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的雁门关,寒风呼啸,雪花飘零。
沈玉书身穿厚重的貂皮大氅,骑着高头大马,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而行。
到达雁门关后,沈玉书立即召集众将,登上城楼。
“诸位将军,如今辽金来犯,我大华危在旦夕!尔等可愿与朕一同保家卫国?”
沈玉书高声问道。
“愿为陛下效死!”
众将齐声高呼。
“将士们,保家卫国的重任就落在你们的肩上了!朕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击退来犯之敌!”
沈玉书鼓励道。
“请陛下放心,末将等定不辱使命!”
沈玉书对雁门关的防御工事十分满意,转身对身边的无忌说道:
“无忌,朕任命你为先锋将军,负责雁门关的防务。可有信心?”
无忌抱拳行礼,朗声答道:
“臣领旨!臣定当竭尽全力,誓死保卫雁门关,不让辽金铁骑踏入大华一步!”
沈玉书拍了拍无忌的肩膀,勉励道:
“好!朕相信你!雁门关现在是咱们大华的北大门,不容有失。你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城防工事,严阵以待,务必将辽金的进攻扼杀在摇篮之中!”
“臣遵旨!”
无忌回到营帐后,立即召集众将,传达了沈玉书的指示。
深知雁门关的重要性。
无忌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亲自督导士兵们操练,加强城防工事。
检查兵器盔甲,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还派人四处打探消息,密切关注辽金的动向。
……
与此同时,忽鲁不古和勃律阿伏至逻狼狈逃回各自领地后,开始了无休止的互相指责。
“都怪你!要不是你指挥失误,我们怎么会败得如此惨烈!”
勃律阿伏至逻对着忽鲁不古怒吼,唾沫星子喷了他一脸。
忽鲁不古也不甘示弱,指着勃律阿伏至逻的鼻子骂道:
“你这个胆小鬼!贪生怕死之徒!要不是你临阵脱逃,我怎么会败得这么惨?!”
勃律阿伏至逻勃然大怒:
“你血口喷人!明明是你指挥无方,才导致了这场惨败!要不是我龟兹勇士拼死断后,你早就被沈玉书那小子抓去祭旗了!”
“放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你在哪里?!龟兹的勇士?我看是龟兹的逃兵还差不多!”
忽鲁不古怒吼道。
“你敢侮辱我的勇士!我要和你决斗!”
勃律阿伏至逻抽出弯刀,指向忽鲁不古。
“来啊!谁怕谁!”
忽鲁不古毫不示弱,也拔出弯刀。
两人嘴上骂得凶,却谁也不敢真的动手。
毕竟都是一方霸主,真刀真枪地干起来,对谁都没有好处。
而且,他们心里也都清楚,这次的失败,责任并不在于某一个人。
而是他们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的。
忽鲁不古冷哼一声,收起弯刀,说道:
“这次算你走运!下次见面,我定要让你好看!”
勃律阿伏至逻也把弯刀插回刀鞘,恶狠狠地说道:
“下次?下次我会让你跪在地上求饶!”
两人之间的争吵越来越激烈,最终以联盟破裂而告终。
勃律阿伏至逻拂袖而去,留下忽鲁不古一人在王庭中暴跳如雷。
忽鲁不古和拓跋烈回倒王庭后,发现北蛮各部已人心惶惶。
许多部落首领生出异心,不愿再追随忽鲁不古。
“大王,如今我北蛮各部士气低落,许多部落首领对您心生不满,甚至暗中勾结,意图自立为王。”
拓跋烈一脸凝重地向忽鲁不古汇报。
忽鲁不古烦躁地抓了抓头皮,怒吼道:
“这群墙头草!当初老子带他们攻城略地,荣华富贵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跟哈巴狗似的摇尾乞怜,现在老子打了败仗,他们就翻脸不认人了!”
“大王息怒,如今之计,只有尽快稳定局势,拉拢各部,并向其他国家求援,以图东山再起。”
拓跋烈冷静地分析道。
“求援?求谁?那些西域小国一个个离咱们十万八千里,指望他们?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
忽鲁不古一脸不屑。
“大王,西域联合起来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更何况,我们还可以向更远的大食帝国求援。”
忽鲁不古沉思片刻,最终采纳了拓跋烈的建议。
一边安抚各部,一边派出使者前往西域各国,寻求结盟。
另一边的龟兹王勃律阿伏至逻回到龟兹后,也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诸位爱卿,如今我龟兹和大华交恶,北蛮联盟又已破裂,我龟兹处境岌岌可危,诸位有何良策?”
勃律阿伏至逻一脸忧虑地问道。
众大臣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大王,依臣之见,不如向大华称臣纳贡,以保我龟兹平安。”
“放屁!我龟兹世代称雄西域,岂能向一个中原小国低头!”
“大王,臣以为,可联合西域其他国家,共同抵抗大华。”
“联合?哼!那些西域小国一个个都自私自利,勾心斗角,指望他们联合?简直是痴人说梦!”
勃律阿伏至逻眉头紧锁,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犹豫不决。
“大华势大,我们不得不防啊!”
“我们龟兹世代英雄,岂能向他人屈膝!”
“我们应该主动出击,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大华!”
“我们应该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再做打算。”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勃律阿伏至逻听得头都大了。
“都闭嘴!”
勃律阿伏至逻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众大臣噤若寒蝉。
“你们吵来吵去,吵得老子头都炸了!到底怎么办,你们倒是给个准主意啊!”
勃律阿伏至逻烦躁地抓了抓头皮。
众大臣面面相觑,都不敢再吭声。
勃律阿伏至逻在王座上踱来踱去,苦苦思索着对策。
突然灵光一闪,一拍大腿,高声说道:
“就这么办!咱们先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
他扫视了一眼噤若寒蝉的大臣们,说道:
“立刻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各国,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他们对大华是个什么态度,咱们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大王英明!”
众大臣齐声高呼,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