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说:“李积,曹州离狐人也。隋末徙居滑州之卫南。本姓徐氏,名世积,永徽中,以犯太宗讳,单名积焉。”
两唐书里都说徐世积:“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与其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
由此看,用今天的话讲,徐世积就是个富二代。】
“家有薄财,但恰好逢了乱世,所以便散尽家财参与这大势之中,这个李世积俺老张看来也是非常的顺眼啊!”张飞眼冒着闪烁烁的金光道。
当初俺老张卖了自己的祖产追随大哥兴复汉室,不就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吗?
这个李世积也是一个和俺老张一样的富家翁,最后却成为了大唐的大将军,嗯,俺老张也是大汉的将军。
“英雄惜英雄,俺老张认可他了!”
简雍闻言撇了撇嘴,有些不屑的说道:“翼德,你也能上武庙?”
【在《资治通鉴》里写了一段李积曾经的自叙:“十二三岁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岁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岁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旧唐书》又说:“徐世积谓让曰:‘今此土地是公及积乡壤,人多相识,不宜自相侵掠。且宋、郑两郡,地管御河,商旅往还,船乘不绝,就彼邀截,足以自相资助。’让然之,于是劫公私船取物,兵众大振。”
后来,李密逃至瓦岗寨,在李密为瓦岗寨建立功业的基础上,徐世积与王伯当就劝说翟让让位于李密,翟让竟然同意了。于是李密成了瓦岗寨的一把手。
《资治通鉴·隋纪》里说:
“让于是推密为王,上密号为魏公;庚子,设坛场,即位,称元年,大赦。其文书行下,称行军元帅府;其魏公府置三司、六卫,元帅府置长史以下官属。
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亦置长史以下官,减元帅府之半;以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积为右武候大将军,各领所部;”
《新唐书》说:“李密亡命雍丘,积与浚仪王伯当共说让,推密为主。以奇计破王世充。密署积右武侯大将军、东海郡公。”
李密掌管瓦岗寨后,徐世积又献言李密取黎阳仓以招兵,继续壮大瓦岗寨的实力。
《旧唐书》说:
“时河南、山东大水,死者将半,隋帝令饥人就食黎阳,开仓赈给。时政教已紊,仓司不时赈给,死者日数万人。
积言于密曰:“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密乃遣积领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掩袭,即日克之,开仓恣食,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
其后因为瓦岗寨的领导权问题,李密与翟让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李密在其手下的建议下,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李密摆下鸿门宴,用计除掉了翟让。《资治通鉴》上,详细地记载了李密除翟让这一事件的过程。
“翟让司马王儒信劝让自为大冢宰,总统众务,以夺密权,让不从。让兄柱国荥阳公弘,粗愚人也,谓让曰:“天子汝当自为,奈何与人!汝不为者,我当为之!”让但大笑,不以为意,密闻而恶之。
......,密曰:“今日与达官饮,不须多人,左右止留数人给使而已。”密左右皆引去,让左右犹在。......,密曰:“听司徒进止。”让应曰:“甚佳。”乃引让左右尽出,独密下壮士蔡建德持刀立侍。
食未进,密出良弓,与让习射,让方引满,建德自后斫之,踣于床前,声若牛吼,并弘、摩侯、儒信皆杀之。徐世积走出,门者斫之伤颈,王伯当遥诃止之。单雄信叩头请命,密释之。”
李密经过鸿门宴事变后彻底掌握瓦岗寨的大权,无所顾忌的李密,难免有些骄傲,徐世积可能看出李密不似先前,就出言讽刺李密,李密很不开心就让徐世积去镇守黎阳。
《资治通鉴》上说:
“初,李密既杀翟让,颇自骄矜,不恤士众;仓粟虽多,无府库钱帛,战士有功,无以为赏;又厚抚初附之人,众心颇怨。徐世积尝因宴会刺讥其短;密不怿,使世积出镇黎阳,虽名委任,实亦疏之。”
等到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李密就想去黎阳投奔徐世积,结果却被他手下人提醒,小心徐世积会报复李密。
《资治通鉴》说:“密将如黎阳,或曰:“杀翟让之际,徐世积几死,今失利而就之,安可保乎!”
