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念楠又花了一个星期熟悉金丰食品和尚武村的环境和资源,并且拉着向恒和郑北川讨论调整了发展规划。
这天她和郑北川到村委找村长范文礼了解本地家禽幼苗的渠道。
“范哥,我们想问下这附近哪里有卖鸡鸭鹅的幼崽的?”黎念楠开口问道。
范文礼在黎念楠到这边的第二天就去了金丰食品拜访,之前他已经找何亮问了几句黎念楠这位金主的情况,这几天也通过京市津市那边的战友了解过黎苏农贸的真实情况,还有穹省下沙食品厂的发家史,他是有意跟郑北川黎念楠夫妻俩交好的。
虽然说尚武村和阳省副食厂有合作,村民们每年都能分点钱,但就是些水果、干货,收购价格低,都是赚些微薄的辛苦钱,要是黎念楠能提点他们几句,分分钟村民们年底的分红就能翻几番。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养几只鸡,鸡仔我们一般是到隔壁崇文村找宋嫂子买的,你们要是有需要我可以带你们过去看看。鸭子和大鹅比较少人养,可以四九圩到镇上赶集碰碰运气。”
“四九圩?”
“对,每个月农历初四初九、十四十九、廿四廿九,镇上会有赶集,附近村民都会带点东西去摆摊,何亮知道地方的,就是每家每户卖的东西不会太多。”
“明白了,谢谢范哥,下午你有时间带我们去一趟崇文村看鸡仔吗?”
“可以,我们三四点的时候过去就行。”
回到金丰食品的时候,黎念楠直接去了林区找何亮看鸡舍,模仿津市的养殖区,在黎念楠过来阳省以前,何亮就已经安排了人手建了两间鸡舍和一间工具房、一间仓库。
“亮哥,你说白羽鸡和本地鸡能放到一个鸡舍里面一起养吗?”
何亮跟在黎念楠后面,准备记下来黎念楠说哪里还需要改进,“应该可以吧,津市那边后面不是经常会有几只野鸡过来吃我们投放的鸡饲料吗?”
“先试试吧,我们这几天先从附近弄回来一批本地鸡仔开始养,白羽鸡仔桂省那边这两天应该会有消息。饲料准备好了吗?”
“稻糠、豆粕、豆渣都已经找村里采购了一些,就是牛骨粉这边找不到,我们可以用蚝壳粉代替吗?”
“蚝壳粉怕是营养不够,亮哥你明天一大早先去找范哥看村里有没有新鲜鱼买,不局限品种、大鱼小鱼都买一些,我们试下做鱼粉。”
“类似番茄粉的做法?”
“要复杂些,而且鱼粉最好不要直接用火烤干,会破坏蛋白质结构。我待会回办公室联系阳省机械厂看有没有合适的机器。”
“行,我明天一大早去海边等着,直接跟打渔回来的渔民买鱼,其他的还要买什么吗?”
“要是有虾蟹的话,也各买个十来斤吧,个头大的给食堂添个菜,但是虾蟹壳让大家留起来,到时打粉留着以后混到饲料里面。
亮哥,你过来的这几个月,有认识几家比较靠谱的渔民吗?”
“我就和一家比较熟,是一对村里的老夫妇,儿子孙子去了市区上班。楠楠是有什么打算吗?我们前期不是说不做海产品吗?”
“暂时是不做海产品,但我想找一两家渔民定期给我们送一些海鲜自己吃,食堂可以每周吃几顿海鲜,虾壳、鱼骨头这些打粉做饲料。”
“那肯定也不多啊,就我们现在这十几个人,哪怕每天一道海鲜的菜,那也没多少鱼骨虾壳啊。”
对哦,那不然她下午问问范哥?
