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马帮大队终于来到景栋。
景栋是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城,曾经是掸邦的首府,现在也是东掸邦的中心。
从城外远远地就能看到大金塔。到处是黄墙红瓦的房屋,掩映在棕榈树和椰树中。这是一座极具傣族特色的古城。
历史上,佤族人,泰族人和缅族人先后统治过这里,后来又被英国人殖民,现在又回到缅族人手里。
现在,景栋是缅甸政府军和国民党残军交战的前线,也是金三角鸦片流通的重要通道。
缅甸政府军,掸邦土司,泰国人,国民党残军,土匪,无数股势力在这里汇集,角力。
杨国明和岩温的马帮都有一些货物,要在景栋交货,不过都是普通的山货。之后送往大其力的,就只剩烟土了。
因为只是交易普通货物,不存在安全问题,朱江也没有派人跟着。
而且,朱江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们现在继续穿着原来的国军军服,在这里很不方便。
国军残军现在和缅甸政府军还在作战,被政府军当成国军会带来麻烦。
国军里面还有很多小股流窜的士兵,已经成为土匪,普通百姓也分不清。
再加上朱江本身是从残军部队脱逃的,如果被原来的部队知道了,肯定会惹出麻烦。
更换着装刻不容缓。
朱江叫杨国明到景栋城里交货时,给全体自卫队成员都买一身傣族服装,每个人都量了尺寸。
傍晚时分 ,杨国明和岩温带着人回来了。
货物交接顺利。
看来即使战争,也无法彻底阻断商品流通。
甚至战争时期,与战争相关的物品流通更加频繁,譬如武器弹药和药品等。
杨国明把买来的服装交给朱江。
所有队员换上新装。
买的是傣族男性常见的服装,上装都是无领对襟,下身是长管裤,每个人还有一条白色头巾。
这身服装上身,自卫队员的军人气质瞬间全无,土司家丁形象跃然。
一个个互相指着对方好笑,因没有镜子,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形象。
朱江和杨国明商量下面的安排。
已经交货的马脚子,有三种选择,一是从景栋回家,二是在景栋等待,等其他人交付烟土返还时一起回去 ,三是一起去大其力。
经过商量并与马脚子们沟通,一致决定选择第三种方案,即一起去大其力。
显然所有人都觉得路途不安全,跟着朱江的人一起,心里才踏实。
杨国明和岩温都觉得这样也行,说不定从大其力还可以多带些货物回去。
杨国明对朱江说:“有一个景栋老板,想和你见一面。”
“谁?他怎么知道我的?”朱江问道。
杨国明说:“这个老板姓吴,在景栋的生意很大,我们的山货就是交给他的。他知道我们要送烟土去大其力,就担心我们的安全,我说我们请的有人押运,就介绍了你,也说了路上遇到的事情,他就很感兴趣,想见一见你。当然,去不去你自己决定。”
朱江想了想,觉得自己以后肯定要在缅泰边境一带活动,多认识一些当地人没有坏处,就答应了。
吃过饭,朱江带着朱老三,跟着杨国明一起进城。
景栋城并不大,但非常繁荣。到处可见不同民族的服装,听到不同的语言。
政府驻军,毒品流通,使这里出现了畸形的繁荣。
就像后世,缅北的电诈,给一些地方带来短时间的繁荣,一旦电诈被清除,马上变得一片萧条。
杨国明带朱江来到一个店面,店面很宽,整个建筑是一层的中式建筑,青砖黑瓦。
店面正中是一个大厅,大厅两边是商铺,大厅里面是一个天井,天井四周也是商铺。
从天井进去,别有洞天,原来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院子里里面有树木和花台。
主人在院子里接待朱江。
主人四十多岁的年龄,中等身材,微胖,穿着一身对襟丝绸服装。
杨国明给双方介绍。
朱江和对方握手,笑着说:“吴老板,幸会。”
吴老板说:“朱队长,欢迎。”
声音洪亮。
各自在柚木椅子上坐下。
缅甸的华人尽管还保留着很多华人的习俗,但也不可避免的接受了当地的习惯,譬如,任何场合都是一双拖鞋,吴老板也是。
朱江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缅甸的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都穿着拖鞋。
拖鞋是他们的正装。
吴老板说:“听说朱队长这次要押运烟土到大其力,不知朱队长以前去过没有?”
朱江说:“没有,这条线路都是第一次过来。”
吴老板说:“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不过,朱队长还是勇气可嘉。”
朱江说:“没办法,我们当兵的,吃的就是这碗饭。”
吴老板说:“富贵险中求。朱队长只要把押运烟土这条路走通了,可以说富贵不可限量。”
朱江笑了,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一个人,我手下还有好多人,我得给他们找一条活路。”
吴老板说:“朱队长后生可畏,我很愿意和朱队长交个朋友,不知朱队长意下如何?”
朱江说:“求之不得,以后还需要吴老板多多帮助指点呢。我们以后会经常走这条线路,要麻烦吴老板的时候多的是。”
吴老板说:“好。我在大其力也有一些熟人,你们到时候需要帮助的话,也可以找他们,就说是我叫你们找他们的。”
朱江和杨国明都大喜,连声称谢。
吴老板说:“如果以后朱队长经常来这里的话,我们也可以合作。”
朱江说:“没问题。说实话,我们以后肯定合作的地方很多。我们待在腊戍一带,以后货物流通的主要方向就是缅泰边境,这就注定了我们会经常打交道。”
吴老板说:“那就一言为定,希望你们到大其力一路顺风,等你们回来,我再给你们接风。”
吴老板把自己在大其力的熟人姓名和地址写在一张纸上,交给朱江。
朱江接过纸条,然后和杨国明站起来,和吴老板拱手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