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城
琼州派遣的官员住在城内,本就不大的升龙城,现在已是人满为患。
在城外,北归的十几万安南兵;玄武一师,驻扎在城外。
云南沐天波,也派来了一万援军。只是援军来的时间点,有那么点尴尬。最后沐天波大笔一挥,直接让自己的一万私兵,归于王成麾下。
沐天波此举,既在意料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沐天波是王成的大舅哥,给王成一万私兵,这也无可厚非。让沐天泽也归于王成挥下,就有那么点投靠的意思了。
王成本让吕昂,再调两万预备役的。只是报名人数众多,吕昂索性派来三万预备役……
这么多人齐聚升龙城,当然要搞点大动作了。
安南初定,还是有许多反抗势力,各个城池的也需要兵丁。
为此王成决定,成立一个新的兵种——武卫军。
为了区分武卫军,和其他兵种的不同。武卫军分为:小队、中队、大队、支队、联队、总镇,总镇为最高级别。对标其他兵种的小队、中队、大队、营、团、旅。
支队级别,配备一门虎蹲炮,联队级别,配备子母炮。武卫兵丁没有护甲,人员编制大都和,其他兵种一样。
武卫军的职责是镇压叛乱,维护地方稳定,属于内卫军。
为了确保武卫军的忠诚,明人要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支队以上武官,要由明人担任。考虑安南的情况,采用南兵北用的策略。
升龙驻守一个4000人的总队,其他十九个城池,分别驻守一个1200人的联队。
安南地域狭长,也意味着边境线过长,又是一面临海。驻扎一个师显然不够,驻扎几个师,又面临统一指挥问题。为此又在师上面,增加一个军的编制。
军辖4个师、5个旅,共计兵丁八万人。1个辎重旅、1个战斗旅、1个后勤旅、1个突击旅(象兵部队)、1一个中军旅(1个中军团、1个女子团、1个督察团)。
这个军被命名白虎第二军。以白虎二师基底,扩编三个师。1个水师,由青龙三师编入。所有兵丁,明人必须占据三分之二。旅级以上,必须要有明人为主官。
第一师驻扎北边,负责防御南掌国;第二师驻扎中部,负责防御暹罗;第三师驻扎南边,负责防御真腊、占城;第四师负责沿海防御。军部设在居中的广平,便于从中协调。
潘必正为军长、沐天泽、杨志同为副军长、武阳为参谋长。沐天泽的副军长,属于文官类,负责军心、政治、生活保障之类。杨志的副军长是协助潘必正,属于武职范畴。
这也是王成,参考后世的政委制度,毕竟好的东西要学习。让沐天泽为副军长,也是王成有意为之。除了沐天泽身份,也是有意相互制衡的意思。
王成相信潘必正的忠诚,这只是为以后考虑。毕竟督镇一方,时间一长,难免别有用心。对于权力这东西,有个人能把握掌控……
白虎第二军,优先挑选安南兵丁,在之后由武卫军挑选。剩下的安南兵,每人发放五两银子,遣散回原籍。
五两银子,在琼州,或许是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收入。在安南,足够一家人一年的开销了。
拿到赏银的安南兵,也是满心欢喜的返回。同时也带回去一个消息,愿意协家迁入琉球的,可以一次补偿二十两银子。
与此同时,王成也让吕昂发布消息。愿意协家迁入安南的明人,可以一次补偿五十两银子。
至此安南出现怪异的一幕。大量的安南人迁出,大量的明人迁入,这也都是后话。
随着兵心稳定,王成也着手安南的改革,在安南发布一系列的命令。
安南王黎利,统治安南不力,使安南遭到祸乱。降为琉球公,迁移至琉球。
原安南实际掌权人郑家、阮家,及其族人迁移至广东,给其明人身份。与此同时,安南的权贵。也强制迁往云贵等地。
对于等死还是活着,安南这些权贵选择活着。
在做完这些后,王成又宣布:安南国改为交趾行省。
交趾行省权力中枢为:总督府、民政府、督察府。
总督府下辖:人事厅(负责记录上报官员功绩)、监察厅(负责查处官员违法、违纪),设总督1人。
民政府下辖:民政厅、建设厅、财政厅、税务厅、商务厅、教育厅、警卫厅、宣传厅,设总办1人。
督察府下辖:司法厅(主管律令解释权,以及民间听讼)检查厅(主管维护律令)刑事厅(主管刑事调查、捉拿,以及刑事处罚。)设立总长1人
总体来说,三府相互牵制。厅级官员的任免,都要经过王成的批复。
总督府负责,官员的功过是非。
民政府极具实权,不仅负责民事,有维护治安的衙役。所有官员的薪资,都由财政厅发放,但级别低于总督。
督察院不仅督查民间,若相应官员违法乱纪,督察院也有权办理。
总督、总办、总长,都可以直接上书王成,加上六个厅级官员,为一个行省的核心。
行省内有大事,九人可以投票表决,并上报王成。为了体现总督的权威,总督有一票否决权,同时兼任武卫军副总长。
厅级官员的任免,总督府又提名权,必须经过王成的批复。交趾行省总督为张三,总办为郑泰,总长暂时空缺。
郑泰为交趾行省总办,还是出人预料,毕竟郑泰是个安南人。
郑泰在安南民间,威望也是极高,王成此举,也是树立一个典型。总不能对安南人一味的打压,还是要给一些甜头的。
让郑泰为民政府总办,还可以减少民间矛盾。转移改安南国,为交趾行省的影响。
王成搞出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太过前卫。这也是一次大胆尝试,王成也没什么心理负担。要是失败了,大不了洗牌重来,无非也是多用一次兵罢了。
要是成功了,以后再到其他行省推行,那时就是按部就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