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很多事情想象和实施的区别还是挺大的,原以为赶牛大家很快就学会了,骑马也差不,但是一旦上手,就知道两者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以前看着电视剧里那些侠客们扬鞭策马,肆意驰骋无比潇洒,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产生过一些向往。
但当你真的骑到马背上的时候,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
马比想象中的高大许多,马背也很宽,刚坐上去就感觉晃晃悠悠的,心里直发慌。
而且马不像牛那般温顺迟缓,它性子烈得很,速度也要快很多。
当然,快慢是相对的,对于李婉宁来说,即使是刘伯辉牵着走,她都觉得特别快,吓得吱哇乱叫,平时辛苦立起来的形象碎成渣渣。
李婉宁发现,相比于大人,好像孩子们学这个更淡定一点,即使是年龄最小的刘雅柔,也没太费劲就学得有模有样,虽然不能跑得太快,但是小跑没问题。
李婉宁觉得自己严重拉低了家庭学习骑马的平均速度,看着小姑娘们也开始策马扬鞭了,而自己还处于慢悠悠老年散步的状态,不由得感叹一句:“基因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李婉宁几人这段时间是很忙的,基本上每隔几天就要出去给大家教一次打络子,因为加上她们有四个村,一圈下来四天就过去了。
而且,珍绣坊的老板也安排了小伙计在各个村收货送货,要是赶上李婉宁她们去教学,他还会将材料直接带过去,做完直接回收,省了李婉宁好多事情。
自从小伙计开始送货后,李婉宁就让小丫自己去取货去结账了。
小丫是个感恩的,李婉宁帮她们家开荒,还帮她们家种地,又教会她打络子,帮她送货取材料,她经常想来干点活儿啥的,李婉宁又不让,她就有时候约着刘雅柔去挖野菜,自己只留下一点,够她们祖孙俩吃就行了,剩下的都和她一起去喂鸡了。
久而久之,没有姐姐陪的刘雅柔和小丫倒成了好朋友。
“小丫,你想不想养鸡?”有天在山上挖野菜,刘雅柔问。
“想是想,但是小鸡太贵了,奶奶说我们现在买不起,等以后我赚到更多银子再说吧。”小丫斗志满满。
现在她们家的粮食差不多够吃了,再加上她每天很勤快的打络子,温饱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那接下来当然是要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
如果能养上几只鸡,她勤快点多挖野菜,再少配点粮食,家里隔三差五也能有鸡蛋吃呢,小丫感觉自己好想尝尝那个味道。
“你别着急,我回去问问母亲,看看能不能让大家都有鸡养。”刘雅柔觉得,既然自家能让丁婶子家有鸡养,那是不是别人家也可以。
小丫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小鸡那么贵,她也不想刘雅柔为难:“没事的,柔儿,只要我勤快一点,以后能赚很多银子,就可以去买小鸡了,你不用担心。”
不过刘雅柔可记着呢,晚上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我们家的鸡现在有点多了,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有母鸡要抱窝,我们反正也养不过来,能不能把小鸡分给大家?”
李婉宁拍拍她的胳膊:“母亲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好孩子,但是如果我们直接给她们小鸡,那她们也会不好意思的。
而且,帮助大家可以,但是不能毫无原则的去当散花娘娘,否则,时间久了,大家就习惯了,到时如果某一天你不想给了,他们反倒会觉得你很小气。”
刘雅柔眨眨眼睛:“我没说白给呀,母亲,白给当然是不对的,我们也是辛苦赚来的东西,怎么能白给呢?
但是我们可以让大家帮我们养小鸡呀,比如我们给她们两只小鸡,那她们就要负责将鸡养大,然后还给我们一只大鸡。”
呃,几个大人交换个眼神,妙呀。
对于李婉宁她们来说,是用两只小鸡换了一只大鸡回来,对于大家来说,他们不用花钱就可以养到鸡。
双赢。
李婉宁心里默默感叹:说不定这小姑娘还真有几分赚钱的天分,以前说想当个有钱人,目前看来,未必就不能靠她自己的能力实现呢。
嘴上也不吝于夸奖:“柔儿这个点子真是太好了,属于那种自己能得到实惠的同时,别人还会万分感激的那种。”
杜若也跟着夸:“是呀,也不知道柔儿这小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奴婢觉得自己万万想不到还可以这样做呢。”
刘雅柔努力克制着嘴角的弧度:“我也是偶然想起来的,今天问小丫想不想养鸡,她说想养,我才感觉或许很多人都想养,但是小鸡太贵了,她们不舍得买。”
“既然这样,那我们下次孵了小鸡就先问问小丫吧,如果她想养就给她养,她要不想的话,我们再去问别人。”对于孩子的好朋友,李婉宁也不介意再多帮一把。
“太好了,我明天就告诉小丫,她肯定很开心的,谢谢母亲。”刘雅柔听着李婉宁采纳她的提议,也挺高兴的。
其实李婉宁很怀念她小时候那会儿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鸡,而且很多鸡都是散养的,它们不止在自家院子里活动,还经常会跑到外面去,经常能看到有鸡在道路两侧的草丛里觅食。
下蛋的时候大部分都有固定的地点,当然,也有个别小鸡不太遵守规则,有可能就自己随便找个地方下了蛋,使得主人傍晚的时候到处去找。
最有意思的是,为了早早知道今天能收获几个蛋,有一些人早上将鸡从鸡窝放出来的时候,会摸摸它们的屁股,好确定今天有没有蛋。
以前觉得很好笑,怎么就不嫌脏呀,现在想起来,却似乎能体会到那种心情。
如果她们这种方式能让大家都有鸡可养的话,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又能看到小时候那种有鸡有狗,具有烟火气的农村?
在李婉宁心里,有鸡有狗才是一个合格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