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用了漫长的 13 年的时间,历经了无数的艰难困苦,那岁月仿佛是一场无尽的磨难与挑战。在这漫长的征程中,禹踏遍了千山万水,面对了无数的狂风暴雨与惊涛骇浪。他的身影在洪水之中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坚定。他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狂风暴雨,始终怀揣着对人民的深深牵挂与强烈的使命感。
禹身着简陋的衣衫,那衣衫早已被岁月和风雨侵蚀得破旧不堪,却依然整洁干净。他的头发凌乱地披散在肩头,被汗水浸湿,却散发着一种坚韧不拔的气息。他的脸庞被岁月的风雨雕琢得黝黑粗糙,仿佛是一块被岁月打磨过的岩石。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仿佛能穿透一切艰难险阻。
终于,经过漫长岁月的不懈努力,禹治服了洪水。那一刻,大地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河流变得温顺起来,缓缓地流淌着,滋润着大地。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茁壮成长,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庄稼轻轻摇曳,仿佛是绿色的波浪在涌动。山林中,鸟儿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动物们在林间自由自在地奔跑嬉戏,它们的身影灵活矫健,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人民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房屋虽然简陋,却充满了温馨。他们的生活虽然平淡,却充满了快乐。
禹想弄清楚中国大地究竟有多长多宽,就命天神太章步量大地。太章,那是一位神秘而威严的天神,他的身影高大而挺拔,仿佛是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他身着华丽的长袍,长袍上绣着精美的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神秘力量。他的头发乌黑亮丽,如同黑色的瀑布般垂落在肩头。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看透世间的一切。
太章从东端走到西端,那漫长的旅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在丈量着大地的宽广。在他的脚下,大地仿佛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出无尽的美丽与神秘。他一步一步地走着,不知疲倦,不畏艰难。他的身影在大地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仿佛是一座移动的山峰。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仿佛是历史的刻痕。最终,测得长度总共是二十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禹又命天神竖亥从北端走到南端,竖亥同样是一位勇敢而坚毅的天神。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仿佛能穿透一切艰难险阻。他身着威武的战甲,战甲上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是一种神秘的力量的象征。他的头发高高束起,显得精神抖擞。
竖亥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南端进发。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仿佛是历史的刻痕。他走过的地方,大地微微颤抖,仿佛在为他的勇气和力量而震撼。他的身影在大地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仿佛是一座移动的山峰。测得的长度也是二十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步不多,一步不少。
原来我们中华民族居住的这块土地,在禹的时代竟是方方正正的,禹把它划分成九州。每一个州都有着独特的风景和特色,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而成的画卷。有的州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云雾缭绕其间,仿佛是一座神秘的仙山。有的州平原广袤,田野肥沃,河流纵横交错,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有的州海滨辽阔,海浪汹涌,沙滩洁白细腻,仿佛是一个梦幻的海滨世界。
禹还测得三丈以上的洪水深渊共有
个,便用治水时剩下的息壤去填塞这些深渊。息壤,那是一种神奇的土壤,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息壤的颜色深沉而凝重,仿佛是大地的脊梁,承载着历史的重量。禹小心翼翼地拿着息壤,仿佛拿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敬畏和期待,仿佛在期待着息壤创造奇迹。
禹来到每一个洪水深渊前,轻轻地撒下息壤。息壤生长不息,如同有生命一般,迅速地填满了这些深渊。息壤在深渊中涌动着,仿佛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在绽放。那些高起来的地方,就成了四方的名山。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仿佛是一座神秘的仙山。山峰的表面光滑而坚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山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仿佛是一个美丽的花园。每一座名山都有着独特的传说和故事,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
《淮南子?地形篇》云:“禹乃使太章步(步量),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古以十万为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洪水渊薮(sou 叟湖泽)。自三仞(古时八尺为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 这是大禹治水工程基本完成时做的一件大事。古时有 “天圆地方” 之说,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生息的这块土地竟是方方正正的。
禹治服了洪水,做了天子后,就想到再给人民做些好事。他半生奔波,几乎走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熟知各地都有哪些山精水怪、魑魅魍魉一类害人的妖物。为了使人们出门时能够有所防备,禹便用九州州长们贡献上来的九堆钢铁,在荆山脚下铸造了九个宝鼎。那九堆钢铁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是一种神秘的力量的象征。钢铁的表面光滑而坚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镜子。
禹亲自来到荆山脚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和智慧。他的身影在荆山脚下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伟大。他指挥着工匠们,用他们的巧手和智慧,将钢铁熔化成炽热的铁水。铁水在模具中流淌,仿佛是一种生命的涌动。铁水的颜色火红而炽热,仿佛是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强大的力量。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艰苦的努力,九个宝鼎终于铸成。
