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国家也不可能真的搞慈善,尤其是在国家层面上。
归化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可能说每个归化的都给安排到赵琛这种层次的人手下。
那么换位思考一下,为啥这女歌手就被安排了过来,而且张涛还打了电话过来说明情况?
赵琛不太懂这些弯弯绕绕,他只知道一点,这位归化的歌手怕是不太一样。
诸位大佬或许在下一盘大棋。
那事情就简单了不是。
起码不能像之前在霓虹时候那般...
对于跳槽过来的歌手,随便给了首歌就打发了。
当时赵琛就说了,这种不够忠诚的,虽然确实有不小的意义。
但在他看来,差不多就得了。
投机这种手段是很有讲究的。
刚开始就投诚,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毕竟遇到了逆风就投,那特么指不定哪天这人又投了呢。
投得太晚的话,同样不合适,有种心不甘情不愿的被逼无奈。
那既然大家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那也就这么滴了呗。
只有恰到好处的时机,果断弃暗投明,才是最优的办法。
但这个尺度的把握,确实很难。
所以他对于这位临时安排过来的归化歌手,是有疑惑的。
只是正如之前所想的那样,或许是大佬在下一盘大棋?
那作为他来说,别想太多,安淡一点,把自己手里的活干好就行了呗。
虽说这就是普通打工人的观念,但这个观念他是真的有用不是。
起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
思虑再三,想清楚了之后,赵琛把这个事情丢到一边。
终究还是要看情况办事的。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赵琛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
按照他上辈子那种质朴的观念来说,无非就是我做好自己分内的活,然后自然会得到赏识和认可,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逻辑。
这也是绝大多数老铁的误区。
总以为自己没有升职加薪,要么是小人作祟,要么是自己还不够努力。
甚至老一辈人对这个观念奉为圭臬,平日里对于小辈的情绪都是粗暴的用不够努力,不够用功之类的话语进行批评。
包括学业上,成绩不好,或者有所下降,也都是粗暴的判定为孩子不够用心,不够认真。
实际上呢?经历过社会毒打的铁汁们都知道。
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特么的努力反而加剧了内卷...
无良老板只会笑眯眯的说一句干得不错,再接再厉。
然后一毛不拔。
扯远了,扯远了。
赵琛突然发现,自己穿越过来这么几年,复刻了不少歌曲不说,小说都搬了两本过来。
但...为什么还是一种都指望自己的感觉。
就比如归化的女歌手,真的就需要放到自己身边来?
真的就需要自己帮衬着创作歌曲?
他不知道,但他感觉有些无力。
就好像努力了几年之后,圈子里依旧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无非是自己异军突起,然后嘎嘎乱杀。
赵琛不知道是圈子里的各位都在蛰伏,等待一鸣惊人,还是说依旧死水一潭。
或许...
所谓的文娱并不是单一的歌曲或者小说?
而应该是各种文娱方面共同发展才能有所成果?
这可就复杂了呢......
刚想清楚一件事,回头又给自己加上了一个问题。
挠头。
且不管赵琛如何挠头,隔天众人乐颠颠的开始了美食的寻觅之旅。
嗯...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毕竟吃饭的地方早就有工作人员安排好了的。
不过为了节目效果,还是展示了一下山城的市井街道风貌。
自然又是少不了买一些诸如切好的水果等吃食。
而对于歌手们来说,原本打定主意大吃一顿的他们,在见到摊位上都是红油辣椒的时候,终究还是冷静了一下。
选了点糍粑和凉糕应对山城的火热天气。
赵琛和周慧就没什么纠结,果断先点了两个麻辣兔头,边走边吃。
那香味,太过诱人。
更别说还有香脆的炸酥肉。
国际友人们虽然吃水果也很是开心,但香气扑鼻的小吃实在勾人。
直到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要了一份凉面...
清爽麻辣的味道瞬间就俘虏了他。
从这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毕竟来都来了不是。
边吃边聊的众人终于来到火锅店。
刚进店门,扑面而来就是强烈的香辛料气息。
虽然大夏天的吃火锅确实有点火上浇油的感觉,但...有空调,更有冰的麦汁汽水。
反而更惬意了。
以赵某人上辈子的传统观念,吃火锅不点肉就是异端。
所以他从来不和女的一起吃火锅......
虽然他也没有这个机会就是了。
不管如何,这次赵琛可是准备好好吃一顿的。
听说这边正宗的火锅可是好吃不上火来着。
那不得猛猛的冲?
上桌开始,二话不说掏出手机扫码点菜。
先勾了几盘牛、羊肉卷。
再整几份毛肚。
再来两个猪脑花,主要怕其他人不吃这玩意,不能多点。
勾选之后,把手机交给其他人继续补充。
App点菜就是方便,而且比文字直观太多了。
这一幕,自然又是引得国际友人好一番夸奖和赞叹。
之后自然是开怀畅吃时间。
赵琛发挥国人的基本素养,努力推销着猪脑花。
但这玩意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太过超出极限了,所以...两个脑花只能落入赵琛和周慧肚子里。
众多国际友人吃惊于华夏人的食谱,吃兔头,还吃猪脑花。
对此,赵琛深感满足的同时,也很是遗憾。
就像之前和贝爷他们最后聚餐的时候,竭尽全力给贝爷推销各种能吃的部位。
得亏贝爷身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都大着胆子尝试了一遍,然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么长时间过去,赵琛也看到不少贝爷新的节目放出。
在节目里,贝爷时常会说到在华夏的这一次体验。
对于嘉宾们在食物方面的挑剔,一边从求生的角度进行批判,另一边又用华夏的经历作为事例,表示当前这些不过是小意思罢了。
这么几次之后,华夏人在吃这方面的刻板印象,再一次被强化了。
据某些留子传回来的消息,他们的同学、室友甚至房东什么的,都有意无意的询问有什么是他们不吃的...
对于这么个状况,倒是没人觉得自家风评被害,只觉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