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沈父回到家里把买来的火车票还有去街道办开的介绍信给了沈母。
街道办他有熟人,给开的介绍信上面的日期是一个月。
沈母把车票和介绍信收好,然后又把家里存钱的盒子拿出来。
“老沈,你说我过去带多少钱合适?”这次过去不出意外就要把女儿的婚事给办了,肯定要给嫁妆。
当初老大娶媳妇的时候彩礼是现金三百块,加上一辆自行车和其他的东西。
女儿嫁的这么远,有些东西置办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你多带一点,到时候拿五百块钱给瑶瑶加上那只手表算是她的嫁妆。”
本来瑶瑶下乡也是为了家里,她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要带多点钱在身边。
“到时候你看周家是个什么态度,这钱你不要全部拿出来,私下里给瑶瑶。”
他想周家是农村人,彩礼能拿出一百块来就算是顶天了,其他什么大件那更是不能。
瑶瑶的寄回来的信写到她已经有一辆自行车了,是周家那小子给她买的,不过明面上说的是他们寄过去的钱票买的。
想来也是周家小子自己的私房钱,看来他之前的猜想并没有错。
手表他们给瑶瑶买了,缝纫机用不上,瑶瑶又不会做衣服,免得到时候东家来借用一下,西家来借用一下。
都是乡里乡亲的,拒绝也不好拒绝,不拒绝自己也难受,纯粹不买,有手表就行了。
沈母点头,“我知道,到时候看周家能拿出多少来,我再按照他们的基础上添一些,剩下的我私下里给瑶瑶。”
沈父点头:“好。”他又继续说道:“你过去看看,如果周家小子不过关,你就给我打电话,我过去处理。”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低,但是不排除没有。
沈母笑了笑,她还是相信自己的女儿的眼光,再加上这几个月的书信往来还是能看出来小周这个人是沉稳可靠的。
一切等他们见了面就知道了。
第二日一大早,沈母和沈静舟就坐上了去辽省的火车。
沈静瑶每天还是照常上下班,压根不知道过两天就会有一个惊喜来临。
时间一晃又到了周六,下班之前赵冬雪拉着沈静瑶的手,“瑶瑶你说的这周要陪我去县城的,你可别忘了。”
沈静瑶眼里蕴含着笑意:“我记着呢,明天我陪你去县城,我顺道也要去给家里打个电话,买点东西。”
赵冬雪开心了,“你记得就行,那明天我们咋去,坐拖拉机还是公交车。”
“都不坐,我骑自行车带你去。”沈静瑶小眉一挑,得意说道,现在她带人已经很稳当了。
“好啊,好啊,我还没有坐过女同志骑的自行车呢。”她只坐过她爸和她哥的。
“那我们明天约在九点,还是在公社门口见。”沈静瑶提议道,她也不知道赵冬雪家在哪儿。
“好啊,或者你去我家那边来找我也行。”赵冬雪给她说了她家的地址。
沈静瑶点头,“那边我没去过,我怕我找不到路,还是在公社门口集合吧。”
她来公社还是有一个多月了,她大概也知道了公社的分布,赵冬雪说的那个地方好像是一些领导的住宅区。
不过她家是什么情况跟她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她只是跟赵冬雪这个人做朋友而已。
“行,那就说定了。”
“好。”
晚上吃饭的时候,沈静瑶向周慕言说起:“阿言,我明天要去县城一趟,跟冬雪一起去,再给我爸妈打个电话。”
周慕言:“好,那你要注意安全,骑车慢点。”
沈静瑶咬着筷子看了他一眼,“上次我写信给爸妈说了我们俩想要结婚的事,还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想法呢?”
周慕言放下筷子,拉着她的手,“我明天请一天假,跟你一起去。”他们两个人的事情不能让瑶瑶一个人面对。
他与瑶瑶父母之间只通过书信,还没有通过电话呢。
沈静瑶:“下次吧,我先问问他们的口风。”
而且这次还有赵冬雪跟着一起,不方便。
周慕言只得同意,现在还是太不方便了,要是可以直接带瑶瑶回苏市一趟见一面就好了。
虽然沈静瑶现在在公社上班,但是她的身份还是知青,依然要两年过后才能探亲。
“那好吧,你跟他们好好说,有什么要求我都答应。”周慕言说道。
沈静瑶笑弯了眼睛,“我知道。”
第二天一早,沈静瑶挎着军绿色的包包骑着自行车往公社方向去。
地里干活的人也看见她了。
一位双眼透着精明的婶子走到刘慧兰身边,状若无意说道:“慧兰,你家老三和沈知青啥时候办事啊,他们处了大半年的对象了,这在村里也是独一份了。”
周围其他人听见他们俩的谈话,也尖起耳朵开始听,这也是他们想知道的事情。
最近村里都在议论这件事,有人说现在沈知青去公社上班了,肯定要重新找一个有工作的对象,周家老三多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有那么一些人见不得别人过的好,就想看周慕言家的笑话。
凭啥他家能找到这么好的媳妇,最好到最后是一场空,他们心里就平衡了。
这就是典型的,我得不到,也不想别得到。
刘慧兰对最近队里流出的这些话有所耳闻,她是着急没错,但也不能让外人多嘴。
瞟了说话妇女一眼,“我都不着急,你急啥,这儿女嫁娶婚姻大事可急不得,我们可不是那等不知礼数的人家,必然得要跟瑶瑶父母商议才行,这不,瑶瑶就是去县城给她父母打电话呢。”
旁边张翠花和陈秋菊立马说道:“慧兰恭喜你啊,看来再过不久你们家就要办喜事了。”
刘慧兰笑着:“到时候你们可要来帮忙啊,喝我们家老三的喜酒。”
这个年头虽说不能大办特办,再怎么也是要几桌酒席的,再说了他家老头子是大队长,村里的人都会来热闹热闹。
“我们一定来。”
那位本想看笑话的婶子,本以为会听见刘慧兰的抱怨,没想到居然是好事将近。
她翻了个白眼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