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继续说道。
【魏征的往事,或许连街头的流浪犬见之,亦必叹息其悲惨!】
【实为不容易啊!】
【公元五百八十年,魏征诞于巨鹿郡下曲阳县,其父魏长贤,才智超群,通晓经史!】
【然魏征年方十一,父亲便去世,五年之后,母亲亦因疾去世!】
【时逢隋朝末期,政局动荡,民心惶惶,女子亦被征召,纷纷上阵杀敌!】
【魏征深知局势之不稳,若其身为将领,必难逃生死之劫!】
【父母双亡,倘若他亦死于乱世,家族香火岂能得以延续?】
【遂魏征决意隐匿于深山,以避征兵之困,且可静观时局的变迁!】
【然其隐居之策,非无所知晓!】
【当时有不少人亦欲避乱而藏匿,官兵察觉,遂展开追捕!】
【魏征犹如过街之老鼠,四处逃亡,最后投奔元宝藏,得以庇护!】
【元宝藏时为武阳郡丞相,魏征乃才俊,深得元宝藏之器重!】
【当时,元宝藏有意归附李密,魏征亦随之而去,心向瓦岗,欲为李密效力!】
【隋末群雄割据,起义连绵,李密以瓦岗军之首,声威赫赫,招致英雄志士!】
【魏征识李密的潜力,愿为其效命!】
【自此,每逢李密有难,魏征必挺身而出,出谋划策,助其渡难关!】
【直至公元六百一十七年,魏征和李世民的命运,终于交汇!】
【然在此时,尚需提及一位关键人物!】
【那就是——房玄龄!!】
大唐!
房玄龄听闻天幕的提及,神情瞬间变得复杂,鼻子微酸,眼眶泛红。
他紧了紧手中的奏折,心中一阵翻涌,仿佛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难以言表!
那熟悉的名字,那久违的回忆,让他不禁回想起往昔岁月,想起了父亲慈祥的笑容和那日常的叮嘱。
每当父亲笑着对他说话时,眼里总是闪烁着期待与关怀,那一幕总在他心中萦绕不去,带给他无限的力量与安慰!
房玄龄心里一紧,默默地低下头,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保持镇定。
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时间似乎从未走远,一切仍旧那么清晰!
那些深藏心底的感情和记忆,如同藏匿在心灵深处的一颗珠宝,在不经意间闪耀光辉。
如今,房玄龄在朝堂上不断的历练,也正是父亲当年那番话语的提醒与指引。
房玄龄与魏征有一相似之处。
他们都选择静观其变,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魏征看到了李密潜力的同时,也为其命运牵挂,而房玄龄则是在众人纷纷忙碌之际,早早便看出了李世民非凡的才干。
那时,房玄龄并非急于表露,反而是在心中仔细思索着李世民的能力、性格与未来的种种可能性。
他的眼光,比魏征更加独到!
他清楚地看到了李世民身上的潜力!
看到了那个年轻人不为人知的决心与智慧,仿佛他能从李世民的每一个细节中,察觉到未来的辉煌与伟业!
尽管李世民当时不过是个年轻的皇子,身处宫中并未有机会显露锋芒。
但房玄龄却坚信,这位年轻人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正是这种独到的眼光与深刻的判断力,让房玄龄与魏征的道路虽有交集,但又各自有所不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而房玄龄却有着让人钦佩的远见。
房玄龄没有急功近利,反而耐心观察,耐心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当他最终做出决断时,那份自信与笃定,已经深深印在了他自己的心底。
【当年,房玄龄于隋末乱世中,胸怀壮志,心中激荡,深信自己能在动乱之中成就一番伟业!】
【然而其志向,激怒其父!】
【父亲不仅赏以响亮耳光,更严厉告诫,切莫再言不切实际之话,若再如此,恐全家因此遭殃!】
【此一巴掌,并未熄灭房玄龄心头之热血,他将壮志深藏心底,誓待时而动,欲求一位明主,以成其志!】
【公元六百一十五年,父亲房彦谦辞世,房玄龄初时未感太多触动!】
【但当他站于父亲棺前,忽然胸中涌起无尽痛楚,忍不住痛哭流涕!】
【此后数日,房玄龄未曾进食,整日跪拜棺前,甚至因体力透支而昏倒!】
【醒来后,依旧固守其位,未曾离去!】
【正是此事,彻底改变了房玄龄之性格,使他愈加沉稳坚定,内心的志向更为笃定!】
天幕画面中,房玄龄跪在棺前,烛光微弱,影子拉得极长。
双膝紧贴冰冷的地面,眼睛紧盯着面前的棺木,眼眶红肿。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往昔父亲的严厉教训。
他明白,父亲的那一巴掌,是为了保护他——让他不要在这乱世中迷失。
“爹,我一定会证明,当初我所说的并非胡言乱语,我有能力让房玄龄的名字传遍天下!”
“您在那边看着吧,我绝不会让您失望!”
【从此,房玄龄开始潜心读书,静待能托付重任的明君!】
【又过了几年,乱世中的一个名字开始崭露头角——李世民!】
【房玄龄深知,此刻不必再待,他心中所望的明君,正是李世民!】
【但房玄龄未曾知悉,李世民亦在等待一位心意相通之人!】
【朝廷之中,许多臣子与李世民无法沟通,因其难以理解李世民的治国之策!】
【有一日,李世民得知有一人欲见其面,初时不欲理会,然得知来者已逾五旬,便起了兴趣!】
【毕竟,往来投奔者多为年轻人,像这般年逾五旬之人,李世民实为首次遇见!】
【最终,李世民答应了房玄龄之请求!】
【二人相见,目光交汇,瞬间露出如释重负之笑容!】
【虽乃初次见面,然如同久别重逢之故友,二人心中皆感无比亲切!】
【李世民常觉无人理解其治国之道,然房玄龄仅言几句,便令李世民心生知己之感!】
【房玄龄亦于交谈中深知,自己所待的明君,正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