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坞关之外,孙策和张飞所领人马,一路追击曹营败兵而至城下。
仰望前方坞关,就如同扬州等地,一应地方大族所建坞堡一样,高大而又坚固,若是想从水路正面来取,异常艰难。
但现在绕到了后方,于攻取则大有意义。
在为韩当去领,水师兵围坞关,做出攻击之势后,孙策命上岸的步卒建造攻关军械。
同时,他叫来张飞讨论兵事。
“伯符打算如何取此坞关,若是想要强取之,依吾看来,此关之坚固,正面难以为战啊!”
张飞抚摸着胡子,一双大眼看向临山的关坞,不断闪烁。
孙策也在看向前方,只不过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配合作战方案,此时见张飞如此道言,不禁转首道:“若是翼德,打算如何得取此关?”
张飞眯了眯眼,道:“若是吾嘛,只需两百人手,就可以选择左面一侧,冲关而战。于吾之见,坞关中的人马,必然不多……但在战时,需水师之部,协调而战,吸引城上兵力。”
张飞如此道言,很多部将们都是一脸不信,但孙策通过这段时间交往,发现张飞绝对不是说大话的人。
他随即道:“且为翼德所言,我给予翼德两百精兵,另让义公等部,从旁策应,能否于今日,一举得此坞关,就看翼德了!待将来若能迎回天子,我自当为天子上书,言请以翼德功绩,封侯授官!”
孙策这一句话,倒是让张飞想到了关羽。那战友关羽投降了曹操,这次又杀了袁绍大将,名扬天下,也不知道曹操会授予什么官职?
张飞心道:云长啊云长,汝绝对不是为求取功名利禄之人,究竟为何为那曹操效力!
张飞心里对关羽非常清楚,忠义无二,他下意识相信关羽这位生死兄弟,其于降曹后,并不会一直处于曹营,而为曹操处事之,其人心里一定有难言之隐。
但观吴侯真的从中挑选了一些精锐,再交由张飞统领,并于各部下令而做配合,凌统有些疑惑道:“君候,此间张将军自入营以来,君候一直对之信任有加,统有些困惑,君候何以如此信任这刘豫州帐下大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前番刘豫州为曹操大败,其人之忠勇无疑,这次投营,主要目的,许正是为上次之战而报仇。敌人的敌人,就是友也!而以翼德之才干,武力过人,不在我之下,其也多谋划计……”
孙策看向张飞往关城下的背影,面带着思虑。
张飞这个“万人敌”既然来了,如此猛将,无论待多久,能用之时,自当用之,以后非友许会是敌,那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而张飞离开,乃是早晚,一旦刘备离开袁氏,传出消息来,就是张飞离开之时。
但不知他这次重用张飞破曹营,以后会不会留下“张翼德身在江东,心在刘汉”这般典故。
一畔,凌统细细思索吴侯所言,越发觉得其中深奥。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这一句,愈发让凌统印象深刻,他有些明白,为何自入江东以来,吴侯能得有霸业,正是包括对江东所有将领,包括父亲凌操的信任,才能团结进取。
而观江东之内,也只有吴侯拥有这般凝聚力。但如其他人,且不能如吴侯般安排的了所有人。
“君候,那吾长大了,可能比这位张将军厉害?”
凌统这段时间,跟在孙策身边久了,无了以前于其名的惧怕。相反,觉得吴侯很是关怀他们这些少年。
孙策闻此,不觉莞尔,道:“公绩好生努力,将来当更盛之!”
“那子明呢?”
表字“子明”者,正是而今大将邓当的妻弟吕蒙。
因为之前邓当受命驻守吴郡,后同凌操等将一同平定过山越人,凌统同他大几岁的吕蒙故有相识,一直敬佩吕蒙才华。
吕蒙年纪轻轻,但因通晓军略,已很有声名。
“子明才华非凡,其勇武许不如张翼德,但智谋非凡,将来成就必然不低……”
历史上,吕蒙即曾为东吴夺取荆州立下了大功,甚至因之定荆州策略,才让东吴有机会杀了关羽这位名震华夏之大将。
孙策此言落下,看向坞关,凝神道:“翼德开始攻取了,正巧是水师正面射击发力之时,其中时间,把握的正是得当!”
张飞本人,不亏是跟着刘备,从黄巾之乱开始,就一路相随,经历战事之将,便是因同曹营反复交锋,于曹军之行军处战也大有了解。
于江东人马斩杀曹营大将文稷,孙策亲自兵围泽山坞,直逼寿春之前后。
豫州,汝南郡。
一行数百人马从北面而下,异常小心低调,终于是步入了此间曹营后方,也是汝南袁氏世代所居之地。
为首长衫男子,长着一双醒目大耳,面若冠玉,于人一种仁和宽厚之态。
这男子正是涿郡人,前徐州牧,豫州牧刘备,字玄德。
于之身后,各有两名大汉紧紧相随。
一人身长八尺,威武潇洒,其人乃是曾公孙瓒部从,常山人赵云,字子龙。
另一人同样英武不凡,乃是汝南本地人,于刘备为豫州牧时,就追随左右的陈到,字叔至。
望着路上随处可见的逃亡流民,刘备目中多露悲切之态,于左右道:“地方动荡以来,豫州之百姓就没有过上一条好日子,枉吾刘备当年担任豫州牧,却未能安地方之民,此乃吾刘备之过错也!”
见一老者跌倒在地,刘备忙下马,双手扶起,慰问道:“老丈何以一人独行,汝之家人呢?”
这老者见刘备气势不凡,而赵云等人无不展露着锐气,其中刀剑更于人威压,故颤微着声音道:“死了,都死了!老大老二都被官府征召入军,前后战死,听说南边要打仗,老朽带着孙儿北上,全都走散了……”
刘备闻此,看向赵云,叹道:“子龙,给老丈留点干粮!只是吾刘备便是可救一人,又如何能救天下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