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随意扫了一眼,淡淡问道:“陛下呢?”
侍卫回答:“陛下心情不好,感觉身体疲乏,先回后宫歇息去了。”
诸葛亮随手挥下,命他下去。
刘能在一旁劝道:“丞相,陛下这是对您有些不满了,要不您还是考虑一下君主立宪的事情吧,这对于陛下,对于大汉都是件好事儿。”
诸葛亮不置可否地站起身,淡淡说道:“此事暂且搁下吧。”
“今日刘使君陪本官接驾,也是有些累了,还是回去歇息吧,有什么话日后再说。”
刘能无奈,只得站起身来,对着诸葛亮行了个揖礼,转身回分配给自己的府邸休息去了。
诸葛亮看着他离开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沉默了许久,最终长叹出一口气,喃喃说道:“刘使君,你可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之后的几天,局势变化得愈发迅速起来。
南面的消息传来,东吴大军主动进攻扬州,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趁夜突袭扬州城,征东将军满宠率军拼死抵抗,一万多守军战死五千多人,剩下的全部向东吴投降,满宠战死。
东吴大军随即西进,向着豫州进攻。
豫州刺史诸葛诞兵出颍州戒备东吴,同时给洛阳的诸葛亮来了一封信,希望自己族兄可以率军来援,条件就是自己愿意投降大汉。
对于他的求援,诸葛亮不禁犹豫了起来。
说实话,诸葛诞这位族弟亲自写信求援,诸葛亮自然是要出兵的,这年头的族亲关系极为重要,诸葛亮无论如何都是要去支援的。
但是现在各地大乱,诸葛亮发布的檄文暂时没有收到几个地方响应,他压根抽不出多少兵力去帮助自己这位族弟解围。
所以,诸葛亮便开始运用起了刘能的swot分析法。
他的思维更加全面,所罗列出的条件也更加齐全,很快便分析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出兵支援诸葛诞要远比不出兵支援对大汉要好得多。
诸葛诞是豫州刺史,魏国手握重权的地方大员,又在豫州经营多年,如果能够招降他,对于大汉收拢各地手握重兵的魏国官员也是件好事。
另外就是东吴的大军正在不断地攻城略地抢地盘,于情于理诸葛亮都要出兵阻止他们。
对于他自己来说,出兵救援也是必须要做的。
诸葛诞毕竟是姓诸葛的,是自己的族弟,出兵救援他,对于自己的名声也有极大的好处。
但是,是自己领兵过去救援呢?还是安排什么人出兵救援呢?这一点诸葛亮暂时还没有决定。
此时他才发现,自己之前对于将领的培养的确是有些太过缓慢了。
其实也不是他没有培养麾下将领的独立性,只是因为大汉北伐的兵力就那么多,面对的敌人也很多,他不能也不敢分兵出战,否则对于自己来说风险就有点太大了。
目前他的第一人选是姜维,这个年轻人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他的认可,如果率兵救援的话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问题是,姜维现在还在长安那面,整理投降的魏军,压根来不及出兵救援。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魏延。
从偷袭潼关开始,诸葛亮就逐步发现了魏延的统兵能力和战略眼光,承担这个任务毫无疑问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诸葛亮犹豫的是,魏延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慎重。
说实话,魏延偷袭潼关,原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他后来擅自率军追击魏帝曹叡的行为,却有极大的风险,曹叡的身边毕竟有数万人马,而魏延只有一万人马,但凡埋伏一下魏延的兵马,那战局毫无疑问会翻转,给曹叡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还有一个人选是赵云赵子龙,不过他的问题是,他的岁数太大了,诸葛亮总有种感觉,他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追随先帝而去,诸葛亮不敢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到他的手里。
于是,诸葛亮叫来了刘能,想问问他的意见。
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刘能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丞相,你打算派多少兵马过去支援?”
“两万。”诸葛亮说道:“公休的手里有五万兵马,又占据地利优势,想要抵挡住十万吴军并不容易,不过再加上两万兵马,应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所以现在就是在纠结让谁统兵呗?”刘能问道。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对,现在我的确是有些拿不定统兵的人选。”
“你认为谁可以承担去这个统兵的重任?”
