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乾清宫的烛火映照在崇祯眉间,他凝视着一份刚送来的密报。纸张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却带着沉重的悲凉:
“河北、河南、山西三地因旱情持续,农田颗粒无收。饥民流徙,饿殍遍野,哀声动天,急盼朝廷赈济。”
他攥紧手中的密报,目光中燃起一道寒芒。
“陛下!”王承恩匆匆赶来,神色凝重,“此乃户部急报,请陛下定夺。”
崇祯抬手接过文书,又浏览了一遍。果然如玄天策预测,粮荒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稍有不慎便会酿成民变。
“召集内阁大臣,天亮之前务必给朕一个方案。”他一字一顿,语气如铁。
翌日清晨,朝堂。
崇祯端坐御座,殿中已是众臣汇聚。户部尚书陈子敬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臣夜审三地情报,认为需即刻从内库拨款赈济,否则百姓将不保。”
话音刚落,一名大臣却不以为然地摇头出列:“陈大人此言差矣!国库本就亏空,若再大肆拨款,只怕朝廷难以为继!”
崇祯扫了对方一眼,是礼部侍郎李长寿,素以谨慎闻名。
“那依李大人的意思,该如何处置?”李辰语气平静,却透着隐隐的压迫。
李长寿拱手说道:“微臣以为,粮荒虽重,然地方士绅家中储粮充裕,陛下可颁旨命地方豪绅开仓施粥,以纾民困。”
陈子敬立即反驳:“士绅固然有粮,可他们历来以利益为先,陛下若无强有力的督促,恐怕粮食只会在账上空转!”
两派意见相持不下,争论声逐渐高涨。崇祯闭上眼睛,心镜术迅速运转,他捕捉到每一位大臣内心的真实情绪。
**玄天策模拟启动**
在脑海中,他召唤玄天策,屏幕上迅速浮现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单纯拨款**:可短期解燃眉之急,但容易滋生贪腐,实际到达灾民手中的粮食有限。
2. **征用士绅粮食**:可能缓解粮荒,但会引发士绅与朝廷的矛盾,导致地方不稳。
3. **粮食调控与储备方案**:通过加强中央储备粮调度,结合地方士绅资源,以现代运输与分配技术实现精准赈灾。
模拟结果清晰地指向第三种方案,但实施难度更大,需要他亲自统筹。
崇祯睁开双眼,抬手一拍扶手,沉声道:“诸卿静听!单纯拨款赈济难以根治粮荒,朕决定采取粮食调控与储备政策,结合朝廷与地方力量,共同纾解民困。”
他转向户部尚书陈子敬:“即刻清点中央储备粮,核算可调动的数额,确保三地优先分配。”
又看向工部尚书:“朕记得,去年南方粮食丰收。工部需迅速调集运力,确保从江南运粮至北方灾区。”
随后,他的目光移向户部侍郎:“地方士绅自当为朝廷分忧。朕命你起草谕旨,以皇权命令地方豪绅开仓施粥,并派玄卫暗中监察,严防贪墨。”
朝堂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面面相觑,但无人敢当场提出异议。
皇帝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几日后,户部的储备粮被分批调出,工部则紧急协调漕运,江南的粮食船只驶向北方。
与此同时,玄卫在地方展开行动,深入豪绅大户,确保皇命得以执行。一名玄卫小队长报告:“陛下,河北某些士绅家中藏粮数十石,却以‘运力不足’为由推诿。我们是否采取强制措施?”
崇祯冷笑一声:“告诉他们,朝廷不为贪婪者留余地。若再推三阻四,玄卫有权直接封仓。”
果然,命令一出,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士绅不得不乖乖服从。
河北省定州的一个粮仓前,愤怒的人群越聚越多。烈日炙烤着大地,饥民的脸上写满焦急与愤怒。分配粮食的官员满头大汗,站在高台上试图平息混乱:“各位乡亲,粮食会公平分发,大家不要急!”
