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不吃饭,不喝水,不摄入能量。管你是谁都得死。是个生物都得遵循这个定律。
二十一世纪之前,人类的餐桌还算多种多样。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类的餐桌就在可持续性的完蛋。毕竟生态环境都成那b样了,还能把粮食种出来就不错了……
传统农业
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时,全球的生态环境还不至于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结束之后,就差不多成了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全球各地的农业产量锐减,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球性的大饥荒。在饥荒结束前,联合国保守统计全球光是饿死就有将近十五亿人,而饥荒所导致各种冲突以及各种……难以言说的事情,短短十几年里人类的非自然死亡人数恐怕直接冲过了二十亿大关。这可比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再加上前两次世界大战的伤亡都多。
而结束这场大饥荒的成果来自于中美合作的一个研究产物:特种型作物。这些玩意主打一个耐造好种,成熟周期较快,甚至能在泰伯利亚所散发的辐射中依然坚挺一会……具体原理请诸位自己去找有关的生物学论文查阅。这里不过多赘述。而后续直到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时黄区和蓝区所种植的作物基本都是这个类型的:能种就行了,别要求那么多。特别是黄区的农业……不过在蓝区,这些特种型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是比黄区种出来的同类要好。毕竟蓝区的环境比黄区好了不止一星半点,如果不是担心可能的越过隔离墙的离子风暴影响,估计蓝区的种植业已经可以不用依赖大棚和植物园了。
最后有必要提一嘴的是,黄区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其实是蘑菇。(另外两种其中一个是前面提到的特种作物,另一种则是来自蓝区GdI的人道主义援助)
渔业
彻底完蛋了,没啥好说的。不过GdI在蓝区的一些基因库和还留了一些鱼苗和基因……未来可期吧只能说。
畜牧业
“人都要饿死了,你还养鸡呢?”虽然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GdI依然在蓝区保留了一定的区域规划留给畜牧业……毕竟人也不能光靠吃淀粉活着。同等质量的情况下,肉能够提供的能量远对于普通粮食作物。注意,是粮食普通作物。
而在黄区,也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畜牧业。最大头的是老鼠——在灭绝了一大坨生物的情况下这东西还和人类一样活着真令人唏嘘不已——一些变异品种的老鼠甚至能有以前中型犬的大小……得亏它们只是体型变大力量变强了,没有变异出什么逆天的亚种。不然GdI可能就要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灭鼠行动了,就像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之后对各种泰基生物发动的大清剿行动一样。
……最后,在黄区,吃人这个现象……人被逼急了什么都会干的,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