李密细想想,人家说的也有点道理,他一害怕,就改变了战略转移的方向,便带着一两万人西去关中投奔了李渊。】
“李密想当年也是一代枭雄人物,与我家同出于关西八柱国之家啊!”李世民有些感怀的回忆道。
现在大唐里面除了李靖、李世积外,甚至就连魏征、许世宗等当初都是瓦岗寨的人,所以对于李世民的话,往常喜欢杠精的老魏头却恰恰相反的因为避嫌没有接话。
而负责大唐修史工作的总编、大唐的枢相房玄龄,同时老房也是秦王府真正的嫡系核心老人,他的顾忌就少很多了。
老房抚着胡须道:“李密此人是个君子,能容各类的贤士,他当初可是争夺天下的有力竞争者啊!”
李世民听着老房的话,微微颔首,没有动怒,逝者已矣,李密早就成了过去式了,我大唐又不是没有没有宽广的胸怀,更何况我李世民可是千古一帝,区区一点的容人之量还是有的。
老房接着说道:“可惜李玄邃性子骄狂,这是他最大的弱点,也是李玄邃后来失败的主要原因。”
不甘屈于人下,凭什么你李渊一家是八柱国,我李密也是八柱国的出身,就连那大隋、之前的北周,都是八柱国的勋贵,现在你李渊当了皇帝了,我就要当臣子了?
所以李密之前败在李唐手里是因为他的骄狂,后来投降之后又反复,也是因为骄狂和不服!
“李魏公当真是天下豪杰般的人物,光是识人之术就是首屈一指啊!”李世民哈哈一笑,接着道:“我大唐如今柱石般的将军,天幕说的‘二李’不就是他李魏公送来的人才吗?”
【《资治通鉴》:“伯当抱密号绝,众皆悲泣,密复曰:“诸君幸不相弃,当共归关中;密身虽无功,诸君必保富贵。”
真应了李密的话了,李密投靠李渊后,他的手下大多都富贵了,而李密却因不满意李渊对其的任用安排,便又拉着王伯当一起造反,结果之后,李密与王伯当一块被杀了。
在《旧唐书》里记载道:“……未有所属,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
也就是说徐世积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是我认为耻辱的。现在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
他于是派使者致信李密。使者初到朝廷,李渊听说徐世积没有奏表,只写信给李密,颇感奇怪。
待到使者把徐世积的本意告知李渊,李渊才大悦道:“徐世积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纯臣。”
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
又加授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徐世积自此改名李世积。
李密谋反被杀后,李世积请求为李密收葬,李渊也同意了。
“李世积在黎阳,上遣使以密首示之,告以反状。世积北面拜伏号恸,表请收葬;诏归其尸。世积为之行服,备君臣之礼。大具仪卫,举军缟素,葬密于黎阳山南。密素得士心,哭者多欧血。”
李世积给李密安葬完毕后,他彻底心归大唐。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的是李渊本人的能力,在历代王朝之中,李渊甚至要比刘邦还要让人容易忽略。
刘邦被人常常忽视,是因为老刘毕竟只用了七年就从一个地痞流氓完成了到大一统王朝皇帝的过程,这让人忽视掉了刘邦四十八岁还在村口逗狗,五十六岁就在长安未央宫王座上饮酒的事实。
更何况老刘家的政治基因太好了,刘家大汉里很平庸的一些皇帝,他的政治手段放在其他朝代里最少也是一个有为之君的程度。
而李渊其实比刘邦还要惨,毕竟他是真真正正的儿子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完全遮盖住了他自身全部的光芒。
我们话说到原题。
让李世积想不到的是,窦建德拿下了黎阳。
当时李世积率领数百骑兵渡河撤离,但因李盖,也就是他爹,连带着还有魏征和李渊他亲妹妹被俘,最终还是由于其父等人尚在黎阳,所以李世积回到黎阳,窦建德则授其官职。
窦建德将李盖作为人质,仍让李世积镇守黎阳。
李世积想要归顺唐朝,但又担心此举将祸及其父。
他私下与郭孝恪商议后,决定先为窦建德立功,取得其信任,再行图谋。不久后,李世积在获嘉袭败王世充所部,多有斩获,窦建德因此对他颇为亲近。
李世积在取得窦建德的信任后,成功劝说他亲征河南,企图借机将其杀死。但窦建德的妻子产子,他因此迟迟未起程。
李世积既不能袭取窦建德,谋杀窦建德部将曹旦的计划又泄漏。
只得与郭孝恪率领几十名骑兵归降唐朝。
最后,在武德三年,李世积从窦建德处逃往长安,自此李世积成为了大唐王朝的一员虎将,也开启了他建功立业的一生。】
李二:“嗯,李懋功这小子投靠大唐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朕的风头!”
“你小子没想到吧,最后是朕坐了天下,让你当时抢我秦王的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