“放屁!你们这些狗官,根本没按人数分!”一个佝偻的老汉挥着瘦骨嶙峋的手,颤巍巍地站出来,“我一家五口人,只给了一小袋粮,这叫公平?”
“对!还有我们村,只分到一半的口粮,其他的去了哪?”人群中的愤怒声浪越来越大,许多人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推搡粮仓的护卫。
不远处,玄卫小队的队长冷眼旁观这一切。他低声对副手说道:“立即向京城汇报,这里情况不对。看样子,不只是分配出了问题,这里面恐怕有猫腻。”
当夜,玄卫迅速行动,盯上了负责此次分配的地方官吴成。这个人外表一派清廉,分粮时也表现得兢兢业业,但玄卫早已通过线索发现,他背后另有文章。
吴成在粮仓中巡查一番后,悄悄回到后院的一间密室。他推开门,里面是一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正是当地士绅李明修。二人见面后,吴成神色有些紧张:“李老爷,您吩咐的粮食已经调拨出去,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应对这些饥民?”
李明修悠然地抿了一口茶,冷笑道:“放心,百姓不过是蠢驴,吼两声就算了。只要粮荒持续,我们这些有粮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至于朝廷的那帮人,你继续装得老实点,他们不会查到你头上。”
吴成松了口气,正欲再说些什么,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他猛地回头,却见数名玄卫从天而降,手中的长刀闪烁寒光。
“大胆!谁敢擅闯!”吴成大喊。
为首的玄卫冷声道:“吴成、李明修,你们勾结贪墨,截留赈灾粮食,挑起饥民不满,意图祸乱地方,罪不可恕!”
李明修的脸色骤然苍白,他还未挣扎,便被玄卫利索制服。密室中很快搜出多份账簿和书信,记录了两人如何将赈灾粮截留三成,用于暗中售卖的证据。
次日,崇祯接到玄卫的密报,详细了解了地方的腐败问题。他没有多言,只简单下令:“将吴成与李明修押解至定州城头,公开处决!”
消息传至灾区,百姓一片哗然。不到半日,定州广场上便聚集了上万灾民,许多人都想亲眼看看朝廷如何处理这些毒瘤。
吴成与李明修被押上刑台时,身上已是满身污泥,面容憔悴。他们低着头,完全没有了昔日的趾高气扬。站在高台中央的玄卫队长面向人群,高声宣布:“吴成、李明修,勾结贪墨,私吞赈灾粮,致百姓食不果腹,罪大恶极。奉陛下旨意,今斩立决,以正国法!”
随着大刀落下,两颗头颅滚落地面,台下的百姓顿时爆发出一片喝彩:“好!杀得好!这才是青天大老爷!”
崇祯从密报中得知此事后,长舒了一口气:“以雷霆手段惩治贪腐,才能让百姓重新信任朝廷。”
公开处置吴成等人后,玄卫在地方大力整肃,调动军队协助赈灾,严格监督每一批粮食的分发。李辰亲自下令,在定州建立临时粮仓,并派遣数名忠诚的户部官员前往灾区,现场监督粮食分配。
与此同时,他结合玄天策的分析,调整分配方案:以家庭人数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每户分配到的粮食足以维持基本生活。
很快,定州的粮食分发秩序大为改观。饥民不再骚动,地方逐渐恢复平静。
赈灾行动告一段落,崇祯站在乾清宫的窗前,望着远方苍茫的夜空,这场粮荒只是大明困局的一角,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玄天策,如何预防类似危机?”他默默问道。
玄天策的界面亮起,显示出一套长期粮食储备与调控系统的方案:设立全国性的粮仓网络,推行高产作物种植,加强灾害预测与应对。
“建立常备粮仓体系,平时储备,灾时调度,确保不再受限于地方资源。”他不自觉读出了声,眼中透出坚定,“此外,推行高产作物种植,减少对天灾的依赖。”
王承恩在一旁听得清楚,恭敬地问道:“陛下,是否要立即推行?”
崇祯点头:“莫急,粮荒不是一日之患,朕要在平息之时,为大明未来种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