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衔仪式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车辆行驶的声音,只见五辆大车缓缓驶来。原来,这些车来自被服厂,车上载满了前来帮忙的女工们。她们此行的目的是协助护国军的将士们缝制帽徽、领章和肩章。
惠来时热情地迎上前去,向女工们详细讲解了这些标志应该缝在服装的哪个位置。他还特意拿出一个精心制作的样品,让女工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具体要求。待女工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后,惠来时才放心地返回张好古身旁。
今天的天气格外宜人,阳光明媚,微风不燥。温暖的阳光洒在人们身上,让人感到无比舒适惬意。若是换作平日里寒风凛冽的冬日,这般光景可真是难得一见。好在今日天公作美,给这场重要的授衔仪式增添了几分祥和喜庆的氛围。
此时,所有参与授衔仪式的人员都已换上了崭新的军装。那是一种五十年代风格的草绿色军装,样式简约而不失庄重。身着新军服的士兵们精神抖擞,早已按照班排次序,整齐划一地站立在空旷的场地上。就连张好古及其身边的将领们也都站姿挺拔,毫无懈怠之意。可以看出,大家对此次授衔仪式充满了期待和重视。
整个场地并未设置座位,只有一座由一人多高的木板搭建而成的平台。这座平台长约六丈,宽约三丈,与地面通过几级踏步相连。它将成为授衔仪式的核心区域,见证着每一位护国军将士荣耀时刻的到来。
巳时终于来临,阳光洒满大地,整个场面显得庄严肃穆。担任司仪官的孙临站得笔直,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洪亮而清晰的声音高声喊道:“吉时已到!护国军授衔仪式现在正式开始!首先,请出我们尊敬的大明奉训大夫、邮政司司正、护国军总指挥——张好古大人,为校级军官们颁发军衔!首先授予护国军一团团长,黄祥,护国军一团政治委员宋应升。”
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这激昂的氛围中,只见两个身影稳步走上前来,他们正是被点名的黄祥和宋应升。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激动的神情。二人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来到台前,先面向台下密密麻麻的士兵们,庄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紧接着,他们动作一致地来了个潇洒的向后转身。
此时,站在张好古身旁的两名充当礼兵的士兵早已准备就绪。他们手中各自稳稳地托着一面小巧精致的圆盾,圆盾上面覆盖着鲜艳夺目的红布。而那红布之下,则分别放置着属于黄祥和宋应升的帽徽、领章以及肩章。
转过身来面对张好古的黄祥和宋应升,再次抬起右臂,向这位德高望重的长官行了一个庄严的敬礼。张好古微笑着还了一礼后,亲手将帽徽、领章和肩章依次递到了黄祥和宋应升的手中。接过这些象征着荣誉与责任的徽章,黄祥和宋应升小心翼翼地捧着它们,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一般。随后,他们迅速走向后台,那里早已有技艺娴熟的缝衣工等待着为他们将这些徽章仔细地缝制在帽子和军服之上。
原本那清一色的衣服,此刻因为增添了各种元素而瞬间变得光彩夺目起来。那帽徽更是别具一格,上方一轮红日高悬,下方则是一轮银月低垂,整体以金黄色作为底色。说起这金黄色,可是张好古专门向崇祯皇帝请示而来的呢!其中一个寓意象征着大明的广袤领土,另一个则代表着这些士兵乃是皇帝的亲信卫队。也正因如此,皇帝才特准他们可以少量使用这种尊贵的金黄色。
再看那领章,同样引人注目。它以鲜艳的红色打底,上面用黑色描绘出了象形文字“护明”二字,仿佛在诉说着这支队伍守护大明江山的坚定决心。至于两人的肩章,则均采用了两道杠和三颗五角星的设计。这样的搭配与帽徽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日月星辰之象——日、月、星交相辉映。其底部衬托是以黑色为基底,中间辅以黄色横杠,而那些星星则是由铜质材料精心打造而成。
当这套崭新的军装缝制完成之后,两人迫不及待地穿在了身上。刹那间,一种神清气爽之感油然而生。他们彼此对视着,眼中满是欣喜之色。只见这身衣服将人的身形完美勾勒出来,使得二人更显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此时此刻,他们对于这套军装仅仅只是感到非常满意而已,但却未曾料到,在日后的日子里,当面对互不相识的各路军队以及混乱不堪的编制情况时,这军衔所发挥的实用性竟然会变得如此至关重要。
就在他俩聚精会神地在此处互相打量之际,那台上的授衔仪式依旧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着。
待得黄祥和宋应升二人徐徐移步走向后台之后,只听得孙临猛地扯开嗓门高声大喊道:“接下来,有请张大人亲自为以下诸位授予中校军衔!受衔人员分别是:护国军一团副团长兼任一团一营营长成均、护国军一团副团长兼任一团二营营长袁飞、护国军一团副团长兼任总指挥亲卫队队长吴大宝、护国军一团后勤处处长冯梦龙以及护国军一团参谋长、军法处处长兼任三营营长孙临。”
待到孙临将这一连串的中校授衔人员名单宣读完毕之后,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连自己竟然也有幸被授予了中校军衔!一时间,惊喜交加的他手忙脚乱地赶紧把手中的稿子匆匆递交给身旁之人,而后快步如飞般赶到已然行至台前的那些刚才被点名过的数人身后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