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姝闻言点头,她就知道那张掌柜是个识货的。
沈家的菜被她加了料,口感比普通的菜好许多,不怕他不要。
凉拌樱桃萝卜做法就更简单了。
有经验的大厨多尝几口就能揣摩出做法。
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送出去。
“那价钱呢?”
她临出门和沈安信商量过还是按原来说好的价钱。
别看这是萝卜可却只她一家有,卖的贵些也是应当。
“也依事先说好的,爹送菜出来的时候听路过的人议论。
香满楼的新出的菜卖的老贵了。”
说起这事沈安信满脸唏嘘,竟觉得沈老太太有句话说的对,城里人果真是吃银子。
沈玉姝轻笑,她早就料到了,香满楼作为县城最好的一家酒楼。
去那儿又不是单单为了吃饭去的。
“既然卖的这么好,那后院空出来的地方再种一茬吧。”
顾氏道,反正菜一个月就能长成。
三人一路聊进院子,沈安信给沈老太太送钱,人却不在。
问了侄女才知道,老太太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做完肥皂便去山脚那边挖野菜了。
中午一盘灰灰菜炒鸡蛋摆在饭桌正中。
沈玉姝面色如常的夹了几筷子。
心下感叹老太太还是一如既往的俭省。
沈家今年添了牛,下地相对轻省一些。
田里不忙的时候沈老爷子就在家歇一歇。
这不刚从田里看稻子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呢,就有人敲响了大门。
“谁呀?”何氏擦着手从厨房出来,朝沈老爷子招手,“爹进屋歇着吧,我去开门。”
“是我,兰英。”
何氏开门,见着来人一脸纳闷,“有事啊?”
牛兰英上门求人,脸上扬着笑意,“我找你家二丫头,她在不在?”
她想起之前她嘀咕沈家的话,脸多少有些僵。
老两口在堂屋刚说起肥皂的事,听到院外的交谈两人对视一眼。
沈老太太起身走向院子,“你找我家玉姝有什么事?她去了田里还没回来。”
牛兰英看沈老太太的神情一如往常,暗想那丫头难道没和家里说上回的事。
她走近两步看到坐在堂屋的沈老爷子,点头打招呼。
“昌叔也在呢,我来是想问问麦子的事,看还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补救的。”
沈老太太了然,抬手往里指了指,“那是得问玉姝,你先进屋坐会儿等等吧。”
屋内三人心思各异的聊着,不过片刻沈家的大门再次被推开。
沈玉姝来不及关门急匆匆跑去厨房。
她一上午又是稻田又是麦田的来回跑了两趟。
地里人多她连个喝水的空档都没找到,生生忍到现在,快渴死她了。
路过堂屋扫了一眼,脚下的步子顿了顿,没想到这人还敢上门。
牛兰英显然也看到了她,起身疾步朝她走来。
沈玉姝顾不上她眼里的急色,先进厨房喝了一大碗水。
伸手不打笑脸人,沈玉姝不好说难听的话,慢悠悠踱步到门口。
“婶子怎么上我家来了,有事?”
牛兰英心里打鼓,这丫头该不会有办法也不告诉她吧。
“我是想问问麦子......”
沈玉姝抬手打断她的话,“没有,我知道你来问什么。
当初说的时候你们不愿意相信,如今我也没法子。”
牛兰英面上咯噔一下,心凉了半截。
那将来岂不是比别人家少收许多粮食。
她不死心又问了一遍。
沈玉姝神色一肃,摇头,“确实没了。
这两天来问的人不止你一个。
谁来问都是这话,没有就是没有。”
事关一年收成她没必要为了之前的一点口角藏着掖着。
说完便不再管她,转身朝后院走去。
麦子杀虫效果明显,从昨天开始便陆续有人上门。
全是不听劝没打药的那些人家,现在看见有效果了才上门。
可惜麦叶被啃的不成样子,对此她也爱莫能助。
这两天西瓜花陆陆续续开了。
她歇会儿还要去看看有没有蜜蜂干活,要是没有还得她亲自上手呢。
连着半月都是晴天,温度在逐渐上升。
只要一直保持下去,再有两个月稻子成熟。
她就能吃上自己种的白大米,想想就激动。
之前她正好赶上麦子扬花,这才知道小麦开花仅有短短的十几分钟。
花开一瞬,粮足一年,麦穗饱满墨绿,麦芒根根而立。
她站在地头看着绿浪翻涌,眉眼含笑,今年必定是个丰年。
沈安仁在菜地找到侄女,略有些激动,“玉姝,田里的稻子开始落黄了。”
沈玉姝挥着手里的西瓜花惊喜转身,“太好了,那咱们准备准备施肥吧。”
她前两天去田里看的时候还没落黄,这说明稻子过了拔节期开始孕穗了。
这回的农家肥是她特意配的,稻子孕穗需要氮肥。
她提前一个月用豆渣和中药渣、木屑腐熟的。
“玉姝,你别害怕这田里得水浅不会有虫子。”
何氏抱着盆赤脚站在田里撒肥料,嘴上还不忘打趣她。
沈玉姝头摇的像拨浪鼓,“大伯娘,我不下去,在这里就好。”
少女一身粗布衣裳站在沟垄上,头戴一顶竹编草帽。
上面奢侈的缝了一圈轻纱直坠到腰间。
人遮的严严实实,轻薄透气也不耽误做事。
这是沈玉姝最后的妥协,干活可以,但防晒要做好。
不管谁唤也没用死活不下田。
上回她亲眼看见村民从自己腿上拽了个蚂蟥下来。
吓得她一个激灵指天发誓这辈子也不下有水的田,除非有防水裤给她穿。
顾氏提着水壶慢悠悠来到地头,朝着地里忙活的人招手。
“大嫂、玉姝,过来喝水了。”
何氏笑着应了一声,撒完手里的最后一点,一步一挪的走到地头。
“弟妹,玉姝那打扮是咱村里独一份吧。”
顾氏瞟了忙活的女儿一眼,摇头失笑。
“是不是独一份我不知道,反正老远看见了就知道是她。
给我也做了,怕村里人笑话我没戴。”
沈玉姝走近了听得直摇头,她可不想好不容易养回来的水嫩皮肤再晒成黑蛋。
她回头看向分散在田间的沈家人,估摸着肥料撒的差不多了。
和顾氏说了一声,自个朝着山脚下新开的两亩荒田而去。
荒地得养两年所以种的全是豆子,大豆、豌豆各一亩。
开荒的地她没动手脚,只按部就班的浇水施肥。
长出来的苗稀稀拉拉,结果补种了两回。
这会儿看着也就比隔壁家的好那么一丢丢。
随即一想这样也挺好,省的长得太好容易惹人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