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妈干脆答应了。
毕竟阎富贵的知识比她丰富,她的直觉认为他的主意更靠谱些。
---
“丫丫,今天是你第一天上学,紧张吗?”
正月十六,开学那天。
四合院里,陈雪茹给丫丫穿上了新衣,扎起了两个羊角小辫。
看着打扮得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她捏了捏丫丫的脸问道。
“不紧张!”
丫丫大声说,胸脯挺得高高的,看起来很勇敢。
“那就好。”
陈雪茹微笑着站起来,拉着丫丫的小手说:“走吧,我跟你哥哥一起送你去学校。”
这时候已经是新学期的一年级下半期了。
丫丫直接跳过了上学期,从下学期开始上学。
但王建设一点也不担心。
小学的内容并不复杂,尤其是一年级学的东西有限,主要是识字。
这段日子里,陈雪茹经常空闲时教丫丫认字。
丫丫聪明伶俐,学习速度惊人,现在已经认的字不仅远超一年级的学生,甚至比一些二、三年级的同学还认得多。
王建设放心地对丫丫说道:“丫丫,我已经跟三大爷打过招呼了,到学校你不用担心有人欺负你。
如果有人敢惹你,你就还手;如果赢不了,就找三大爷帮忙。
如果有解决不了的事情,记得告诉哥哥,我会替你处理的。”
尽管自己现在很强壮,但对于这个唯一的妹妹,王建设依旧满是关心和担忧,生怕她在学校遇到什么麻烦。
“知道了,哥!”
丫丫点头答应。
“真乖!”
王建设微笑着夸了一句后,便将丫丫抱上自行车,陈雪茹坐在后面。
三人一起前往学校。
王建设把他们带到红星小学——这所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后新建不久,在旧社会即使在像四九城这样的地方,也罕有小学,教育机会非常稀有。
那时候,国家到处是文盲,上了初中的已经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新社会成立之后,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扫盲活动,甚至连中老年人也被组织起来学习识字。
对于孩子们来说,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他们自然更需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支持,所以学校建得格外早。
此刻在学校门口已经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前来报名,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
一群背着各种形状书包的孩子显得十分活泼而热闹。
丫丫的小书包则是由陈雪茹亲手裁缝,并使用了最好的卡其布制作,她还在上面缀以小花和星星作为装饰,显得既漂亮又大方。
一路走来,不少小同学羡慕地盯着丫丫的书包。
“妈妈,我也想要一个那样的书包。”
“爸爸,这书包太好看了,我想要那样的。”
“妈,我不要这个,我要那个小女孩那样的书包。”
许多小朋友甚至立刻就向父母提出了换书包的要求。
毕竟,对于小孩子来说,漂亮的衣物和书包总是吸引他人的目光,也会引发自己的羡慕之情。
本就生得可爱的丫丫穿着一身合身的衣服,背负这样一个美丽且特别的书包,立刻成为了校园里的焦点。
“你怎么只知道和人家比书包,不如去比较一下成绩。”
一位家长对孩子说道,“你要能考第一名,我就给你做一个相同的。”
“别换了,让你背这个就得啦。”
家长们通常都拒绝了小孩子的换书包要求。
新社会的学费十分低廉,相较于旧社会,基本上四九城的每家每户都能负担得起教育费用。
虽然仍需要支付一点学费,但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一般,能够节省出做书包的材料已经不容易了。
有些孩子甚至没有书包。
“嫂子,他们的书包都没我的好看。”
小丫丫看着身旁背着各种破旧书包的孩子们,骄傲地抬头对陈雪茹说。
陈雪茹宠爱地摸着丫丫的小脑袋,温柔地说:“喜欢就好。”
王建设听到这里时也加入了谈话。
“其实店里可以考虑卖书包,”
陈雪茹望着街上的孩子们若有所思,“如今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要上学,学生的数量每年都不在少数。”
“如果能吸引这些学生来买书包,我们就能挣到一笔可观的钱。
即使每个书包只赚一块钱,一万个小书包就能带来上万的利润。”
陈雪茹双眼闪耀,似乎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根据四九城人口的数量,这里的学生人数远超一万,而且这个数目每年都会上升。
仅靠出售书包,赚的钱可能会比现在的收益总和还要多。
王建设笑着点点头。
“的确是个好主意,但这可能不像你想的那么容易大赚一笔。
书包制作工艺简单,大多数家庭会选择自己制作,不会特地到店铺购买。
虽然店里售卖的书包会更好看些,但是大部分人家不愿为此花费额外的钱。
即使有经济条件的人,四九城里的裁缝店数不胜数,不可能都到我们店里买。”
毕竟裁缝还是有一定技术和工具门槛的,而衣服要经常穿着,美观度与合身度非常重要。
相较之下,书包结构简单得多,基本就是一块布加一条背带。
即便陈雪茹店里的书包销路不错,任何一家裁缝店都可以轻松模仿生产。
人们没有必要专门跑到她的店里买。
陈雪茹听完这番分析后点头赞同:“你说得对。
虽然书包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盈利空间,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创收途径。
雪茹丝绸店本来商品种类就很多,既出售成品如衣服、被褥等,又售卖原材料如棉布、丝绸、卡其布等各类布料。”
增加一些新产品的选项没什么问题,哪怕利润有限,也能为店里添一分收入。
这样一来,书店里不仅有多样化的产品供选择,也能为顾客提供便利。
关于书包这种简单的工艺,如果没有特别高的美观要求,一个熟练的裁缝一天可以做出几百个毫无问题。
“回头我让师傅们多做一些,挂在店里。”
“可以试试看。”
“一年级三班就是这里了。”
王建设点点头,走到一间教室门口。
里面一位女老师正在收取费用,收费标准已在校门口公示:学费八千,课本费二万三,共计三万一元,这是一学期的全部费用。
学生们通常回家吃饭,学校还没有设立食堂和餐费。
尽管大家现在的收入不高,但这个学费已经非常便宜了。
有些家庭非常困难,连这三万都拿不出来,但如果核实情况属实,学校也会减免学费。
尽管三十年后才正式规定义务教育,在这个时代,小学基本等同于义务教育,且家庭负担甚至比以后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