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错开买,既不扎眼,也能得到批量不同的农具。
沈清棠打算从一百两黄金里拿出二十两黄金做采购用,其中还得包括小乞丐们的跑腿费。
买农具时只买铁的部分就行。
像斧头或者镰刀之类的木把都可以自己做。
只是最近物价不稳,二十两黄金能买多少工具不好说。
“才二十两黄金的农具够干什么的?按一斤铁一百文算,一百斤铁就得十贯钱。
一把镰刀头就得重十两左右。再扣掉跑腿费,二十两黄金连三百样农具都买不到。”秦征不满地抗议。
“是,你说得对。可你总共给我一百两黄金。全换成农具倒是说不定能做到人手一把,可是你们只要农具不吃饭不穿衣了?”
秦征:“……”
没钱可太难了!
打仗的时候没有军饷买不起军需和粮草难。
现在不打仗种地也难,连农具都买不起。
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你非要人手一把农具的话,也不是不行。不过这个办法可能有点麻烦。”
秦征立马表态:“你尽管说,我们不怕麻烦!”
“我看你们人手一把武器。不管刀、剑、枪还是盾牌都是铁器。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人曾经是铁匠,可以把你们的武器先改成农具,等回头你们要走的时候再把农具锻造成武器。”沈清棠真诚建议,“反正,不管农具还是武器都是铁打的。”
而铁,达到足够的温度就能改变形状,就看铁匠怎么打。
想打农具就是农具,想打武器就是武器。
秦征:“……”
垮了肩膀,学着沈清棠的样子窝进豆袋中,幽怨道:“你这法子不叫麻烦,叫损!”
让当兵的把武器改成农具?
怎么想的?
仔细想想,似乎、大概也不是不行。
就是麻烦些,费时费力,还有损耗。
若是打成锄头、镰刀什么的,日日干农活,需要打磨,说不定还会崩了口,到时候怕就改不回去武器了。
最起码一万把刀用一阵儿之后,再改回去绝对不够一万把。
秦征摆摆手,否定沈清棠也是否定自己,“武器改农具不行。你接着说的你想法。”
“二十两黄金我尽量想办法多买些农具回来,新的不行咱就买旧的。至于怎么分配,你说的算。不过我有个小小的建议,你要听吗?”
“你说说看?”
“山谷里与世隔绝,呆久了容易让人心生压抑。你可以办几场比赛。
比如伐木比赛,当天伐木第一名奖励一把斧头。
除草比赛,当天第一名奖励一把锄头。
以此类推,拿过农具的人,第二天不能再重复参赛。
一直到所有人都有农具。”
“这个办法好!”秦征鼓掌,随即又皱眉长叹,“就是农具太少!剩下的八十两黄金你打算怎么花?”
“再拿出二十两黄金,请几个秀娘做一些夏日穿的麻布或者棉布衣衫以及布鞋。我看大部分将士身上的衣衫都有些厚而且破损严重。”
大概他们是长途奔波过来的,衣衫还是春季的,再破烂点儿就能跟小乞丐们有一拼。
秦征皱眉,“二十两黄金够做一万套衣服、鞋子吗?”
沈清棠摇头,“不好说。我不懂做衣服,回头得问问我娘。”
之前李素问做他们的冬季衣衫时,一匹布大概能做六七套衣服。
还是男女搭配着。
如今家里富裕了些,做衣裳,男女不用同一匹布,沈清棠又忙,还真不知道一匹布能做几套衣衫。
而且冬装和夏装不一样。
夏装更省布一些。
不过古代衣服繁复,再省也有限。
假如说一匹麻布一百文,都是男装用料多一些,算六套衣服。
二十两黄金大概能买二百匹布,能做一千二百套衣服。
哪怕夏装翻倍也不过两千来套说衣服。
离一万套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而且,还不知道布料现如今什么价。
秦征烦躁的搓了把脸,“怎么买什么都不够?”
沈清棠张了张嘴又闭上。
看他真难过,就没好意思说,哪是不够?是差的太多好不好?!
不用秦征追问,沈清棠接着说剩下六十两黄金的安排。
“总归要在谷中住半年,还是得盖一些房子。
你们如今都睡帐篷,帐篷住一时半会儿还行,风吹雨打怕是熬不到半年。
倘若等你们离谷时,还需要露宿荒山野岭,到时天寒地冻,若是还无帐篷可用。将士们怕是得受大罪。
还不若现在辛苦些盖些简易木屋。哪怕盖茅草屋也是容身之所。
有了容身之所,总归需要一些被褥。
哪怕棉花自己种,不也得需要买布料做床单被表?
而且就算种其他庄稼也需要种子。留出二十两黄金种地用,富裕的花在盖房上。”
“留出十两黄金备用。你们这么多人,总有个头疼脑热或者意外受伤。虽说谷里有孙五爷还有军医,可总有需要买药的时候。”
“剩余三十两黄金,用来做生意。咱们合伙。一人一半。你出资,我出谋划策。”
秦征不干,“就你那些馊主意还值十五两黄金?”
“秦征,你摸着良心说,我出的都是馊主意?”沈清棠气呼呼摸过一个抱枕就朝秦征砸过去。
秦征本想还手,抱枕都举起来了,见季宴时看过来,瞬间把手放下。
这个抱枕他要敢朝沈清棠扔过去,他就能被季宴时扔到楼下。
这特么可是三楼,扔下去他得骨折。
傻季宴时可不分玩笑不玩笑。
秦征松开手,靠回沙发椅上,轻叹:“那也不值十五两吧?”
本来就够穷了,她还来讹他。
“第一,没有我出的这些主意,你的一百两黄金只够请你一万将士吃一顿饭,还不一定能不能分到肉。
第二,我说的不是已经出过的主意,而是接下来要做的生意。
要不然就一百两黄金,坐吃山空……不用吃就空了。
必须钱生钱,才能不断地补充物资,最终让所有的人吃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