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桦听见炎大夫这么说,他也笑了,“这确实是个好消息,炎大夫有女儿没有?要不要跟我家那两个小子订个亲?”
袁博桦这会高兴,兴致一上来,就开始乱说话了。
这次炎大夫对着袁博桦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你那两个小子还是自己留着吧!臣家的闺女不喜欢心眼多的。”
炎大夫混在军中,经常听见两位王爷聊天,对福安亲王家的那两个小子,那了解的可够多的了。
袁博桦被炎大夫噎了,他反驳道:“心眼多的有安全感!”
回应袁博桦的只有炎大夫的一句,“呵!”
炎大夫说完就又直接走了,他不想跟这种惦记人家闺女的人两个说话。
袁博桦要是知道炎大夫心里的想法,肯定要直呼冤枉,他没有惦记好吧?只是想给儿子拐个贴心的夫人而已。
袁朝昌:我还是个孩子。
袁朝康:我比较花心。
炎大夫一走,营帐里就只剩下床上躺着的袁博桦和地上睡着的荣亲王了。
袁博桦转头看着地上鼾声阵阵的李景钰,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个小子现在这么不讲究,回了元安还能找到合适的王妃吗?
袁博桦虽然乱七八糟想着,他看着李景钰的神情那是相当的柔和的。袁博桦知道这次他确实把这个小子吓坏了。
他也感恩荣亲王对他的守护,不过大恩就言谢了,等回了元安让王妃多帮他赚点养家的银子好了。
之后袁博桦就开始思念四年多没见的王妃和儿子了,算起来他们两的儿子都快十一岁了。
袁博桦只能感慨时间过的真快,他彷佛袁朝昌和袁朝康两人才出生不久。
这次袁博桦伤的是真重,在床上躺了快一个月了,他还不能自主起床,只能让人扶起来在床头靠着。
袁博桦是伤在心脏的附近,还好没有伤到心脏,所以经过了快一个月的修养,袁博桦终于可以自己用膳了。
这日袁博桦正在用膳,荣亲王就扶着太上皇进来了。
袁博桦立马就放下筷子,准备下床行礼。
“坐着,快坐着,乱动什么!”太上皇中气十足的吼道。
一时间还真被这样着急的太上皇愣了一下,就没有非要下床行礼了。
荣亲王扶着皇上在袁博桦的床边坐下,皇上拉着袁博桦的手,“这次多亏了福安,不然朕这条命肯定要交代在这里了。”
谁不怕死呢!就算是太上皇也不例外。本来他以为谢紫歆口中预测的他的死期已经过去了,他就不会有事了。
太上皇才放心大胆的制定决战计划的,没有想到,他命中终究还是有这一劫。
“能为太上皇挡刀,是臣的荣幸。”
袁博桦当然不会说,当时挡的时候,他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上了战场的自然反应而已。
当他倒下的那一刻,他也不是不后悔。
皇上听见袁博桦这么说,他就更加的高兴了。毕竟他虽然是太上皇,他拥有过四海,有人能舍命救自己,他十分的高兴。
太上皇欣慰的拍了拍袁博桦的手,“朕就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以后福安你就是朕的义子了。”
这在太上皇看来,是无上的荣耀了。但在袁博桦看来也就那样,还不如给康儿封个亲王呢!也就是名头好听点而已,以后不算是异姓王了,勉强算宗室。
不过袁博桦也不会傻傻的推辞,反而对着太上皇笑道:“臣的命是臣的大伯和皇上一起保下来的,臣又是从小在太上皇眼皮下长大的,在臣的心里,太上皇本来也是臣的长辈。”
太上皇假装皱眉道:“那你还叫朕太上皇?”
荣亲王在旁边提醒道:“还不见过父皇!”
袁博桦立马从善如流的改口,“儿臣见过父皇!”
“好!好!好!朕今日又添一个乖儿子。”皇上本来是想说犒赏大军的,被荣亲王扯了扯袖子阻止了。
这次他们打了胜仗,这种事情应该留着给皇兄做的。这时候父皇赏了,到时候皇兄再赏赐,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
太上皇被儿子这么一提醒,也反应过来了。他现在的身份确实不好犒赏大军,他就从他的私库里赏赐了袁博桦一堆田庄的地契。
这下袁博桦是真高兴了,“多谢父皇!”
袁博桦说完,还随意的从里面抽了几张递给旁边的荣亲王。
袁博桦见李景钰不伸手,“拿着啊!见着有份,哥哥兼姐夫给你的。”
“你皇兄给你的,你拿着吧!”太上皇也帮袁博桦劝李景钰。
这几年太上皇接触这个儿子的时间多了,不得不说那父子之情也是突飞猛进的。
现在太上皇除了在元安的皇上,就最喜欢这个儿子了。
此时在太上皇眼里,这个儿子打仗有谋略又有冲劲,重情重义又不怕苦的。他真的很难不喜欢这样的儿子。
李景钰见姐夫和父皇都劝他,他就眉开眼笑的拿着了,“多谢姐夫,今日我算是沾你的光发财了。”
李景钰说完,还像一个反派一样得瑟的笑了几声。
太上皇不仅没有呵斥李景钰,还用宠溺的眼神看着这个儿子。
和袁博桦这边的和谐不相同的是,在元安的福安亲王府,此时的氛围就比较沉重了。
今日上午边境的战报进元安了,‘他们天元国全歼灭圣乾国二十万大军,这场持续了四年多的战争,以天元国的大胜结束了。
但战报上也写了,太上皇和福安亲王重伤昏迷,天元国大军也折损了五万多人。’
皇上听完战报当即就派了宫里最好的几位太医,往边境去了。
不用一个时辰,整个元安都知道了这份战报的内容了。
在宫里给大皇子当伴读的袁朝昌也当即告假回王府了,周琼月在听见这份战报的第一时间就命人关了王府的正门,不见客的意思很明显。
此时周琼月和袁朝昌、袁朝康三人正坐在湖边钓鱼。此时他们三人心里都挺着急的,但是都为了不让对方担心,在强装镇定。
最后还是袁朝昌最先扛不住,问出了他心里的话,“母妃,要是父王真的扛不过去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