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安心中还沉浸在对医者仁心的感慨之中。这时,白玉奴轻盈地走进御书房,跪地行礼后说道:“陛下,太后娘娘派人来传,说想见见陛下。”
嬴安听闻,心中一紧,眉头微微皱起,一丝担忧涌上心头。他不禁猜测,莫不是因为嬴璀眼疾之事,母后要怪罪于他?
嬴安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带着几分忐忑的心情前往李长离的寝宫。一路上,他心中的愧疚感愈发强烈。
当嬴安踏入李长离的寝宫时,只见寝宫内布置得温馨典雅,袅袅的檀香在空气中弥漫着,让人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了几分。
李长离身着一袭华丽宫装,端坐在凤榻上,面容美艳而温柔。她看到嬴安进来,微微抬手示意他坐下。
嬴安走到凤榻前,跪地行礼道:“儿臣参见母后,愿母后福寿安康。”
李长离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安儿,快起来吧,坐近点和母后说说话。”
嬴安依言起身,坐在了李长离的身旁。
李长离看着嬴安略显憔悴的面容,眼中满是心疼。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嬴安的脸颊,说道:“安儿,你莫要太过自责。璀儿之事,并非你的过错。”
嬴安低着头,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母后,是儿臣害了璀弟,若不是儿臣派他去救援河西,他也不会染上眼疾……”
李长离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安儿,你是大秦的皇帝,做任何决定都要以大秦的江山社稷为重。当时你派璀儿去救援河西,是为了拯救那里的百姓于水火之中,你只是做了仁君该做的事情罢了……
况且,如今傅先生已经治好了他的眼疾,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就不要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嬴安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说道:“母后,儿臣明白您的意思,但儿臣心中始终过意不去……”
李长离的寝宫中,温暖的阳光透过薄纱,轻柔地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嬴安坐在李长离身旁,刚刚的担忧与愧疚在母后温柔的话语中渐渐消散,母子二人沉浸在这难得的温情时光里……
李长离轻轻拉过嬴安的手,将其放在自己的掌心,摩挲着他那略显粗糙的手指,眼中满是疼爱:“安儿,自你登基以来,整日为国事操劳,都瘦了。”
李长离的声音轻柔而舒缓,仿佛带着一种治愈人心的魔力。
嬴安微微侧过脸,看着母后关切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母后勿忧,儿臣身体康健。能为大秦百姓谋福祉,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
李长离微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儿如此勤政爱民,大秦百姓有福了。不过,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你若是累垮了,大秦可怎么办?”
李长离轻轻拍了拍嬴安的手,如同小时候安抚他一般。
嬴安笑着应道:“母后放心,儿臣知晓。平日里也会抽空休息的。”
说着,嬴安环顾了一下寝宫,看着熟悉的布置,他记忆中儿时与母后相处的画面一一浮现。
“母后,儿臣还记得小时候,您常常在这里给儿臣讲故事,哄儿臣入睡。”嬴安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
李长离的脸上浮现出温柔的笑容,陷入了回忆:“是啊,那时你还是个调皮的孩子,总是缠着母后给你讲各种故事。一转眼,你都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大秦的皇帝。”
李长离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既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有着对儿子的骄傲。
嬴安轻轻握住李长离的手,说道:“无论儿臣长到多大,在母后眼中永远都是孩子。以后儿臣会多抽出时间来陪您,就像小时候您陪着儿臣一样。”
李长离轻轻抚摸着嬴安的头:“好,母后就盼着你能常来陪陪哀家。只要安儿能把大秦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母后就心满意足了……”
翌日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咸阳宫巍峨的宫殿之上,给朱红色的宫墙和琉璃瓦染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
咸阳宫内,钟鼓齐鸣,群臣身着朝服,鱼贯而入,聚集在朝堂上……
秦皇嬴安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他的眼神威严而深邃,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文臣武将分列两旁,气氛庄重而肃穆。
朝会开始,文臣江革率先出列,他恭敬地说道:“陛下,近日关中农田水利之事已初见成效,水渠修缮完毕,农田灌溉便利。”
秦皇嬴安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甚好,这都是爱卿操劳之功。继续督促地方官员,确保水利设施的维护,让百姓真正受益。”
接着,文臣龙方等也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太学近日招募了一批学子,其中不乏才华出众之人。微臣建议举办一场文会,选拔优秀人才,为朝廷所用。”
嬴安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可行,你负责操办此事,务必选拔出真正有学识、有品德的人才。”
武将耿秉也出列禀报道:“陛下,北域都护府的防御工事已经加固,将士们日夜巡逻,不敢有丝毫懈怠。目前边境局势稳定,暂无外敌侵扰。”
秦皇嬴安满意地点点头:“将士们辛苦了,传朕旨意,赏赐守边将士,以彰其功。”
就在群臣各抒己见、朝会有序进行之时,白玉奴匆匆走进朝堂,跪地行礼后说道:“陛下,张掖太守派人前来,说有要事启奏。”
嬴安微微一怔,脸上露出好奇的神情。河西沙暴与大火已经结束,张掖太守此时派人来做什么?这时候不该忙于缮后吗?
嬴安心中暗自思索,下令道:“宣他进来。”
不一会儿,一名使者风尘仆仆的快步走进朝堂,跪地叩首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张掖太守命小人前来,有紧急要事禀报。”
秦皇嬴安目光锐利地看着使者,说道:“起来吧,到底有何要事?”
使者站定身子,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陛下,张掖之地发现了祥瑞!”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之声。文臣们交头接耳,武将们也面露狐疑之色,大家的目光纷纷聚焦在使者的身上。
秦皇嬴安坐在龙椅上,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感到一阵无语。今年的大秦可谓是多事之秋,先是闽越地区爆发叛乱,朝廷不得不调兵遣将前去平乱;接着又对高原地区进行征讨,战事紧张而激烈;随后哀牢内附,虽说是好事,但也需要耗费精力去安置和管理……
河西地区更是遭遇了沙暴和大火的双重灾难,百姓流离失所,民生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会有什么祥瑞出现呢?这一切,怎么看都不像是祥瑞出世的该有景象……
大秦的君臣们想法大多与嬴安一致。比起所谓的祥瑞出世,他们更愿意相信,又会有什么谶纬之说冒出来。
大秦局势越是动荡不安,越会有隐秘的谶纬现世。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常常会利用谶纬来蛊惑人心,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者看到众人怀疑的目光,顿时急了起来,他涨红着脸,连忙说道:
“陛下,诸位大人,真的是祥瑞啊!沙暴和大火过后,太守大人在废墟之中仔细搜寻,竟发现了一把神弓!
那把神弓历经火烧和沙蚀,却丝毫未受损伤,依旧完好如初……”
听到使者的这番话,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君臣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好奇的神情。一把历经如此灾难却毫发无损的神弓,这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嬴安坐直了身子,目光炯炯地看着使者,问道:“你可看清楚了?那把神弓究竟是何模样?”
使者连忙回答道:“陛下,小人亲眼所见。那把神弓通体散发着奇异的光芒,弓身雕刻着精美的纹路,宛如天上的星辰一般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