“亮哥,你明天先问问那对老夫妇吧,常见的一些鱼虾蟹给我们多少钱,每个月100块钱的预算,你看能安排多少,直接安排就行。鱼骨虾壳我找范哥问问,看能不能从村民那边换一些或者前期先花钱买。”
“行,崇文村那边有一家豆腐坊,豆渣那些你们今天下午过去可以一起问问,能不能定期给我们提供一些豆渣。”
下午黎念楠先是给阳省机械厂的何严打电话,虽然冒昧,但也只认识他了,跟他预订了一台老式的单滚筒干燥器以及一台这两年才出来的工业电烤箱,花了2500元,肉疼但她觉得这两台机器能给他们创造极大价值。
她早就想用电烤箱了,前几年就和苏浩哲提过,但他说京市暂时还没有工业用的大尺寸电烤箱,还只能用明火烤炉,实在是太费时费力费柴。
范文礼带着郑北川和黎念楠到崇文村找宋江莹买鸡仔,宋江莹丈夫因公意外死亡以后,被公婆嫌弃、连单位给丈夫的赔偿金也一分不给她们娘俩,娘家也不乐意宋江莹带着女儿宋辞一直住在家里,去年还是村里人看不过帮着她争取到免费借住这两间茅草房。
“宋嫂子,这是金丰食品的负责人黎念楠同志,以及她丈夫郑北川同志,他们想过来找你买点小鸡仔。小黎、阿川,这是宋嫂子和她女儿辞辞。” 孤儿寡母的,范文礼平时基本不会走进宋江莹的房子里面。
“哎,同志你们好,是需要多少鸡仔?只要鸡苗吗?”宋江莹放下手上端着的一盆鸡食,想把人领进门,无奈屋内连个椅子都没有。
“宋嫂子你好,我们方便进去看看你的鸡仔吗?”
“可以可以,就是味道可能有点重,这边走。”
宋江莹带着三个大人往小房间走去,大房间是她和女儿睡觉的地方,小房间直接改成育苗室。
推门走进房间,黎念楠就明显感受里面温度比较高,看到木板床上一排排整整齐齐的鸡蛋和鹌鹑蛋、地上几个木箱、鸡笼是叽叽喳喳叫着的大小不一的鸡仔,旁边 小一点木框应该是小鹌鹑。
五岁的宋辞本来正蹲在地上逗着大鸡仔玩,看到妈妈带着三个大人进来,马上害羞的躲到宋江莹身后。
“来,辞辞,跟叔叔阿姨问好,范叔叔你还记得吧?旁边是黎阿姨和郑叔叔。”
“范叔叔好,黎阿姨好,郑叔叔好。”宋辞露出半个身子,勇敢地抬头看着人问好,又躲回原来的位置。
“辞辞你好,阿姨请你吃糖好不好?”黎念楠从随身小包里翻出几个水果糖、还有两小包薄脆饼干,蹲下身子递给宋辞。
宋辞抬头看向宋江莹,见妈妈点了点头,才伸出手接过糖果和饼干,“谢谢黎阿姨。”
黎念楠摸了摸她的头,才重新站起来,和宋江莹说起正事。
“宋嫂子,我们在尚武村那边承包了几亩林地,准备散养点鸡鸭鹅,您这边鸡仔怎么卖的?目前有多少只?”
“像地上鸡笼里的是养了十几天的鸡仔,4毛一只,三个笼子加起来有差不多90只。
木箱里是出生五天左右,2毛5分一只但前期养不好的话成活率会比十几天的低一些,两个木箱是70多只。
床上的这批估计一个星期内就会出壳,能有个六七十只。”
黎念楠本来计划是白羽鸡3000只,本地鸡1000只左右,现在这边还有鹌鹑,要是他们像南约食坊有个门店直接卖熟食,倒也不错。
“这些我们全部都要了,后天我们再开车过来把鸡笼和木框的鸡仔接回去,宋嫂子,我先交30块钱定金可以吗?麻烦你再帮我们养两天。”
宋江莹惊喜地看着黎念楠,她没想过他们一次性要买这么多鸡仔,平时她都是等四九圩挑两笼鸡仔到集市上卖。
“可以的,没问题,谢谢黎同志。下周出壳这一批您那边也全要?”
“要,等这批出壳养了四五天以后,宋嫂子你方便找个人和我们说一下吗?我们到时候上门来提。”
“不用不用,您要是确定全部要,养了五天以后我直接挑过去就行,是尚武村新建的那排大厂房对吧?”
“对的,那到时麻烦宋嫂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