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嫂们在目睹了她手中的鱼鳞袋子和两条大鱼后,却不禁纷纷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只听见其中一个声音压低了说道:
“原先我就听别人提起过,说她力气特别大,当时我还有些不太相信呢,今天可算是亲眼见识到啦!瞧瞧人家,买了这么多东西,提在手上跟玩儿一样轻松自在。”
旁边的另一个军嫂也连忙附和道:
“可不是嘛,哎呀,你再看看陆副旅长家这位的这副架势,难不成是打算把整个服务社都搬回自己家里去呀?”
这时,又有一个军嫂插话进来:
“唉,这还算不上什么呢,我可是听说她出去外面买东西的时候,那花钱的样子才叫厉害呢,简直不是咱们普通人能比得上的哟!”
紧接着,又有一个人随声应和道:
“就是就是啊,她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军嫂而已,怎么会如此奢侈浪费呢?”
另外一个嫂子也忍不住跟着抱怨起来:
“可不咋滴,这花钱也太吓人了吧,你们说说,她到底从哪儿弄来这么多钱呐?”
一开始大家的声音还小一点,说着说着,大家的声音就大了起来。
就在众人热火朝天地谈论着的时候,一个身影匆匆地朝着这边走来。
定睛一看,原来是和秦莞关系颇为要好的小刘嫂子。只见她步履轻盈,脸上洋溢着笑容。
方才在路上,小刘嫂子远远地便瞧见了秦莞手中拿着的那些东西。这会儿又听到周围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聪慧如她,心里立马就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于是,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略带讽刺意味的笑容,毫不客气地开口说道:
“瞧瞧你们这一个个的,在这里瞎嚼舌根,莫不是看人家买了好东西,自己眼馋得紧啊?人家花自个儿的钱买东西,爱买啥就买啥,这跟你们有半毛钱关系吗?”
在场的这些军属大多都是刚上岛没多久的新人,为人处世方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谨慎内敛的。
其实她们心里头也清楚,像这样聚在一起对别人评头论足确实有点不太厚道。如今被小刘嫂子这么当面戳穿,一时间都觉得有些难为情,纷纷低下了头,面露羞赧之色。
见此情形,谁也不好意思再接小刘嫂子的话了。
为了缓解这略显尴尬的气氛,其中一位嫂子赶忙岔开话题,笑着问道:
“诶呀,小刘妹子,那你今儿个打算买点啥呀?”
其他人见状,也都跟着附和起来,顺势将话题引到了别处,开始聊起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来。
秦莞向来耳聪目明,将众人的话语一字不落地尽收耳底。
她不禁感到一阵无语,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果真是至理名言啊!
瞧这一群女人聚在一块儿,可不就是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东家的长短、西家的是非嘛。
这些人难道就不能好好想一想吗?她家男人每个月能拿到一百多元呢,别说是买下这么些东西了,就算再花费得多一些,那也是绰绰有余的呀。
况且,她可并非那种毫无依靠、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
不仅自家男人因为表现优异而受到表彰并得以晋升职位,就连她自己也得到了赞扬并且加薪了呢,只是她的情况相对低调一些,并未大肆宣扬罢了。
秦莞手提重物,脚步轻快,没多久便抵达家中。
对于那些军嫂们七嘴八舌说出来的闲话,她压根儿懒得搭理,更是丝毫不在意。
在她看来,那些人纯粹就是整日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除了围坐在一起闲聊瞎扯之外,根本不知道如何消磨时光。
嗯,一定就是这样的!
秦莞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仿佛对周围的闲言碎语毫不在意。在她眼中,这些无非是一些无聊的人做出的无聊举动罢了,实在不值得为此劳心费神。
然而,秦莞选择不去理睬那些人,并不代表他们会就此放过对秦莞的关注。
当秦莞迈着轻盈的步伐回到家中时,正在院子里忙碌的于婶子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关切,还有几分担心。
看到她又提了很多东西回来,忍不住劝道:
“小秦啊,你这又是买了这么多东西呀!以后可得注意点儿呢。”
听到这话,秦莞不禁感到有些疑惑,连忙问道:
“于婶子,这是怎么啦?为什么要让我注意呢?你也知道,咱家孩子多,买少了可不够吃。”
于婶子小心翼翼地凑近秦莞,压低声音道:
“哎呀,今天我和孩子们刚刚走到咱们小院门口时,隔壁的妞子突然跑了出来。
她一边跑还一边喊:‘大宝,大宝,你们终于回来啦,李阿姨都来看了你家好几回了呢!’
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这事情似乎不太对劲。于是,我赶紧从兜里掏出一块点心递给妞子,哄着她说:
‘妞妞乖,先吃块点心,慢慢说。’”
听到这里,秦莞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一阵子,于婶子的变化很大。
在这里生活得好,既不愁吃也不愁穿,又不担心她闺女找上门来瞎胡闹,心情愉快,笑口常开,不但身体健健康康、棒棒哒。人也变得很大方。
带孩子出去的时候,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零嘴。就连工资都非要降到二十,说是孩子们听话,不费事,不用拿那么多。
最后没办法,秦莞答应暂时保管着,过年时给她存起来。
别看她都 50 多岁的人了,但好多人都说她看着就跟 40 多岁。
于婶子可不知道秦莞在想什么,她还在说着:
“妞子在我的劝说下,边吃糕点边说,刘英梅还向她打听咱家的情况,你说那刘英梅与我们家也算是有仇,她在我们家附近,想干什么?何况还打听我们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