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终得胜,军改新途临
李明站在金銮殿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一众大臣。
阳光透过琉璃瓦,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坚毅的阴影,更衬托出他那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强大气场。
“呵,想跟我玩阴的?也不看看小爷我是谁!”李明心中冷笑。
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毕竟动了别人的奶酪,肯定会遭人反噬。
但他早有准备,证据什么的,早就安排得妥妥当当。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吴沉率先发难,声色俱厉地历数李明推行新学的种种“罪状”,唾沫星子横飞,仿佛李明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
“李大人,你可知罪?!”吴沉梗着脖子,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
李明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嘲讽的笑意。
他缓缓上前一步,朗声道:“吴大人此言差矣!我推行新学,乃是为了大明之未来,为了百姓之福祉。何罪之有?”
“哼,强词夺理!”吴沉冷笑一声,“你这新学,歪理邪说,蛊惑人心,简直是动摇国本!”
“哦?是吗?”李明挑了挑眉,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那不知道吴大人说的‘国本’是什么呢?是让百姓继续愚昧无知,还是让国家永远停滞不前?”
吴沉被李明噎得说不出话来,脸色涨成了猪肝色。
他本以为李明会在朝堂上惊慌失措、百口莫辩,却没想到李明竟然如此镇定自若,甚至还反过来质问他!
“你……你……”吴沉你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李明可没打算给他喘息的机会,他眼神一凛,语气也变得凌厉起来:“吴大人,我敬你是朝廷老臣,本不想把话说得太难听。但你若执迷不悟,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说着,李明从袖中掏出一叠奏折,狠狠地摔在地上。
“睁大你们的眼睛好好看看,这些都是你们背地里搞的勾当!”李明怒喝一声,声如洪钟,震得整个大殿都嗡嗡作响。
吴沉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颤抖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根本发不出声音。
李明冷笑一声,缓缓走到吴沉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怎么样,吴大人?现在,你还觉得我有罪吗?”
“你……你……”吴沉惊恐地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李明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
“呵呵……”李明轻蔑一笑,拍了拍吴沉的肩膀:“记住,小爷我可不是吃素的。想跟我斗,你们还嫩了点!”
说完,李明转身走回自己的位置,留下吴沉一个人站在那里,瑟瑟发抖,面如死灰。
“接下来,该轮到谁了呢……”李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梅殷肥胖的身躯几乎要将官服撑爆,他皮笑肉不笑地拱手道:“李大人,这兴办新学堂,劳民伤财,国库空虚啊!您这大手一挥,花的可是民脂民膏,百姓们可都指着这点钱吃饭呢!”他阴阳怪气地说着,眼神里满是算计。
方孝孺也站出来,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李大人,这新学的内容,未免太过离经叛道!孔孟之道才是治国之本,你这新学,简直是乱来!”他摇头晃脑,仿佛李明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吴沉更是直接开喷:“李明,你这是欺君罔上!你眼中还有没有皇上,有没有祖宗?!”他声嘶力竭,唾沫星子几乎喷了李明一脸。
李明面不改色,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各位大人,你们说的这些‘罪名’,本官可担待不起啊!”他说着,拍了拍手。
一群衣着朴素却精神抖擞的年轻人鱼贯而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他们是新学堂的学生代表,是李明精心挑选出来的“秘密武器”。
“这位是来自苏州府的张生,他原本家境贫寒,目不识丁,是新学堂给了他读书的机会,现在他已是远近闻名的才子!”李明指着一个清秀的少年说道。
张生向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礼,然后讲述了新学如何改变了他的人生。
接下来,一个个学子代表走上前,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声音清脆而有力,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李明拿出厚厚的一沓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教育改革的成果:全国入学率提升了多少,人才素质提高了多少,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国家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这些数据,都是铁一般的事实,容不得任何人质疑。
他环视一周,眼神锐利如刀:“各位大人,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
梅殷的脸色变得煞白,方孝孺目瞪口呆,吴沉更是像泄了气的皮球,瘫软在地上。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弹劾者们,此刻一个个都像被霜打了的茄子,蔫头耷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皇帝龙颜大悦,对李明的改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李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他走到吴沉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吴大人,下次想搞我,记得先把功课做足了哦……”
解缙激动地冲到李明面前,一把抓住他的手,双眼闪闪发光,如同追星族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李大人,您真是太牛了!简直就是神操作!那些老顽固,都被您治得服服帖帖的!”他兴奋得满脸通红,语无伦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简直恨不得跳起来给李明一个熊抱。
李明淡定地笑了笑,云淡风轻地拍了拍解缙的肩膀:“基操,勿6。”
全国各地,从繁华的京城到偏远的山村,一座座新式学堂拔地而起,书声琅琅,充满生机。
孩子们不再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苦命娃,而是穿着整齐的校服,朝气蓬勃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学堂里,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四书五经,而是算术、格物、天文、地理……
各种新奇的知识,让孩子们眼界大开,求知欲旺盛。
入学人数节节攀升,远远超过了预期目标。
新教育的理念,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角落,深入人心。
大明王朝,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李明站在窗边,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长舒了一口气。
教育改革,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他揉了揉有些酸胀的太阳穴,正准备休息一下,突然,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蹄声急促而沉重,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一个士兵翻身下马,手里拿着一封紧急军报,脸色凝重地快步走进屋内。
“报!八百里加急!边疆告急!”士兵单膝跪地,双手呈上军报。
李明接过军报,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边疆战事失利,形势危急!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炬,望向远方,“看来,下一场硬仗,要来了……”他喃喃自语,语气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宣告一场新的风暴即将降临。
他走到书桌前,拿起笔,眼神凌厉:“传令下去,召开紧急军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