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叫做赵偃的人,自述其从军以来就跟随在李信身边,深得其信任,因此也得以知道了某些秘密。
据他所说,李信自从大秦统一之后,便被朝廷弃用,因此心生不满,经常酩酊大醉,并且指天骂地,说了不少大逆不道的话。
后来,他不知道如何与齐国的余孽沧海君联系上了,对方说可以设一个局,不仅能够让他大展身手、获得陛下重用,还能顺便削弱陛下对王贲等人的信任。
赵偃得知此事后便心有不安,担心事情败露,或是伤害到陛下,曾经一再解劝,但李信一意孤行,他顾念旧情,不得不与之配合。
看到此处,嬴政的手已经在微微颤抖,一字一句便如刀剑般刺来,他实在想不到这个李信居然隐藏的如此之深!
如此恶毒诡诈、目无秦律之徒,又怎么能身居中尉之职?!
嬴政的呼吸粗重起来,太阳穴两侧的血管也开始突突乱跳,浑身散发出一股暴戾的杀气,对他极为熟悉的赵高感受到了寒意,不自觉的缩了缩脖子。
“我虽只是位卑的士卒,但也知道有些事不能做,但是在李信强逼之下,杀了传令官,还假冒其名修改、延后了换防的时间,让那些人有机可乘!”
“李信想要趁此机会,杀掉刺客,消灭证据,同时还想嫁祸于前锋营主将王离!”
“我思来想去,懊悔不已,但大错已经铸成,无可挽回!”
赵偃在竹简的最后写道,“只有一死谢罪,并且将李信之罪恶和盘托出。希望上天有眼,陛下圣明,勿要被其欺瞒,坏了大事!”
赢萱虽然在屏风之后,但从嬴政的举动来看,分明是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而王贲却并没有就此罢休,沉稳的说道:“陛下,微臣以为赵偃所写不可不察!”
“其他的暂且不论,若非事先参与此事,李信又如何预先得知陛下遇刺呢?反过来说,若非他通风报信,沧海君远在千里之外,这些刺客、杀手根本就不可能得知陛下东巡的具体行程。”
这确实是极有力的证据,所谓神仙点化之事终究虚无缥缈,就连嬴政本人也只是将信将疑,何况他人。
而赵偃竹简之中所说,几乎毫无破绽,将李信的现实困境、遇刺之事以及审讯刺客、遭遇劫杀等等都给予了完美的解释。
“好一个李信!”嬴政震怒之下,将竹简重重的摔在地上,力道之大,让竹简散落一地,大部分都掉落在了屏风之后。
赵高心中颇有疑惑,因为这个赵偃所说的故事太过完整,反倒不像是真的。
再说李信从军多年,手下多的是出类拔萃的将才,尤其是章邯等人,怎么会将如此大事交给区区一个亲兵?
但陛下已经大怒,而王贲正想借着这个机会消除李信这个隐患,自己在这个时候说话,必然会遭到无尽的后患,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赢萱捡起手边的竹简,一扫而过,虽未完整,但以她的聪慧,转瞬之间便拼凑出了其中大概,心中暗叹:不知是何人设此毒计,委实难破!
这个赵偃是李信的亲兵,又以自尽来证明自己的悔恨,再加上似乎与行刺前后所发生之事都能对得上,多番印证之下,看似无懈可击。
赢萱不想自己辛苦选择的得力臂膀就此折断,而且对于在大铁锥下救了一命的青年将军也颇有好感,心中飞快的盘算着如何应对,额角也渗出了丝丝汗珠。
“陛下,李信身居中尉要职,干系重大!且其素有勇武之名,箭术也是当世一流,得到不少将士的崇敬。一旦变起肘腋之间,恐怕惊扰圣驾!”
“微臣位居上将军,保证陛下的安全和大秦的稳定乃是职责所在,不敢疏忽!”
“请陛下即刻下旨,捉拿李信!”王贲看了看脸色发黑的嬴政,补充道,“经微臣详细审讯之后,自会请陛下圣裁决断。”
“赵高,你怎么看?”盛怒之中的嬴政还是没有忘记征询律法专家的意见。
“陛下英明,上将军所言皆是正理!”赵高不敢正面与王贲相抗,只得婉转的说道,“不过李信毕竟是救驾的功臣,不如由奴才一道旨,诏令李信前来见驾即可。”
赵高话中隐含的意思是,此事并非毫无疑点,总要给李信分辩的余地,以免屈打成招。
嬴政还未说话,王贲却是拂然变色,肃然反问道:“赵府令此言差矣!若是李信以武力拒捕,那该如何?或者是他假作顺从,但在君前放肆,又当如何?”
“陛下,微臣已经令校尉杨武率领两百精锐将李信及其数十名部属包围,捉拿李信只需一声令下!”
“陛下,我等身处东巡途中,沿途暗藏凶险不少,万万不可迟疑啊!”
嬴政沉吟道:“校尉杨武是何来历?”
“杨武乃是卫尉杨端和老将军的堂侄,从军多年,屡有功勋。”王贲知道嬴政在担心什么,坦然道,“赵偃等人的尸体以及竹简便是由其发现的。”
杨端和是秦国宿将,年龄虽然比王翦小一些,但还是比王贲高一辈,等到王贲领军驰骋沙场之际,他已经开始承担咸阳城的戍卫之责,两人并无太多交集。
嬴政原本还有些担忧王贲有私心,但既然是杨端和后辈发现的,那便没什么可说的了。
他一挥袍袖,沉声道:“就依上将军的建言,令校尉杨武速速擒拿李信,并由上将军审讯!若是李信敢于拒捕或是遁逃,格杀勿论!”
闻听此言,赢萱心中大急,若是真按照嬴政的口谕执行,李信惊惶之下稍有反抗的举动,说不定就会被诛杀!
即便束手就擒,落在王贲等人的手中,说不定便要新账老账一起算,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就在此时,她忽然眼前一亮,想起了前两天李信口中所说的亲兵,必然就是这个赵偃!
而负责监视他的齐大、齐二也到了该回来复命的时候,说不定他们两个会有什么收获,以此证实李信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