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思考着以后怎么和儿媳妇相处,牛车不知不觉驶到了女方村子。
榆钱村。
女方家很多人,进进出出,脸上带着喜气。
牛车停稳后,气氛到达高潮。
二郎几个小子从牛车往下一样样搬东西。
榆钱村不少人围着看热闹。
“孟家这门亲结的真不错,村里最近这几对结亲的,就属这家给的礼最多,这么多袋子里装的都是粮吧?”
“你们看那边,拿书的那个书生,男方家还供着读书人...”
“了不得,了不得!”
崔景文默默拿书把脸遮上。
四郎也听到了议论声,回身扬声道:“这位婶子眼神真厉害,这六袋子都是前些日子刚下的新粮,一共三百斤哩。”
人群一阵吸气声。
三百斤。
还都是新粮。
都换成陈粮这得吃多久能吃完。
“男方家是哪个村来着?”
“听说是下河村的,他们村今年秋收了?”
“收了收了,这事我知道,下河村今年收成还不错,好像县令大人还给免了税,收的粮都进了自个口袋。”
“天爷呦,还给免了税,他们村到底做了啥事,我怎么没碰到这种好事。”
“别的我不羡慕,我就想问问他们村还有没有要娶媳妇的,我娘家侄女还未嫁呢。”
“......”
艳羡的目光中,崔家人笑着进了女方家。
不得不说,女方家确实有些穷,住的虽然是土坯房,但也勉强能住人,房顶都是秸秆铺的。
不过于氏不看重这点,比起家境,她更看重女方的品性。
没让她失望。
他们刚一进门,女方就站在院子里,大大方方冲众人笑,没有新嫁娘的娇羞,甚至这次下定里里外外的事,都是她自己操办。
能干的过了头。
倒是大郎反而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闷头往里屋走。
于氏和林氏挽着胳膊,忍不住笑起来。
......
一切十分顺利,女方家没有任何不满意,一顿饭的功夫就把日子定下来了。
十五日之后。
农家结亲没有那些繁琐的步骤,下了定基本就算完成一半,到了正日子,来辆牛车把人接走就成。
饭后林氏给了大郎一个小包裹,让他亲自把包裹拿给女方。
里面是二两银子和一对鞋面,光滑的绸缎料子绣了并蒂花,是于氏请了村里绣技最好的李婆子绣的。
村里正常娶媳妇一般给五两银子,但于氏给的粮多,三百斤新粮已经有五两多,这二两算是额外私下给的。
鞋面是给让女方做新鞋用的,女方没什么嫁妆,一双好鞋也能让村里人有个夸头。
大郎支支吾吾把包裹塞给女方,二人匆匆对视一眼。
女方皮肤稍黑,但一双眸子熠熠生辉,笑起来小虎牙闪呀闪,让一向木楞的大郎看呆了眼。
酒足饭饱后,崔家人启程回家。
没有牛车空出来,大伙都坐在车斗里,解决了心头大事,回家的路程都快多了。
好心情没持续多久,刚到村口,就有人跑过来。
“闹起来了,里正叔让我在这等着你们,快回家看看吧,出大事了!”
村人说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脸上的焦急却不作假。
林氏面色一沉,等不及牛车慢悠悠走回去,立即从车斗下来,疾步往家走。
发生了什么事?
难道小菜出了食品问题,食客和酒楼的人闹上了门?
林氏脑中千转百回,快速思考着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