“此事丞相你不能问我吧?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刘能整个人都仰头靠了下去,无所谓地说道。
诸葛亮看着他惫懒的样子,笑着问道:“你真的就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了吗?帮帮忙吧。”
刘能直起身子,对着诸葛亮认真说道:“的确没有什么更好的人选了,你麾下的那些将领是个什么样子,你也是知道的,他们常年被你绑在身边,原本那点独立带兵打仗的能力也都消失殆尽了,现在召集有什么用?”
诸葛亮用一种略带懊丧的口气说道:“刘使君,你就不要再说这件事儿了,我现在也已经领悟了这个道理,不过现在必须要解决问题,你能否给我一个合格的人选?”
刘能看着他诚恳的表情,叹了口气说道:“丞相,你为什么就只考虑派一员将领呢?”
诸葛亮的眼睛瞬间一亮,立刻拍着大腿说道:“是啊,我为什么就只派一员将领出兵救援呢?”
刘能的意思瞬间让诸葛亮的思维打开了。
的确,他的确是不需要考虑让谁去,而是可以考虑多派几员将领,而且可以多路进军,彻底打乱东吴的进军计划。
诸葛亮立刻命令道:“来人,命赵云、魏延、王平等所有三品以上将领入宫。”
等一众将领入宫之后,诸葛亮也没有废话,立刻开始分配任务。
“赵将军,我命你率两万兵马南下豫州,曹魏的豫州刺史诸葛诞已经向我大汉投降,如今急需兵马救援,不过如何救援,由你自己决定。”
“喏!”赵云立刻站出来答道。
诸葛亮继续说道:“南郑侯,我命你率一万人马,东进徐州,然后南下东吴,具体如何打由你自决,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得冒险,不得损失过大。”
“喏!”魏延虽然有点不太情愿,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诸葛亮又看向了站在一旁的王平命令道:“王将军,我命你率石弹队跟随赵将军出击,务必击溃吴军,保住豫州不失。”
“喏!”王平也是如此回答道。
诸葛亮又安排了几人,分别率领少数军队出击,以确保各地刺史都能够尽快投降。
三国混战的时间太久了,诸葛亮也怕局面再次变成战国时候的样子,那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安排完了任务,诸葛亮便放了几人离开。
走在回去的路上,几个人都是感觉有些奇怪。
终于,王平当先打破了沉寂,轻声问道:“文长、子龙,你们有没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丞相和之前有所不同了。”
赵云停下脚步,看向王平问道:“子均,你为何会有这种感觉?”
王平摇摇头道:“不知道,只是种感觉。”
魏延也是停下脚步说道:“的确有所不同,丞相现在愿意放咱们独立带兵了。”
王平一拍大腿说道:“我就说嘛!”
“以往出兵,都是丞相亲自领军的,这次居然会放咱们独立领兵,这应该就是和之前有所不同的地方。”
赵云微微笑了一下,问道:“那子均认为,这种事情是好是坏呢?”
“当然是好了,咱们带兵之人,谁不希望独立领兵立功封爵呢!”王平没有丝毫犹豫地答道。
“那不就得了。”赵云笑着说道:“其实当年丞相也是敢于让我们独立领兵的,不过马幼常痛失街亭,导致丞相第三次北伐失败,从此之后丞相就不太敢让咱们独立领兵了,其实我也是好奇,他为什么又允许咱们独立领兵了?不过刚刚我才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王平立刻问道。
赵云笑笑答道:“此事还是要多多感谢刘使君,正是他的出现,才让丞相对咱们恢复了信心的,文长就是第一个因为此事得到好处的人,你问问他就知道了。”
王平不由自主地看向了魏延。
魏延点点头道:“的确,之前我率军偷袭潼关的时候,就是刘使君在背后支持的。”
“原本丞相还不太愿意呢,不过有了刘使君的鼎力支持,我这才能独立领兵,从而立下夺下潼关断掉曹叡援军支援长安的大功。”
“原来是他啊。”王平听他提起刘能,也是有些意动,出声说道:“的确,刘使君不知道从哪里学到的本事,先是制造出了天雷,又弄出了热气球,这才让我汉军的实力有了增长。”
“有他在的话,的确有机会说服丞相答应下来。”
赵云在一旁笑道:“好了,子均,你就不要在这里感慨了。”
“丞相的族弟还等着咱们救援呢,你还不赶紧回去整理行囊,随我南下救援?”
“对对对,咱们还得出兵呢。”王平立刻说道:“那我就先回去整理了,然后去南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