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报来看,大乾和蛮族的战争并没有持续多久,可事实上,这次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打垮一个国家从来就不是几场战争就能做到的。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让敌人见识到自己的强大,然后打垮他们的军队。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民族臣服。
大乾就是这样,推进的同时,一直在清理沿途蛮族部落里的成年男子,蛮族在没有足够后备兵力的情况,除了投降,别无他法。
事实证明这个计划是正确的,最终决战时,蛮族能集结的兵力堪堪二十万,这其中还有很多奴隶。
但赢了就是赢了,蛮族短时间内彻底失去反扑的可能。
镇北军规定的期限内,蛮族王室如果没来大乾臣服,那等待他们的就是新一轮征伐。
镇北军回归,沿途带走了目光所及的一切牲畜,至于蛮族百姓该怎么生活,不好意思,自己想办法。
向蛮族王室求援也好,给那些还有资产的蛮族人当奴隶也罢,反正跟大乾没关系。
镇北军回归之后,补充兵员,提拔有功之人,然后坐等蛮族王室来大乾臣服。
约定的期限将至,镇北军又开始集结,一副即将再次马踏蛮族的样子。
蛮族王室坐不住了,当即赶到边城,表示处理完蛮族内部事务耗费了些时间,现在可以进京称臣。
镇北军魏老元帅当即做出调整,带了五千镇北军将士,陪着蛮族王室一起进京。
魏老头的仕途已经到头了,不仅仅是官职方面,还有年龄问题。
此次回京,不管皇帝给了他什么封赏,他都要告老退休了。
队伍辗转一个多月终于回京,城门口,王公公代表皇帝出来迎接。
封赏的圣旨当然有,魏老元帅封镇北国公,继续统领镇北军,其他有功之人皆有封赏。
随后魏老元帅带着回京受封的镇北军将领进京,蛮族王室也跟着礼部官员去了驿馆,等待皇帝封赏。
走完流程,魏老头回家,紧接着,魏若涵提出回家看望爷爷的想法。
这个叶小飞自然不会阻拦,就算魏若涵不提,魏家也会来消息。
所以夫妻俩结伴去了国公府。
没错,以前魏家只能被称为镇北元帅府,这是官职,实际挂的牌匾只是魏府,而现在,魏家可以把国公府的牌匾挂在门楣之上,是名副其实的国公府。
开中门迎接了叶小飞夫妻,坐下之后,魏老元帅一脸得意的看着叶小飞道:
“怎么样,就问你怎么样,到底还是给老夫当孙女婿了吧。”
叶小飞直接翻白眼,死老头子都快七十了,居然还惦记着当初镇北城宴会时的那些话。
“您这是要退休了?”
“当然,老夫苦守北境三十年,为的就是彻底解决蛮族之祸,现在目的已经达到,该给年轻人让位了。
而且老夫这个年龄,继续守在北境,万一死在那儿,尸体还得长途跋涉运回来。
不如直接颐养天年。”
魏老头的话让在场的魏家人脸色一变,不是害怕失去现在的权势,而是觉得魏老头说自己死在北境这种话不吉利。
叶小飞当然知道魏老头的打算,这个在他们启程回京时,就通过军驿把奏报先一步送回京城了。
不仅皇帝和叶小飞知道,魏家人同样知道。
“不给陛下推荐个人?”
“镇北军各个将领的情况陛下都知道,老夫都退了,管那些干什么。
再说了,你小子还在,谁敢炸刺。”
叶小飞挑眉,这老头儿倒是看的开,不过这跟他好像没多大关系吧。
从国公府回来,隔天就是例行朝会。
朝会上,先封赏了镇北军一众将领,然后魏老头开口辞官。
皇帝一脸不舍得劝说,但魏老头坚持辞官,他要颐养天年,他要享受天伦之乐。
最后,皇帝不舍得答应,至于新任镇北军元帅,这个再议,毕竟事发突然。
然后就是对蛮族王室的封赏。
随着太监的声音,三男一女走进金銮殿,四人皆是蛮族打扮。
一个蛮族首领的儿子,一个蛮族首领的女儿,另外两个是蛮族贵族。
这个时候不能自称王子公主,否则大乾皇帝怎么封赏。
做完自我介绍,跪地行礼,并表示蛮族愿意臣服大乾,还说首领因病不能前来,只能由他们出面。
为了加深两族联系,兄妹二人希望可以留在京城学习大乾文化。
说是这么说,其实就是留下来当人质的。
皇帝当即答应,并表示,为了加深建议,边城会建立专门的互市,以方便双方百姓互通有无。
同时封蛮族首领为蛮王,赐京城蛮王府一座,来的兄妹二人一个是王子,一个是公主。
同时赏赐一尊琉璃天狼为蛮族王室信物,这也是蛮族此次臣服进贡的那些东西唯一上档次的回礼。
至于其他东西,去互市或买或换,赏赐的可不多。
安顿好蛮族王子公主,镇北军也有了新元帅。
然后在新元帅的带领下,五千镇北军将士带着蛮族两个大臣一起回了北境。
三十万镇北军是不可能裁撤的,万一蛮族恢复生机发起叛乱,大乾也可以及时打回去。
北境平定,皇帝把目光看向西边,开疆扩土这种事是会上瘾的,尤其是他已经成功过一次。
平西军开始集结,最亮眼的依旧是重骑兵,二十万平西军,配备两千重骑兵。
重骑兵亮相之后,西边的戎族自然知道会面对什么,直接投降可不是他们的作风,打过才知道,即使输了,对百姓也有了交代。
刚平静下来的大乾再次运转起来,这次的目标是西戎。
同为游牧民族,西戎没比蛮族强到哪里去,战事开展一年多,胜负结果就出现了。
西戎不出意外的向大乾俯首称臣。
流程还是一样的流程,但平西元帅可没有魏老头的待遇,封了个侯就完事了。
戎族的待遇也不比蛮族,不仅送来两个公主和亲,质子也是两个,而且需要每年进贡。
戎王府的规格也比不上蛮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