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吕布与青州成公子有过交往。
按董卓的估计,护民军至少二十万以上的兵马,而且战力极强。
否则,他们怎么可能平乌桓、除羌乱、取函谷、困郭汜呢?
何况信上还说,牛辅、李傕、张济三军,可是都被护民军围歼了。
由此可见护民军的兵力和战力。
反观吕布在介绍护民军之时,却把护民军说成军纪不严、年纪偏小、领军将领均为无名之辈等等……
这不就是在隐晦地表示,护民军的战力根本不行吗?
他何故如此帮护民军掩饰?
吕布是如何对丁原的……
想到此处,董卓顿时一身冷汗。
他想起了如今京城之中,只有吕布的兵马和原来京城的禁军,自己的兵马都被自己派出去了。
他越想越怕,也明白为何李儒要去亲迎华雄了。
如果华雄五千兵马不能回到京城,那他董卓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就凭自己手下那两千亲卫,能挡住数千并州狼骑?
何况吕布可是大汉有名的猛将。
丁原便说过,其子奉先,冲阵无敌。
此时的董卓,如同掉在了冰窟窿里,浑身上下,一点热气都没有了。
他只盼着,李儒能迎回华雄之兵。
但他也不排除,李儒说动华雄,干脆与华雄一起向联军投降。
这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先是小皇帝失踪,再是王允不顾其家人消失不见。还没有搜寻到小皇帝和王允,小平津关又被夺,随之郭汜被困于孟津关。
董卓勉力支撑,希望能够稳住阵脚,谁知护民军又送信与他,直接吓得他三魂出窍。
如今,又发现原来自己的脑袋,随时可能被人送与青州军,他已经不敢再暴躁,而是惶惶不可终日了。
他下令,两千亲卫,全部集中于太师府。
对外的理由是,抓紧练兵,等护民军抵达城下之时,由自己的亲卫,随吕布出城,杀一杀护民军的威风。
亲卫全部撤了回来,对王允府上之人的拷问自然也停了下来。
现在董卓只想保命,哪里还管小皇帝和王允跑哪儿去了。
一生从来不知道怕为何物的董卓,此时是真的怕了。
吕布现在想背叛董卓吗?
说实在话,他还真想了。
他是知道董卓与李傕、张济、牛辅三人,以及函谷关、三辅之地都断了联系之后,他才开始想的。
但他知道,他如果不战而降,就凭他助纣为虐,加之他半年前刺杀丁原,他活命的机会极少。
他要活下去,就必须要让护民军看到他的价值。
什么价值?如何才能体现出来?
价值当然是他与他手下并州狼骑的战力。
要想体现价值,他就得与护民军战上一场,而且还必须要取胜。
他得胜回城后,董卓也必然不会再防备他。
他就可以突然袭击,取董卓、李儒的项上人头,作为乞降的献礼。
届时,不仅可以活命,甚至在护民军中,也会占有一席之地。
他哪里知道,他和董卓,包括他带来京都的那些手下将领,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列入了蔡成的死亡名单。
不管怎么说,从李儒出城的那一刻起,董卓已经完全陷入了绝境。
李傕在偃师城下,如愿地迎上了华雄的队伍。
这世上之事也是巧。
华雄刚刚离开巩县一个时辰,王匡就率领河内军进驻了巩县。
两人擦肩而过。
连续两天两夜,华雄每天只允许将士睡两个时辰,其他时间,都用来行军了。
哪怕是中途打尖,也只允许一刻钟的时间。
李儒看到华雄的兵马时,就觉得这是一群溃兵。
他们个个无精打采,走路时,腿都在打晃。
即便如此,骑在马上的人,还在催促他们快走。并向大家许诺,进京都后,让他们大睡三天。
李儒见到华雄,直接把华雄拉到一边,小声嘀咕起来。
华雄的面色越来越严峻。
因为李儒给他两个选择。
前者是两人一起返回京都。只不过入城后,随时可能受到并州狼骑的突袭。
后者是两人一起率军走缑氏、过轘辕关,入阳城,投奔豫州黄琬。
黄琬与李儒是老熟人了。
黄琬很是欣赏李儒,当初去就任豫州牧时,还想带着李儒一起,并许诺由李儒任牧府长史。
牧府长史的官职,可比当时李儒的郎中令高得太多了。
何况,在皇子身边任郎中令,是没有实权的;任牧府长史,可是权力极大。
李儒当时欣喜若狂,差点直接就给黄琬跪下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
刘辩喜欢李儒,不愿意放他走。
黄琬想要,李儒想走。可皇子不放,谁也没有办法。
这也是李儒怨恨刘辩的原因。
他按董卓之命,去给刘辩送毒酒,一是因为他确实怨恨刘辩断了他的大好前程,二是知道要取得董卓的信任,必须用此事来向董卓递交投名状。
其实,现在的李儒还是很矛盾的。
他已然出城,本想自己孤身前往豫州,投奔黄琬。
可他毕竟亲手毒死了少帝刘辩,而他知道黄琬对汉室极为忠诚,届时恐怕不会放过他。
可他又已经算定,董卓必败。
跟着董卓做了那么多坏事,董卓一败,他必然被朝臣千刀万剐。
所以,他才想出一计。
给华雄两条选择。
如果华雄选择继续支持董卓,那没什么好说的,他也赌上一场。就赌洛阳城高墙厚,谁也攻打不进来。
然后他就在城中招募兵马,练上个两三年,然后再杀出城去,打败勤王之军。
如此,他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当然,他也可能赌输,无非也就是一死罢了。
如果华雄选择率军投奔黄琬,由于他是引荐人,又是带着兵马来的。
黄琬若想留下华雄这五千精兵,就只能饶恕他毒杀少帝之事,而且还会给他一个职务。
他对黄琬的性格,了如指掌。
当然,牧府长史是绝对不可能了。
但他总算有了一次重新奋起的机会。
华雄下令全军在偃师城外休息,并派两千人入师偃,抢夺粮草。
华雄知道,不管是回京都,还是转向缑氏,他的兵马都需要马上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