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既然你胸有成算,为父也没什么好说的。对了,公主殿下今日倒是亲自登门了,与你母亲在前厅,应当是你的苦肉计奏效了,她才这么巴巴的赶过来,你可要去见一见?”
李太傅琢磨着,长公主与沈家嫡女同为自己的儿媳妇,倒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他作为男人也能理解,长公主虽成过亲,但那容貌整个大盛都无人可及。
沈家嫡女相貌端庄,是个当正妻的好苗子,可惜食色性也,他能体谅儿子的心思。
公主那般国色天香的美人,若是一直让儿子看得见得不到,只怕这一生都要惦记。
倒不如让儿子一并娶了回来,断了他的执念。
省得往后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祸端。
只是还有一点,李家断是不愿意给旁的男人养孩子。
到时,不管殿下生的是男是女,都得让人把孩子送走。
父子二人心照不宣地定下了娶两个平妻的事之后,李太傅道:“你想好了,今日不见她?”
李临风虽也很是想见王瑶,可想了想,此时见面,不如不见,待殿下同意了娶平妻,一切已成定局,到时候他再与他的阿瑶好好见面。
李临风摇了摇头:“还是不见了。父亲与母亲办事向来稳妥,儿子都放心,儿子就等着好消息了。”
“让人伺候你沐浴更衣,好好用膳,养好身子,大婚之事,定给你办的排场。”李太傅临出门之前,拍了拍李临风的肩膀,此事父子二人都认为不会再有变数了。
前厅,李夫人没想到她快四十的人了,竟让王瑶把她气哭了。
这世上怎会有这般厚颜无耻的女子!
她算是开了天眼了。
可偏偏对方是公主殿下,身份上到底不能不顾忌,李夫人只能吃着哑巴亏,等着李太傅过来再商议。
李夫人已经让丫鬟去催过好几次了,说是李太傅已经回府了,为何这么久了还不过来!
李夫人如坐针毡,已经不敢再随意开口与王瑶说话了,她怕她等不到李太傅前来就要被王瑶的话气地晕过去。
李夫人也是世家贵女出身,从小被教导要尽女子本分,从未听说过公主说的那些大逆不道之言。
身为女子,当以为夫君分忧,处处以夫君为重,夫君和儿子,便是自己的依靠,万事都要以他们为先。
三从,四德更是自小就刻入肺腑。
未嫁从父。
李夫人名叫苏蓉,在出嫁前所有的事,都是听从父母的教导和安排,包括了嫁给从未谋面的李太傅。
虽然李夫人曾经少女时期也幻想过将来嫁给威风的大将军,比起文臣,她更青睐的是身姿健硕的武将。
可她个人的爱好并不重要,婚姻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认为那时的李大人好,给她相看,她便不敢不从。
天下女子皆是这般,在婚姻大事上,不得自主,凭什么她要做那个特殊的,去忤逆自己的父母,还要背上不孝的名头,罚跪祠堂是小,传出去坏了名声是大。
既嫁从夫。
当年李夫人出嫁后,不管夫君何种命令,她都遵从照做,这是她未出嫁之前,父母就对她的教诲。
不光要照顾好夫君的起居,还要辅佐丈夫持家,操持中馈,以及朝中官员赠予夫君的妾侍,还要以主母的大度妥善安置那些妾侍,还要在逢年过节如一尊慈悲的雕像一样对妾侍与妾侍的庶子庶女们关照。
夫死从子。
将来若是夫君走在她前头,她则要听从儿子的安排,继续履行她身为女人,一生的责任。
这就是苏蓉刻入骨子里的三从。
还有四德。
妇德是对女子品德的要求,让女子要守节、要孝顺、更要谦卑。
妇言是对女子言辞的要求,让女子言辞得体、不撒泼刻薄。
妇容是对女子仪容的要求,让女子仪容端庄、持家整洁。
妇功是对女子家务的要求,让女子勤劳,包括在女红、侍奉公婆、教养儿女,家务劳动等。
这些,苏蓉从未质疑过,因为世家贵女,哪个不是在这样的约束下成长,最后成就了一个一个端庄沉稳的主母形象。
而王瑶方才句句都是大逆不道,让她下意识就想捂住耳朵,不要再听那等妖言惑众的话,可到底,还是让苏蓉听进去了几句。
“夫人你的名字,你的儿女们可还记得?自你出嫁后,人们都称呼你为李夫人,连苏氏怕也是在你惹了夫君不快后对你的称呼,你不觉得,这样的你,活着很憋屈吗?”
是人都会有情绪,是人都不可能真的无悲无喜。
在苏蓉的印象里,夫君自从成婚后,就一直称呼她夫人,从未有过亲近的称呼,只有一次与她恼怒,那便是在当年女儿染了风寒半月不见好,婆母担心女儿冲撞了她,让人将女儿送去庄子。
苏蓉放不下还年幼的女儿,想去探望,被夫君斥责:“苏氏!你莫要胡闹,她便是死在外头,那也是她的命!你怎可为了一个女娃娃,将府中责任不管不顾,比起女儿,咱们的嫡长子风儿才是重中之重,这几日天逐渐变凉,你可莫要疏忽,让他染了风寒,耽误了学业!”
后来女儿在庄子上夭折,那是苏蓉藏在心中久久难以愈合的痛。
可整个府上,没有人记得当年那个才不足两岁的二女儿。
如今虽然苏蓉除了长子李临风还有四女儿和小儿子,但她最愧疚的还是当年那个二女儿。
若是她还活着,如今已经成了大姑娘了,应该会和玉之一样是个容貌极好的孩子吧?
苏蓉擦去眼角的泪水,她不能再回忆这些了。
没有人会理解她心中沉疴难愈的伤痛。
所有人,包括她的大儿子临风,也只会觉得她年纪越大越矫情,已经死了那么多年,大家都没有印象的女儿,何至于她这么多年都走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