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泌的轶事典故
前事先定
天宝十四载(755年)三月三日,李泌自洛阳骑驴返回颍阳别墅,仆人因故落后。途中,毛驴竟自行走进一座大门,李泌无法阻止。门内主人出现,双方各自牵回自己的驴马。李泌心生疑惑,遂与仆人入内询问。主人热情款待,其妻亦出见礼,李泌愈发困惑,怀疑遭遇鬼魅。询问姓氏后得知主人姓窦,李泌暗令仆人向邻里核实,确认无误。进一步交谈中,主人窦廷芬透露,中桥算命先生胡芦生预言其家三年内将有灭门之祸,唯得“黄中君”相助方可幸免。胡芦生指点迷津,称“黄中君”即李泌,并指示于三月三日全家出城寻找。窦廷芬言及全家已寻觅多时,今日得遇李泌,乃天赐生机。其诚恳之态令李泌无法拒绝,遂留宿,心中仍存惧意。次日欲返颍阳,窦廷芬坚留,并派人取物。李泌接叔父信后,又住十余日方辞归,此后窦家馈赠不断。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收复西京,回师长安,捕得刺史窦廷芬,欲诛之并没收家产,因其为玄宗外戚却助逆。李泌知悉原委,上书求情。肃宗派人调查,果如李泌所言,遂赦免窦廷芬死罪,并询问“黄中君”与“鬼谷子”之典故。窦廷芬亦不知其详,此时胡芦生已逝。肃宗感慨:“天下之事,莫非前定!”此轶事不仅展现李泌之仁智,亦透露出命运之神秘与不可测,令人深思。
许做宰相
据唐人袁郊所着传奇小说集《甘泽谣》及杂剧《芋佛》记载,李泌隐居之时,一日,闻一和尚念经之声,悲凉委婉,似有超脱尘世之韵。李泌心觉此乃有道高僧,遂细加打听,方知其为一老僧,作苦工度日,众人不知其名,唯以“懒残”呼之。懒残日常拾残羹冷炙以充饥,饱食后即伸懒腰而眠,故得此名。李泌听闻懒残禅师之事迹,心生敬仰,值一寒冬深夜,独往寻之。见懒残以干牛粪为柴,生火烤芋,蜷缩火旁,鼻水长流。李泌默然跪其侧,懒残若未觉,自牛粪中拾烤熟芋头而食,且自语骂李泌为偷食者。俄而,转面将半芋递与李泌,李泌恭敬接之,不嫌其脏,食之如仪。懒残见状,言:“善哉!汝心诚,吾许汝他日可为十年太平宰相。”言罢,拍掌而去。此事虽传奇,然亦可见李泌之谦逊求道,及其与高僧之因缘际会,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避祸全身之智
在朝廷斗争尖锐之际,李泌巧妙地在效力国家与保持距离间维系平衡。他以布衣之身献策肃宗,彰显无私,避免卷入权力争斗。步入权力核心后,他以世外之人自居,甚至以荒诞之举示人。《唐国史补》载其言:“令家人速洒扫,今夜洪崖先生来宿。”面对美酒,有客至时,曰:“麻姑送酒来,与君同倾。”酒未尽,侍郎取榼,泌命倒还,神色自若。如此荒诞,尤其是谎言揭穿后的泰然,令人费解。正因如此,时论对其为相不甚满意,《资治通鉴》言其好谈神仙诡诞,为世所轻。实则,此乃李泌自保之策,《新唐书》指出其以怪自置而为之助。李泌常表露世外之心,不争名利,如《邺侯外传》所载,其愿仅为枕天子膝睡一觉。此言使肃宗更放心,后亦如愿。收复京师后,李泌坚决归隐南岳为道士。
李泌之谦退,融道儒两家之智。《新唐书》记其拒“大”字于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之衔,只求“学士”。金钱上,更见其谦。乱时,朝廷赏物“皆三损二”,后稍安,诸将让封于泌,泌不纳。其谦让名利,乃处世精明之又一证。
《资治通鉴》载肃宗言:“卿昔在灵武,已应为此官,卿自退让。”可见,李泌之退让,深印于时人之心。其避祸全身之术,实为智慧与策略之结晶,于复杂朝廷中,既保己身,亦全其名,为后世留下宝贵之政治智慧与处世哲学。
解救李勉与劝解德宗
兴元元年(784年),汴宋节度使李勉兵败淮西叛军,抵达长安。朝中部分臣子以其失地之过,议其不宜再居相位。李泌挺身而出,为李勉力辩,言其虽不擅长军事,却深得军民之心。且在睢阳危急之时,主动将兵权交付予刘洽(即刘玄佐),成就其收复失地之功。德宗闻之,方悟李勉之德,遂复其相位。
昔日,德宗以皇子身份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于陕州会见回纥牟羽可汗。牟羽可汗自视为唐帝之弟、皇子之叔,欲德宗行舞蹈之礼,德宗坚不屈膝。僚属药子昂以国丧为由拒之,争执中,回纥车鼻将军杖责药子昂等四人,致二人身亡。回纥可汗之母见状,亲出道歉,并送德宗归。唐军欲报复,德宗以安史之乱未平,止之。
二十余载后,回纥合骨咄禄可汗屡求联姻,德宗因旧怨不允。李泌献策联诸国抗吐蕃,德宗多从之,唯对回纥仍坚拒。李泌细陈利弊,言牟羽可汗已为合骨咄禄所杀,新可汗实有德于德宗。又举张光晟杀回纥突董等九百余人事,与合骨咄禄未敢害唐使相较,证其无辜。更言韦少华等使德宗陷于礼仪之争,实有过失。且德宗未向牟羽可汗行礼,其母亦曾赔罪,故无屈膝之辱。德宗听后,心渐开,终允在回纥可汗称臣并认父的前提下,与之和亲。李泌之智,解德宗心结,促两国修好,实为一代良相之谋。
李泌的主要作品
李泌的文学造诣亦颇为深厚,尽管《新唐书·艺文志》等史籍记载其有《李泌集》20卷,但遗憾的是,这部文集如今已散佚不存。然而,在后世的文献中仍能窥见其文学风采。《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4首,此外还有断句6句,而《全唐诗续拾》则补充了断句3句及补题1则,这些诗句虽零散,却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李泌的文学光芒。《全唐文》亦保存了他的文章2篇,另有《唐文拾遗》补录1篇,这些文章展现了李泌深邃的思想与卓越的文学才华。
以下是李泌部分作品的简要介绍:
诗作
- 《咏方圆动静》:此诗以方圆动静为喻,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李泌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思考。
- 《长歌行》:以长歌的形式,抒发了李泌对人生、历史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 《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应和皇帝之命而作,描绘了曲江宴会的盛况,歌颂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 《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同样为应制之作,在重阳佳节之际,表达了李泌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文章
- 《对肃宗破贼疏》:一篇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奏疏,针对当时局势,提出了破贼之策,言辞恳切,分析透彻。
- 《议复府兵》:就府兵制度的问题进行论述,阐述了恢复府兵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体现了李泌对军事制度的深刻见解。
- 《学士去大字疏》:在这篇疏文中,李泌就自己担任学士一职时,请求去除“大”字的称号,展现了他的谦逊品质和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
统观李泌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文,都充满了智慧与情感,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又有对时事政治的敏锐洞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