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入门槛,方秀儿便迎了上来,一脸疑惑地问道。
“小乐,你怎么这会儿有空过来?店铺里不忙了吗?”
许小乐嘻嘻一笑,将手中的卤味放在了桌上,说道。
“铺子里他们三个照应得过来,我昨天看方姐姐和多多特别喜欢吃这几种卤味,特意给你们打包了一些。”
方秀儿一听,心里暖洋洋的,连忙吩咐婆子去把多多带过来,打算与他一起吃。
随着多多进门的还有钱富贵,他刚一进门,便假装不满地说道。
“许妹子,怎么只叫秀儿和多多吃,就没有我的份吗?”
许小乐一看他这委屈巴巴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
“钱大哥,放心吧,哪能忘了你呢,这不,卤味多着呢,够你们吃的。”
方秀儿也笑着瞪了钱富贵一眼。
“瞧你这出息,跟个孩子似的,还跟多多争食吃。”
钱富贵听了,嘿嘿一笑,他摸了摸鼻子,不再言语。
随后,他拿起一块卤肉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对方秀儿说道。
“好吃,难怪昨天你们母子回来,对着我一个劲地夸赞,味道确实不错。”
他接连吃了几块卤肉,满足地抹了抹嘴,转头对许小乐说道。
“许妹子,你们这卤味生意肯定能大火。
我这心里有个想法,想和你商量商量,你看怎么样?”
许小乐闻言,放下手中的茶杯,笑着看向钱富贵。
“钱大哥,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吧,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
钱富贵点了点头,神色变得认真起来。
“我们巧月楼以后每日从你们店里定卤味,你看如何?”
许小乐听了他的话,惊喜不已。
“钱大哥,太好了,我们当然愿意每日为巧月楼提供卤味。”
钱富贵见许小乐答应得如此爽快,心中也甚是高兴。
“那就这么说定了!
许妹子,你们的手艺我放心,这卤味在我们巧月楼肯定也能大受欢迎。”
许小乐点头应允。
“钱大哥,你放心,我们会保证卤味的品质和口感,让你们巧月楼的客人吃得满意、吃得开心。”
钱富贵接着说道。
“那关于每日的卤味数量和种类,咱们是不是得详细商量一下?”
许小乐点头表示同意。
“当然,这是必须的。
我们可以根据巧月楼每日的客流量和客人的口味偏好,来确定卤味的数量和种类。
这样既能保证卤味的新鲜度,又能满足客人的需求。”
于是,两人开始详细地商量起合作的具体事宜来。
从卤味的种类、数量到价格、送货时间,他们都一一进行了讨论和确定。
经过一番商讨,两人终于达成了共识。
方秀儿和钱多多边吃边看着他们两个人谈事情。
等钱富贵与许小乐说完,打算再吃点时,只见盘中的食物已经所剩无几了。
方秀儿见他如此,便笑着打趣道。
“你们聊得投入,我和多多吃得也投入,结果这盘中的食物就被我们吃得差不多了。”
几人听了她的话,都笑了起来。
从巧月楼出来,许小乐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卤味店。
她脸上带着浓浓的笑意,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将刚才与钱富贵谈好的生意,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店里的三人。
许秀荷听后,微微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巧月楼可是镇上首屈一指的酒楼,能与他们合作,咱们卤味店的生意肯定会更好的!”
许秀之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计,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是啊,小乐,你可真是能干!”
狗蛋同样一脸欣喜地看着许小乐,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对了,我已经和钱大哥商量好了具体的合作细节。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好每日的卤味数量和种类,确保能够满足巧月楼的需求。”
许小乐开始给几人安排起接下来的工作。
许秀荷,许秀之和狗蛋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开始着手准备起来。
四个人在这个好消息的影响下,都充满了干劲,忙碌而有序。
随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大树的大喜之日终于来临。
晨曦微露,许家的院落已经被装扮得焕然一新,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
大门上,一对红彤彤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在向过往的行人传递着今日的大喜之事。
院墙内外,大红的“囍”字被醒目地贴在了各个角落,将整个许家装点得喜气洋洋。
许明征和王芸娘一整晚几乎没怎么合眼,他们一直在忙碌着婚礼的筹备中,细心地打点着每一个细节。
尽管身体有些疲惫,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
天刚蒙蒙亮,许爷爷和许奶奶便带着许大伯一家早早地赶到了。
满心欢喜地准备为大孙子的婚礼出一份力。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们精神抖擞,步履稳健,眼神中洋溢着浓浓的喜悦。
许大伯一家同样全力以赴,大伯和大伯母忙着接待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
大舅带着一家人也早早地就来了,见院中正在忙碌着,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忙碌的队伍。
新郎许大树,身着一袭裁剪得宜的大红喜服,英俊的五官在喜服的映衬下更显俊朗。
嘴角边的一对浅浅小酒窝,更是增添了几分温柔与亲切。
他站在喜庆的院中,周围的祝福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院落。
许大树不时地与大家点头示意,分享着这份难得的喜悦。
这时,许小乐与许小树姐弟俩穿着崭新的衣服,走到了大哥的面前。
许小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率先夸赞道。
“大哥,你今天真是太帅了!”
许小树也紧接着说道。
“是啊,大哥,嫂子肯定会被你迷住的!”
听了弟弟妹妹的话,许大树露出了羞涩的笑容,他轻轻揉了揉妹妹的头顶,眼神中满是宠溺。
许家的院中热闹非凡,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
村里来帮忙的大娘和婶子们,或端茶倒水,或整理桌椅,皆是忙碌个不停。
孩童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不时地发出开心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