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行看了齐静文一眼,神情犹豫,欲言又止。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低声说道:\"没什么了,真是不好意思,打扰到先生您的课堂了。\"
齐静文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语气轻柔:\"无妨。你若喜欢,可以常来坐坐,听听他们读书。\"
独孤行拱手行礼,恭敬道:\"一定,一定。\"
说完,他转身朝李咏梅走去。就在他迈步的瞬间,齐静文忽然开口,声音虽轻,却带着几分深意:\"在这里,我暂时比你师父厉害哦。\"
独孤行脚步一顿,诧异地回头看了一眼齐静文,心中泛起一丝疑惑,但并未多想,便继续走向李咏梅。
见独孤行回来,李咏梅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刚才被儒生们团团围住,问东问西,她早已应付得有些力不从心。她微微缩了缩身子,躲在独孤行身后,示意他来应对这些热情的学生们。
好在齐静文教导有方,学生们见李咏梅无意再多谈,便也不再为难她,转而将目光投向了独孤行。这个看起来有些木讷的少年,似乎比李咏梅更容易接近。
\"小兄弟,我先自我介绍一下。\"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儒生走上前,面带微笑,语气谦和,\"我姓章,名文成,齐国青瓶洲人士。\"
他虽不是学堂里最年长的,但显然是这群学生中学问最好的,身后还跟着两三个年纪较小的孩子,俨然一副小领袖的模样。
独孤行见状,连忙拱手回礼:\"我姓独,名……小子,就叫独小子吧。隋国人。\"
章文成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看出独孤行并未全盘托出,但也并未点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避而不谈实属常情。
见独孤行有些拘谨,章文成便主动为他介绍起学堂里的学生。他指了指旁边一个十四岁、眼神灵动的男孩,说道:\"这是潘乐阳,出了名的调皮鬼。你别看他这样,他可是个四境的修气士。\"
接着,他又指了指身旁一个十三岁、眉眼清秀的小女孩,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这是李小悠,学堂里最聪明的女孩子,当然,也是年纪最小的。”
\"这是……\"章文成一一介绍,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显得格外友善。
独孤行一一点头,与众人打过招呼。然而,相比于李咏梅,潘乐阳似乎对独孤行更感兴趣。他上下打量着独孤行,眼中满是好奇,突然开口道:\"你也是个修气士?\"
独孤行微微一愣,但并未隐瞒,点了点头。
一听独孤行是修气士,潘乐阳顿时来了兴致,咧嘴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挑衅:“找个时间切磋切磋?”
独孤行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委婉拒绝:\"过几天我们就走了,恐怕没时间。\"
话音刚落,周围的学生们顿时面面相觑,纷纷露出失望的神色。
“过几天就走了?这么快?”
\"不留下来多玩几天吗?这里可好玩了。\"
潘乐阳一听,顿时有些不乐意了,眉头一皱,语气急切:\"过几天就走?那不如现在就和我比试一场?\"
独孤行面露难色,目光扫视四周,试图寻找齐静文的身影,却发现他不知何时已离开了学堂。无奈之下,他只得将目光投向李咏梅,寻求她的意见。
李咏梅虽然有些心不在焉,但见独孤行投来询问的目光,便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答应。
独孤行见状,心中稍安,转头看向潘乐阳,深吸一口气,点头道:\"好,那就切磋一下。\"
潘乐阳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看了一眼独孤行腰间的长剑,爽朗道:\"比剑还是对拳?\"
独孤行并不乐意让众人看清\"天下\"剑的剑身,于是他开口道:\"还是比拳吧,我不擅长耍剑。\"
潘乐阳爽快地点头,他们二人来到学堂外的空地,而其余儒生见状也跟了过去。学堂内唯独留下章文成和李咏梅。
章文成看了眼瘫坐在地上的李咏梅,脸上露出微笑,礼貌地询问道:\"李姑娘,需要我背你过去吗?\"
李咏梅虽然知道对方是好意,但还是摇头拒绝了。见李咏梅不信任自己,章文成只是微微一笑后,便跟上了众人,跑到外面的空地上看热闹了。
......
在学堂外。
潘乐阳摆开架势,双拳紧握,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独孤行也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摆出拳架,目光紧紧锁定潘乐阳。
两人对视片刻,潘乐阳率先出手,身形如电,一拳直取独孤行胸口。独孤行反应迅速,侧身避开,反手一拳击向潘乐阳的肋部。潘乐阳轻笑一声,脚步一错,轻松躲过,随即一记扫腿踢向独孤行的下盘。
独孤行见状,急忙跃起,避开了这一击。落地后,他迅速反击,双拳如雨点般砸向潘乐阳。潘乐阳不慌不忙,拳脚并用,将独孤行的攻势一一化解。
两人你来我往,拳风呼啸,引得周围的学生们纷纷围观,不时发出惊叹声。
\"潘师兄的拳法真是厉害,招招凌厉!\"
\"那个独小子也不简单,虽然境界低了些,但拳法扎实,反应也快!\"
潘乐阳越打越兴奋,他原本以为独孤行只是个普通的二境修气士,但交手几招后,他发现独孤行的拳法中隐隐透着一股刚猛之气,显然还兼修炼体。他心中暗惊,不由得对独孤行刮目相看。
\"有意思!怪不得他身上那么多淤血。\"潘乐阳眼中闪过一丝战意,拳势陡然一变,拳风更加凌厉,每一拳都带着呼啸之声,仿佛要将空气撕裂。
独孤行顿时感到压力倍增,潘乐阳的拳法不仅速度快,力道也极为凶猛。他勉强抵挡了几招,但很快就被逼得节节败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家伙……果然厉害!\"独孤行心中暗叹。
潘乐阳见独孤行仍在苦苦支撑,不由得心生佩服,但他并未因此手下留情,反而加快了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