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的前身乃是赫赫有名的瓦剌,遥想当年,瓦剌于 15 世纪前半叶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统一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其锋芒毕露,令人瞩目。
此后,瓦剌如日中天,势力范围不断扩张,不仅掌控了女真各部,更在 1449 年势如破竹地兵临雄伟壮观的北京城之下,那场面可谓惊心动魄!然而,世事无常,盛极必衰。
随着也先这位雄主的离世,瓦剌帝国内部陷入一片混乱与纷争之中,各种矛盾与冲突接踵而至。
曾经威震天下的瓦剌帝国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宛如一座辉煌的大厦瞬间崩塌,逐渐走向没落之路。
而在此后的岁月里,瓦剌帝国最终分裂成了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以及土尔扈特部这四个重要的部分。
它们各自为政,或相互争斗,或谋求发展,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回首历史长河,诸多中国汉族王朝也曾经历过武力鼎盛的时期。
当这些王朝处于军事力量的巅峰之时,面对漠南、漠北等地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如何妥善处置他们着实让汉族王朝的将军们和皇帝们绞尽脑汁。
通常情况下,汉族王朝所采取的策略多是以怀柔为主,即只要这些少数民族愿意归降,便不会痛下杀手。但这种方式往往只能换来短暂的安宁和平静,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民族之间的深层次问题。
毕竟,利益的纠葛、文化的差异以及地域的隔阂等因素始终存在,使得民族关系复杂多变,充满变数。
当这些少数民族重返广袤无垠的草原后,便开始悄无声息地积攒实力、整合各方势力。
待到草原上的人口日益增多,牛马成群再度繁荣之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召集军队,再次挥师南下,对富饶繁华的中原地区展开野蛮的劫掠。
这一行为往往会给中原带来难以挽回的重创,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文化方面都会遭受巨大冲击。
正是由于草原民族具有这样的特性,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族建立的王朝与草原民族之间经历了无数次交锋,既有过辉煌的胜利时刻,也曾遭遇惨痛的失败结局。
然而,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历代王朝始终未能妥善解决草原民族所带来的问题。有时候,过度的仁慈反而让自身陷入困境,得不偿失。
毕竟,那些草原可汗们性情多变、反复无常,根本无法用常规手段加以约束和控制。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在元朝时期迎来了转机。
元朝的统治者本就是来自蒙古的勇士,他们深知蒙古人的脾气性格以及行事风格。
要想彻底驯服这群剽悍的草原民族,光靠怀柔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予其沉重打击,毫不留情地动用最强的军事力量,给蒙古草原带去最为惨重的损失和伤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让他们屈服。
当我们成功地让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屈服于我们脚下时,应尽可能避免接纳草原军队的投降。并且,我们要严格遵循草原上古老而残酷的规矩行事。
在这片神秘而充满野性的土地上,有一条极为着名且令人胆寒的规则:一旦在战场上遭遇失败,那支战败的军队便毫无条件地任由战胜一方处置。通常情况下,蒙古各部落间,胜者对于败者的惩处方式异常严厉——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将身高高于车轮的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幼,统统予以处决。如此做法的目的非常明确,便是彻底断绝战败者重返其根据地休养生息、日后卷土重来复仇的可能性。
毕竟,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对敌人心慈手软无异于自寻死路。
正因如此,蒙古人的这种处理战败者的策略确实行之有效。
一般而言,经过这样一番铁血手段之后,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不太可能爆发报复性的战争。
至于那些被特意留下的、身高低于车轮的人们,则大多是尚处于懵懂年岁的孩童。这些孩子们不过只有几岁大,极大概率根本无法铭记这段悲惨血腥的过往经历。
当岁月悄然流逝,他们慢慢地从懵懂稚嫩走向成熟稳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仇恨和伤痛也许会被深深地埋藏在记忆深处,直至渐渐消逝得无影无踪。
到那时,他们非但不太可能怀着满腔怒火前来复仇雪耻,反倒极有可能投身于其他部落之中,凭借自身的力量和智慧,成为一支崭新而充满活力的生力军。
正因如此,在那个时期的蒙古草原部落之间,尽管时常爆发激烈的战斗,但彼此间的竞争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底线。
这一底线便是绝不轻易杀害身高低于车轮的孩童。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部落而言,谁都难以笃定自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保留这些孩子的生命,不仅为日后万一遭遇挫败时预留了一条后路——即便今日落败,明日仍有东山再起之机;同时,也使得这些孩子们得以存活,并最终成长为蒙古草原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倘若每一次交战过后都将敌人斩尽杀绝、不留余地,那么用不了多久,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恐怕就会变得人烟稀少、一片荒芜了。
然而,世事无常。
元朝覆灭后,明朝顺势而起,登上历史舞台。
此时,明朝统治者重拾汉人王朝的传统治理方式,对各方势力展开大规模的征伐与镇压。于是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各地叛乱四起,烽火连天。
尤其是在北方草原地区,蒙古叛军如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开来,令朝廷应接不暇,即使倾尽全力去围剿镇压,却依然无法彻底平息这场动乱。
要知道,当你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战胜敌人后,他们会立马装出一副恭顺无比、甘愿归降天朝的模样,表示从此对天朝忠心耿耿。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只要你前脚刚走,没过几年,这些家伙便会死灰复燃,再度兴风作浪。
这种情况在东北边境的女真人身上屡见不鲜,同样在东南边境的安南地区也是如此。
最终导致的结局便是明朝的军队陷入了一场长达百年之久的漫长战争泥沼之中。
他们犹如那四处奔走的消防队员一般,疲于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战火,不停地奔赴各地去扑灭火焰。
长此以往,大明朝原本充盈的财政逐渐被这无休止的战争给硬生生地拖垮了。
幸运的是,到了明神宗时期,出现了一位名叫张居正的能臣,他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成功地挽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局势,为大明王朝延续了一线生机。
但可惜好景不长,张居正逝世之后,他所制定的那些法规制度几乎被彻底废弃,而随着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明朝再也无力支撑其军队同时在多个方向展开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了。
就这样,明朝在女真、蒙古以及国内汹涌澎湃的流民起义军的联合夹击之下,最终走向了覆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