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医院后,夏遥也很诧异,想不出夏珂家和那不靠谱的妈到底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情况的。想了一会,看着安静的坐在自己身旁的儿子,夏遥也就释然了。如今已经和上一世彻底割裂,远离极品亲人,物质精神都能得到满足,知足了。
只是夏遥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是,夏遥离开后,医院病房里却是吵得像菜市场一样。
夏珂骂到:“妈,你就不会闹上一闹,她的身份高了,肯定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家事。”
刘林珍则是后怕的拍拍自己的胸脯说道:“好意思说我,刚刚夏遥说话的时候也不见你们说什么。我一想到老三说话时的样子,心里就打鼓,生怕她强行让我住上年把的院。”
王石颓然的坐在病床上,看着没心没肺的王浩宇不管不顾坐在一边吃着东西,一巴掌拍过去,“吃吃吃,多大的人了,你讨好一下你小姨会死啊?”
“王石,你别事情办不成就会拿我儿子出气。哼!偷鸡不成蚀把米,你一个月几个钱?还住单间?呵呵。”
王石也不敢对夏珂发火,只好陪笑哄夏珂,“老婆,你们始终是一家人,今天小妹说得硬,或许过段时间就好了你多打感情牌,她就心软下来呢。你想啊,她能够拿钱给大哥,虽然不知道有多少,可几十万不会少的。只要你哄好小妹,你有钱,我升官,多好……”
原来,夏遥这次回安家庄的家中的时候,刚好被一个认识副镇长看到,并且还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夏遥和省里领导说得上话,告诉了王石后,才有了这么一出闹剧。
王石和夏珂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小妹心里的地位,夏遥还没搬家前两家就闹翻了。但为了自己的利益,只好想着尽快修复和妹妹的关系。担心自己找上门,夏遥不理会,便哄骗刘林珍一同演戏给夏遥看。
为了演得逼真,见面的时候方便谈事情,王石还不惜动用关系安排了一个单间病房。那不知,结果却是鸡飞蛋打。
不过这一切已经和老安家没有任何关系了,夏遥两辈子的怨念积攒起来可不是能够轻易化解的。至于母亲、姐姐究竟是忏悔还是后悔,夏遥不会去关心,也不会想。
回到新家,于泉和赵晓兰看到她们母子俩很平静,心也落了,十分聪明的没有问刚刚发生什么事。
他们在南湖这里时间不会待多长,明天和省里会晤后,不管有没有结果都要离开。
看看时间不早了,夏遥对赵晓兰说:“今天就不做饭了,带你们去吃米线去。”
赵晓兰从未吃过米线,不过大名鼎鼎的过桥米线却是听说过的。
路上,夏遥向赵晓兰介绍了过桥米线的来历:
清朝一秀才为求安静在小岛上攻读诗书,其妻子为支持丈夫读书,每日都要从桥那边送来饭。可是每次食物过桥后就已变凉。
后来妻子就想到一个办法,她把米线烫熟,用鸡骨、猪骨熬汤放开盛放。厚厚的油脂封住汤的温度,待吃的时候,把米线倒入汤里,加上配料做米线,秀才吃上了热乎乎的米线,不再因食物烦恼,数年后终于考上了状元。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贤惠的妻子,就把米线叫“过桥米线”。这一做法流传开来后,成为南海当地着名美食。
夏遥今天领于泉两口子来的是一家百年老店“三合春”,这家店也是见证过历史兴衰的老字号。
三合春始建于1906年,当时清朝取消科举制,三名西平的读书人出头无望,未能实现状元梦,转而从事商业,开设了这家米线店。
三合春的汤底用料极为讲究,系用土鸡、老鸭、火腿、牛骨、猪肉等文火熬制12小时以上。讲究一个汤底清亮,无杂质,汤头鲜美。配料也讲究食材的搭配,切得薄如蝉翼的肉类,新鲜蔬菜倒进汤里,被滚烫的汤汁激发出食材自有的鲜美,刺激味蕾享受。
酥脆可口的脆哨,排酸处理过的猪、羊肉,醇香浓郁的卤味……总之,吃起来,口感层次丰富,突出的就是一个字“鲜”。
过桥米线属于百搭食品,要是口味重,嫌腻的话,还可以搭配油辣椒、泡菜等等。
三合春老店,面积不大,楼上楼下全都坐满,外面还有一大群人在排队。
不过李晓已经提前定好了包厢,她们人一到就有服务员陆陆续续端了上来。
大海碗里滚烫的汤被油封着,看不出温度有多高,夏遥担心他们不懂如何吃,生怕被烫到,才坐下就交待道:“你们别急着喝汤,小心烫伤。”
才说完,服务员就把一份份滚烫的汤端了上来。这里的服务员常年经过训练,手掌已经不惧滚烫高温,几个年轻保镖才试着用手摸一下汤碗,就感受到了碗壁的温度。
汤上来了之后,就是每人面前摆放了数十个婴儿手掌大的小碟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制作精美的新鲜食材。
于泉虽然在南湖不短时间,但要说吃过桥米线还真的没有几次,且吃得还不正宗。这次来西平,终于品尝到正宗的过桥米线,倒是大快朵颐。
最开心的还是赵晓兰,她口味清淡,吃了不太辣的东西。过桥米线这个讲究食物鲜美的做法,很得赵晓兰的喜爱。
见她吃得高兴,夏遥说道:“赵姐,下午请你吃点特别的。”
结果赵晓兰来了句:“不用啊,下午继续吃这个就好啊。”
因为她刚刚看了,这个店里,有10元、20元、58元、98元甚至有228元的各种规格的过桥米线,还以为口味不一样呢。
228元一份的是新推出的海鲜过桥米线,其实不算传统口味了,夏遥请他们吃的是98元一份的,这是豪华版的传统配料的过桥米线。
“那不行,南湖没有菜系,但这个时节你一定不能错过一样特别的美食。”
夏遥神秘一笑,故意不说明,把赵晓兰逗得心里像被七八个小猫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