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辞也是因为苏红旗是楚红的大姐夫,才格外留意。
可苏红旗都有媳妇女儿了,还和陈梅说说笑笑,听说给她送了好几回白煮蛋,他就察觉到不对劲了。
他们二十二个知青各自口粮用饭盒蒸饭,每天两人一起轮流烧菜。
大锅菜的味道肯定不可能好,但是自己蒸饭,那就能吃七八分饱。
他们下乡的时间不久,工分不多,大都是在村里悄悄买了粮食。
有时候馋了,也会开小灶煮几个鸡蛋。
可他都有女儿了,还和陈梅说说笑笑,听说给她送了好几回白煮蛋,他就察觉到不对劲了。
楚红听后就皱眉:“你们那边的知青点没有队长吗?没人管着要是出事怎么办?”
像他们村子里的知青点,在最前面,村里人也很少去那边闲逛,还特意挑了个会说话有能力的男知青当队长。
楚红也不禁止村里人和知青点的人看对眼,但为了女知青安全,可是再三强调过,出门最好有个伴。
岭下村是穷了些,偏僻了些,暂时没有穷凶极恶的男人。
像她亲叔那般,不爱上工,爱去黑市窜的,就已经是村里人口中的二流子了。
“倒是有队长。”顾辞也无奈:“可他们上门,都是打着识字的借口,也不好拒绝啊?”
都说穷山僻壤出刁民。
他们这些知青力气比不上村里人,就算是文化水平比村里人高一些,但是村里人绝不会让他们这些外人当村里的干部。
而且现在乡下人都彪悍也排外,他们也不敢得罪村里人。
楚红看着他叹了口气:“你自己小心些,千万不要被人顶上。”
她就觉得,不仅是女知青单独出门会有危险,像他这么好看的男知青,单身出门也要小心啊。
顾辞听到她调侃自己的话,也忍不住嘴角上扬。
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么喜欢听她说话,就是觉得和她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开心。
番薯还没煮好,就有村里的男孩来喊她了:“楚二姐,前面六婶子家打架了,队长让你也过去劝一劝呢?”
楚红示意顾辞在家等着,自己就急匆匆的出门了。
村里有人打架吵架,闹得大了,以前就是楚红她爸出面的。
现在宋支书不在家,新上任的队长第一回面对着棘手的事,有点无从下手,只好让人来找楚红。
以前大家都觉得宋家姐妹养的娇气了些,女孩子还全都送去读过书,特别是楚红和楚丹,都是上过高中的高学历。
村里人都觉得姑娘家是迟早要嫁出去的,这读了这么多年书,费钱不说,还便宜夫家。
可楚红能一个人去申城,还能为公社要了五辆拖拉机的名额,以及几百块赔偿金后,大家就都很佩服她了。
这就是有文化的好处,一个人都敢出远门。
还有就是觉得她有能力,有本事,像她爹那样有出息。
另外楚红还是村里小干部:仓管兼会记。
有事喊她也没问题。
岭下村也就两家外来户,另外的四十多家都是沾亲带故的。
楚红过去也不准备出头,谁让她是小辈呢?
还没等她到六婶家门口,就远远看到村里人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宋六婶家看热闹。
寒风萧萧,看热闹的人不是随手拎着手炉的,就是拢着双手挤在一起的。
有半大小孩看到她,立马喊:“楚二姐来了,快让让。”
楚红看着让出来的通道,还有齐刷刷的注目礼,心里:我谢谢你们啊,莫名有种走红毯的感觉。
宋六婶坐在地上,一手指着对面的儿媳中气十足的骂人,一手拍打着大腿,此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她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你们想分家没门,除非我死了。”
宋六叔蹲在角落里抽旱烟,一声不吭。
小儿子在安慰用帕子捂着脸哭的吴知青,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各自媳妇后一声不吭。
他们家三个儿子,父母偏心十五岁的小儿子,送他读过初中,现在也早就回家挣工分了。
楚红也从边上人七嘴八舌中,知道了事情大概,宋老三和下乡的女知青吴芬芬看对眼了,但是吴芬芬张口就要手表和三百块钱当聘礼。
而两个大儿子都已经结婚生子,人多了,矛盾就多了。
大儿媳也哭着大声诉苦:“这日子没法过了,不分家我就回娘家,凭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挣得钱,就全都给小叔子当聘礼?这哪是娶媳妇啊,这娶的是搅家精啊?”
二儿媳也冲新上任没几个月的宋队长哭:“就是,队长你可得给我们做主啊,婆婆还让我们去外面借钱。”
队长一看这架势就头疼,让他干活行,让他处理这样的婆媳纷争,他也是头疼欲裂啊。
现在看到楚红来了,就像是看到了救星,立马问:“你阿爸回来了吗?你说这事可怎么办啊?”
楚红也觉得吴芬芬要求太高。
六婶子还在那继续发扬国粹:“家里的事我说了算,就算是宋有粮来了也不管用。”
原本准备不开口的楚红,听到这话却也忍不住了,上前两步开口道:“你们出这么多聘礼,不知道吴知青准备了什么嫁妆?”
凭什么牵扯自家亲爹?
她就让她知道,不用亲爹来,她的话也能管用。
现在这特殊时候,后方决不能乱。
吴知青装死,只是低着脑袋一声不吭。
宋三就梗着脖子替她说话:“我就看中了她这个人,我愿意出聘礼。”
楚红冷笑:“就算是五个手指头有长短,六婶子的心也太偏了些。”
又瞪着宋三:“你有本事就用自己挣得钱娶老婆,凭什么要动用家里老本?”
“现在都提倡婚事新办,你们这是落后分子。”
现在确实不能搞大操大办,镇上城市里也大都不请客,不办酒席,请工会证婚人先来一段口号,再简单讲几句,最后新人各自宣誓:夫妻双方同革命,一心一意搞生产。
楚红就盯着吴知青:“让知青下乡来,是希望你们在广阔的田地里大有所为,消灭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生产力。”
“我看你不能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好品质,我会提出建议,让你去更艰苦的地方进行劳动,改造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