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没有护民军的专用装备:毛衣、毛裤和羊皮睡袋。
沧海商号一直在与草原各族做生意,除了活羊身上还没有剪下的羊毛外,一根羊毛都不会给草原留下,全部收购。
而且,沧海商号的商队,还用剪刀换羊毛,而且耐心地教他们如何用剪刀剪羊毛。
过去,草原上的羊毛,都是自行脱落,根本就没人管。
杀羊之后的羊毛,也是连皮都剥下来,然后就丢在一边。搞得草原上除没有人烟的地方之外,到处都是臭气熏天的。
等草原民族自己都受不了时,才会放一把火,把那些腐烂的羊毛烧掉。
为什么草原人不喜欢洗澡,不是没有水,而是他们根本闻不到自己身上的臭味。
平时闻羊毛的臭味,已经闻习惯了,其他什么臭味都闻不到了。
利用华雄休整一夜的时间,邓辰率领的两千多兵马,已经走到华雄的前面去了。
可在黑夜,山地师也敢翻山越岭吗?
当然敢了。
他们每人身上,都有一个小竹罐,罐的下面还固定着一个可以披在头上的软垫。
罐里面里面装的是煤油。
从罐中引出几根油芯,用火石点燃后,再利用软垫上的布带,就可以固定在头顶上,专用于夜间照明。
这就是蔡成发明的“头灯”,属于护民军的专属装备。
而煤矿工人用的矿灯,成本就要高得多。
因为煤矿的矿灯,火焰不能丝毫外泄。否则遇上矿洞中的瓦斯,就会发生爆炸。
至于煤油,当然是石油工坊采用蔡成提供的“分馏工艺”分离出来的。
竹筒顶在头上,除非是特别大的狂风,就连下雨天都很难熄灭。
蔡成为了武装护民军,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
如果不是护民军内部之人,根本不知道护民军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
这也是蔡成对关羽、张飞葬送近万骑兵而愤怒的原因。
当下,养活一个大汉士卒,不算战马、兵器和甲胄,一个月大概需要一百钱。
而护民军的任何一个士卒,同样不算战马、兵器和甲胄,一个月需要近千钱。
除了吃之外,其他的钱,都花在这些细节上了。
蔡成当然知道只要有战争,就必然会有将士的伤亡。
比如说于禁在管子城下,就伤亡了数百人,其中阵亡三十几人,可蔡成并没有责备于禁。
因为护民军是需要这样面对面的厮杀,以培养他们身上的杀气。
可一下子伤亡近万人,把蔡成心疼得,心脏都抽搐成一团了。
闲话少说,回归正题。
就在华雄接近到旋门关五里左右时,邓辰的兵马,已经在成皋城外埋伏好了。
当前正在休整,然后就准备攀崖入城了。
公孙瓒在成皋城中,只留下两千多士卒。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旋门关方向,侧面的城墙,连个人影都没有。
他们哪里能够想到,会有人从峭壁攀爬上来?
要知道,峭壁再加上城墙,足有二十几丈高。
然而,对于山地军来说,这点高度,还真不算什么。
他们平时训练的高度,三十丈是起步。
要知道,他们不是依次向上攀爬,而是两千多人,在邓辰的带领下,同时向上攀爬。
邓辰料定,在成皋城西南面的侧面城墙上,绝对不会有一个守军。
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人从西南面的峭壁处,攻打过成皋城。
成皋城只有两门。
一道开在成皋城靠近虎牢关(旋门关)的方向,便于向虎牢关增兵;
另一道开在成皋城另一端东北方向,直接威胁虎牢道北段。
整个成皋城的城墙周长近三千米,面积0.8平方千米,可驻扎三万人。
虎牢关与成皋城互为犄角,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并使得虎牢关被称为“中原第一关”。
不过,因黄河改道,原虎牢关被淹没,唐代在古虎牢关的东南方向,又修建了一个虎牢关,也就是当今只留下“虎牢关”三字的石碑处。
只是唐代后修的虎牢关,其险要远远比不上原虎牢关。
所以,在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的两千兵马直接攻破。
(注意,唐太宗李世民“虎牢大破窦建德”,可是在原虎牢关。——编者注)
而现在,邓辰率领的两千多兵马,就隐藏在成皋城东南面城墙峭壁下的山沟里。
如果要上到城墙,需要攀爬二十几丈的高度。
邓辰并没有多休息。
当前已经时至下午,再休息一会,天色暗了下来,就不好攀爬了。
傍晚或夜晚攀爬,就需要点亮头灯。
如此,就很容易被成皋城中的守军发现。
一旦真的被发现,哪怕山地二师战力再强,在峭壁之上,也只能挨打而无法还手。
所以,邓辰必须要利用天还亮着的这段时间,攀上峭壁,抢占成皋城。
二千多山地师将士,纷纷开始向上攀爬。
每个士卒都知道,此时如果被守军发现,他们必定死伤惨重。
然而,却没有一人恐惧、害怕。
每个人都默默地检查完自己的装备,默默地取出飞虎爪,默默地顺着峭壁开始向上攀爬。
邓辰一马当先,而且他选择的方位,是最南的方向。
这里最容易被城中守军发现,也是最危险的。
在护民军中,遇到危险,军官先上,是蔡成给他们建立的信念。
山谷中,成皋城中,仍然是一片寂静。
如果不是偶然有飞虎爪碰撞到峭壁上,然后再抓紧峭壁的声音,这里就是一道静谧的小山谷。
前期攀爬得很顺利,抬头向上望去,城墙上,没有任何一人探头。
峭壁的部分已经完成,再往上,就是三丈高的城墙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在成皋城内,一个声音突然惊叫起来:“有人攀城!”
然后就听到成皋城中开始混乱起来,越来越多的守军,朝着东南面的城墙跑了过来。
一个声音在山地二师的头顶上响起。“准备放箭!”
城墙上,数百守军瞬间举起弓箭。
弓一松,箭一出,山地二师必然死伤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