据说一个宝鼎要九万人才能拉得动。可见是怎样的庞然大物了。每个宝鼎上都刻绘了天下各地毒虫恶兽和鬼魅精怪的图像,那些图像栩栩如生,仿佛要从宝鼎上跃然而出。图像的线条细腻而精致,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而成。图像的颜色鲜艳而夺目,仿佛是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强大的力量。让人们一看就晓得哪一方有什么害人之物,预先知道防备;将来出门远行,也心中有数,趁早带上降服妖怪的武器和法宝,便不再受害了。
禹把这九个宝鼎摆放在宫门之外,叫人们参观识别,成为旅行指南图。所以禹铸鼎的本意是教导人民辨认奸邪,并不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德。九个宝鼎传下去,从夏代传到殷代,又从殷代传到周代,渐渐成为传世的国宝,被帝王珍藏在庙堂里,其辨识奸邪的作用也消失了,终于成了权位的象征。
对这九个宝鼎,历代的野心家们一直很感兴趣。春秋时楚庄王率兵攻打陆浑戎(小国名),走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定王派使臣王孙满去接待他。席间,庄王向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贪婪和野心,仿佛要将这九个宝鼎据为己有。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试探着周王朝的虚实。颇有取周王朝而代之之意。
善于外交辞令的王孙满说了一句含有讽刺味的话,“在德不在鼎。” 意思是说,国君统治天下在于是否有德,不在于是否有鼎,使楚庄王碰了一鼻子灰。后世便把这个典故称为 “庄王问鼎” 或 “问鼎中原”,成为野心家要夺取帝位的代名词了。
《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九州州长)之金,铸九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九块),铸鼎象物(刻绘了怪物的形象),百物而为之备,使民之神奸(辨别鬼神怪异之物)。” 禹铸九鼎,目的在方便百姓,造福于民,因此人们对他感恩戴德,上下和谐无间,共同享受着上天赐给的幸福。九鼎成为德的象征。
禹晚年到南方巡视,那是一次充满沧桑与感慨的旅程。他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过一片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当他走到会稽,这座如今浙江绍兴的古老之地时,命运的车轮悄然停歇。在这里,禹生病了,那病痛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他。他的脸色渐渐苍白,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无奈,但他的心中依然牵挂着他所热爱的人民和那尚未完全安定的天下。最终,他在会稽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臣子们悲痛欲绝,他们怀着崇敬与哀思,将他埋葬在那里。
据说会稽山上有一个很大的孔穴,民间称为 “禹穴”。那孔穴仿佛是大自然为这位伟大的英雄特意开辟的安息之地。孔穴周围绿树环绕,枝叶繁茂,仿佛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禹的坟墓。孔穴深邃而神秘,仿佛通向另一个世界。禹的坟墓就在那里面,静静地诉说着他的传奇一生。汉代大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青年时代就对禹王的遗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那充满好奇与探索的眼神,仿佛能穿透岁月的迷雾。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己 20 岁时曾到江淮漫游,上会稽,探禹穴。那是一段充满冒险与发现的旅程,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禹的敬仰与向往。
传说禹的坟墓周围,常有鸟雀来为他耘草。春天,当温暖的春风吹拂大地,万物复苏之时,那些鸟雀如同大自然的使者,轻盈地飞来。它们的羽毛五彩斑斓,在阳光下闪烁着绚丽的光芒。它们用小巧的嘴巴把干枯的草根拔掉,那动作轻盈而熟练,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秋天,当凉爽的秋风吹过,大地变得金黄之时,鸟雀们又飞来,啄去芜秽的东西。它们忙碌的身影在禹的坟墓周围穿梭,仿佛是在守护着一位沉睡的英雄。这些鸟雀有大有小,来去成行,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当地的官员禁止人们伤害它们,若是谁违犯了禁令,定要受到惩罚。那禁令如同一道神圣的符咒,守护着这些鸟雀和禹的尊严。
也有的说,青蛉县,治所在今云南大姚县,也有禹穴。那禹穴隐藏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之中,充满了未知与传奇。穴内有金马驹、碧玉鸡,时而闪闪发光,如同神秘的宝藏在黑暗中散发着诱人的光芒。人们都能看见那神奇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至于禹庙,很多地方都有,最有名的要算会稽禹庙了。它建在会稽山下,宛如一座神圣的殿堂。庙内有涂山神姑像,那神姑像美丽而庄严,仿佛是一位守护着禹的女神。她的周围用珍珠穿起来做帐子,那些珍珠圆润而晶莹,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庙内还有铁拖鞋,石船,每一件物品都仿佛承载着一段古老的故事。看来别的庙是比不上的。关于会稽禹庙,还有一段梅梁龙斗的传说。据说庙中的梅梁,是用大梅山所产的梅树做的。那梅树高大而挺拔,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唐代大画家张僧繇曾在梅梁上面画一条龙,那龙栩栩如生,仿佛要从梅梁上跃然而出。一天夜间下起大雨,那雨如注,仿佛是上天的泪水。这条龙便从梅梁上活了起来,腾跃而起,飞出庙外。它的身影在夜空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仿佛是一位无敌的战神。它到镜湖中跟一条龙角斗,那场面惊心动魄,湖水翻腾,浪花四溅。第二天人们看见梅梁上水淋淋的,上面还挂着水草,都很惊讶。于是便用铁索把画龙的梅梁锁在柱子上了,仿佛是在锁住一段传奇的故事。
在安徽省怀远县东南,还有一个禹会村,就在涂山的前面。那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仿佛是一幅古老的画卷。传说是大禹跟涂山氏女会面结婚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浪漫与传奇的色彩,让人不禁想起那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濠州涂山》诗,其诗云: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犹存;
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这四句诗分述四样事,都是关于鲧、禹的神话。第一句说禹擒水怪无支祁的事,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展现了禹的勇敢与智慧。第二句说禹诛防风氏的事,那是一次正义的裁决,彰显了禹的威严与公正。第三句说鲧化作黄熊沉入羽渊的事,那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奈。第四句说禹娶了涂山女,后来又分离,好像牛郎织女,那是一段浪漫的爱情,让人感叹爱情的美好与无奈。
这篇中国神话故事,据《史记?太史公自序》、《水经注》、《凤阳府志》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这许许多多有关禹的遗迹和传说,表达了后人对这位治水英雄的怀念和崇敬。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