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俩给我听着,到外面别人要是问起来,就说咱们家吃的是窝头,听明白了么?”
“妈我们知道了,在外面肯定不会乱说的的。”
“还有啊,以后对你们傻叔客气点,他平时还给咱们家资助的。”
“可是他身上确实很臭嘛,我听院儿里的人说,他现在已经不是厨子了,被罚去扫厕所了,难怪那么臭的。”
“那你们也不能当着他的面说,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啊。”
“妈,我们知道了……”
……
前院儿老阎家,最近阎埠贵一直尽量降低自家在院儿里的存在感,就连自己最喜欢的“守门员”工作都忍痛暂停下来了。主要还是阎解成这事儿给闹的,确实影响比较大。
“爸大哥暂时又不回来住,您就把那房子给我和老三住吧,解娣现在是个大姑娘了,我们在家里住着也不太方便。”
“就是啊爸,我二哥说的对,我们两个大小伙子老是跟你们挤一个屋也说不过去啊。”
“对,我也赞成二哥的话,反正大哥也是房子空在那里。”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打的什么主意,你们就是想趁着你大哥不在,你们想把他那房给占了,告诉你们没门儿。”阎埠贵斩钉截铁的说道。
“爸,您不能这么偏心吧?都是您的孩子,不能区别对待啊,再说了我大哥现在都离婚了,房子让我们哥俩住几天怎么了?等他回来我们就让给他。”
“你们搬进去了,到时候还能乖乖的搬出来嘛?”
“怎么不能啊?我们只是借住,再说了您想想,我们大哥现在这个状态,您二老还能指望的上嘛?”
这话让阎埠贵两口子陷入了沉默,阎解成这情况还真不好说,以后说不定还要靠他们来照顾呢。
“那你们得交房租啊,不可能给你们白住,还有一条,等你们大哥回来了,你们就得搬出来。”
“这是自然的,您赶紧把钥匙给我们吧,我们收拾收拾早点搬进去,就不跟您挤一块儿了。”
阎埠贵最终还是选择了让步,把钥匙交给了兄弟两人。
阎家兄弟拿到钥匙之后,乐呵呵的跑去收拾去了,他们计划的第一步已经达成了,成功的租到了房子,阎解娣也跟过去帮忙收拾去了。
看着孩子们都出去了,三大妈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老伴儿,这房子给他们住,到时候想收回来就难了啊,你考虑清楚了?”
“他们话说的也对,解成现在这个状况还真不好说,老二他们既然提出来了,咱们也不能拒绝的太死了,以后说不定还得指望他们呢,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
刘光天虽然是分了房子,但他并没有搬出去住,自己一个人住是比较自由,但是还要自己洗衣做饭,不如在四合院儿里住的自在。
饭桌上,二大妈一边吃饭,一边提醒道:
“光天,我找过王媒婆了,她说明天就带着姑娘到咱们家来,你到时候别忘了把自己收拾的利索点,给人家留个好印象。”
“妈您就放心吧,就凭我现在的干部身份,就这样的条件,找对象不成问题的。”
“就是说,我们学校红小兵的领导都说了,我哥现在在他们厂子里可是先进分子,未来前途无量,什么样的媳妇儿找不到啊。”
刘光天对于弟弟的马屁,表示十分的受用,总算是熬出头了,即便是刘海中还在家里,也不敢再随便动手打他了。
二大妈也是倍感欣慰,本来受老刘事情的影响,周围的媒婆都不愿意给他们家刘光天介绍对象。
没想到刘光天他自己够争气,已经是厂子里的领导干部了,房子也弄到手了,现在万事俱备,就差个媳妇儿了。
……
说到刘海中,他在牢里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他是锻工出身,在厂子里长期干体力活,手上有着一把子力气,再加上平时没事揍儿子玩,手上还是有两下子的。
刚到牢房里的时候,那些老油条看他年纪大,还想给他来个下马威,没想到他手上还有点东西,三五个小伙子都近不了身,最后也没把他怎么样。
现在在号子里面,刘海中也算是没人敢惹的存在了,这一点他还是颇为满意的。遗憾的就是他不是干部了,工作也丢了,家里人到现在都没一个人来看过他。
“唉……”
“老刘你叹什么气?”
“老易,我媳妇儿和两个儿子到现在都没来看过我,不想你家媳妇儿孩子有时间就来。”
刘海中和易中海两个人真的是相爱相杀,在一个厂子里上班,又住在一个四合院儿里,以前都是易中海压着刘海中一头,现在两人住在同一个牢房里面,易中海得靠刘海中照顾了。
刘海中说到这里一脸的落寞,易中海却有点老怀宽慰,之前他一直羡慕刘海中有两个儿子,自己老两口一辈子都没有个一儿半女的。所以他就开始在院儿里物色养老人选。
可惜易中海在院儿里选中的养老人选贾东旭,自己把他收为徒弟,认真教导,可惜他根本不是这块料子,最后因为操作车床的时候分心,出了工伤事故,导致英年早逝。
再后来易中海把傻柱当成了养老的最佳人选,不断的去给他洗脑,让他懂得尊老爱幼,可惜他私藏何大清汇款的事情东窗事发了,导致傻柱现在根本不搭理自己了。
后面自己进来了,老伴儿提议收养个孩子,他一直担心不是自己的血脉会有异心养不熟,所以一直不同意领养。但拗不住老伴儿苦苦哀求,最后领养了她娘家侄子,没想到那孩子这么懂事。
当他第一次来看自己的时候,叫了一声爸爸,易中海彻底绷不住了,老泪纵横。他易中海不是老绝户了,他也是有儿子的人了。
现在一对比发现这个领养的儿子,未必就不如亲生的,看看老刘就知道了。他家易康比刘海中的两个儿子强多了。
“老刘啊,我当时就劝过你的,不要老是打孩子,你老是认为棒打出孝子,你看看现在他们都不肯来看你了。”
“别说了老易,我现在也很后悔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我一直觉得棒打出孝子,咱们那一辈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