到老晚,也是纠结,又眼馋钱。
她的工资家属院都传疯了,每次还是信封,家里也是听孩子们说的。
刘正娘当然想继续干,可她得给刘正腾位置啊。
那儿本来就用不了这些人,她家还占着俩,这不合适啊。
小桌上是刘正他们写的信,信是密封的,刘正娘没看过,孩子们避开她讨论的。
她来之前,三人正在说这事。
竹子的视线落在信上,孩子们都帮她想好了解决方案。
谢芳拍了拍刘正娘的手,“嫂子,你安心回去干着,马上就暑假了,开学你还得去。”
“不用别人,也得用你。你别瞎想啊。”
杨云劝着,“凡事又先来后到,没有让你让位置的道理。”
刘正娘眼眶都红了,是感动。
她还要说什么,竹子把信往这边推了推,“嫂子,你先看信,看了咱再说话。”
刚才三人还在说,孩子们说的是可行的,问题是孩子们自己干就行,竹子不想掺和。
虽然孩子们在信里也写明了,不自己干的理由,竹子觉得那并不是理由。
刘正娘认得字又不是完全认得,这封信看的磕磕绊绊的,大概意思是知道了。
张着嘴惊讶的看着她们。
“嫂子,你怎么看?”
刘正娘笑着摇头,“我哪知道啊。”
朱竹笑了笑,没说话,刘正娘跟杨云嫂子和谢芳一样,大事上不敢说话。
“嫂子,等你有一天真的不想干了,你提出来我们也不留你,还想干就不能再提了啊。竹子,你继续说,刚才你说到哪儿了?”
谢芳准备好自己的小本子认真记着。
“说到让孩子们自己干,从头开始让他们自己来,启动资金算咱们借给他们的,也不用利息,只还本金。怎么样?”
孩子们自负盈亏,挣多少都是他们自己分,同样的,亏了也是自己赔。
谢芳和杨云还是老样子,竹子说啥都同意。
“行,让他们自己干,锻炼锻炼。”
“亲兄弟明算账,开干前先把分账说清楚,别打起来。”
刘正娘指了指门口,来了。
谢芳和杨云去屋里拿马扎,招呼人进来。
“快来,都闲着了,正好在说孩子们的事呢。”
“你们来的正好。”
虽然是在自己家,朱竹的屁股动都没动。
昨天下午她心血来潮去了趟山上,一个不注意走远了,这会腿还抗议呢。
信在家长们手里传了一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显然孩子们没跟家里说这事。
孩子们要留下干活的事情是跟家里商量过的,但这封信上的内容显然是没提。
看众人的反应就知道了。
“他们这是啥意思?”
“意思就是在别的高中也这样干呗。”
笑笑妈是个急性子,这话回的火气就不小,闺女是胆子越来越肥了。
“我不是冲你啊,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嘛,信上说的这么清楚,你还问啥意思!”
……她就随口一问!
“你们都不乐意吗?”
当然不乐意了,孩子们还是孩子啊,刚高中毕业,毛还没长齐呢。
他们凭啥自己干啊,谁给他们的底气啊?
谢芳这好奇的眼神,看似是真想不通。
家里都同意干了,自己干不比给别人打工强,这是谢芳的想法。
显然在座的诸位家长们不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