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的实在太快,几乎就在一息之间。
正因如此,身后的官兵还没反应过来,李睿便已经被刺穿了心脏。
“李……李大人!”
官兵们回过神后,立即朝着李睿冲了过去。
只不过,他们没跑几步就停下动作,因为这时候周围百姓全站起身,并挡在他们的面前。
那些官兵都被这一幕吓了一跳,百姓相比于他们数量实在太多,一时众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感受到生命的流逝,李睿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吴胜。
“你……你居然敢杀朝廷命官!”
吴胜听后冷笑一声。
“呵呵,杀你又如何?你这种人渣根本不配活在这世上!”
“另外能第一个死在本王手中,也算是你的荣幸!”
既然百姓们已经拥护他为王,那吴胜也要接受这个身份,只有如此起义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现在的他,已然是百姓们的精神支柱,所以必须要拿出‘王’的水准。
李睿还想再说些什么,可他已经没有任何的机会。
心脏被刺穿的他,瞳孔都已经开始涣散。
短短几息过去,李睿彻底没了气息。
吴胜见状拔出长剑,接着毫不犹豫又挥出一剑,将这家伙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与此同时,那些被拦着的官兵,因为被百姓们给挡住了视线,所以完全不清楚李睿现在怎么样了。
但刚才他们可都亲眼看到,李睿被吴胜用剑刺穿了心脏,大概率是活不成了。
一想到这,官兵们都有些慌乱了,于是纷纷拔出腰间的长剑。
“你们这群贱民要做什么?难道是想造反吗!?”
他们狠厉瞪着阻拦的百姓,原以为这样做能威慑住,眼前这些不知死活的贱民。
谁曾想,接着他们口中的贱民,不仅没有任何让步的动作,甚至还一脸冷意的瞪着他们。
就在这时,陈广从人群中走出。
“造反?不,我们是起义!”
话音落,周围百姓眼神更加坚定,那些官兵甚至都不敢与之对视。
但因身后有大武撑腰,所以官兵中还有一些胆子比较大的人,特别是李睿曾经的狗腿子张雄。
虽然他的名字叫张雄,但身材却完全不是威武雄壮,反而个子非常的矮,甚至比二虎还矮半截。
可现在他神情无比的狰狞,似乎对李睿被杀的事情非常气愤,指着陈广等人怒道。
“你们……看来你们真是活够了,居然敢杀害朝廷命官,并蓄意联合谋反!”
“你们可知此举罪无可恕,到时你们没命就算了,还会连累你们的家人!”
张雄虽然是看着非常的别致,但不得不说他脑子转的非常快。
在这种时候居然还能想到,用家人的性命威胁周围百姓。
可他并不知道,在场百姓都被洗过脑了。
他们坚信只要跟着吴胜王,就可以存活下来,就能解救他们的家人,以及今后推翻大武的暴政,过上富足的生活。
见百姓不为所动,张雄心里也是暗道不妙,没想到这些人如此团结。
这下他打算改变策略,因为仅凭他们这点官兵,完全不可能硬拼得过这么多反贼,即便他们手中有武器。
所以,张雄准备想办法离开这里,然后将实情给延县的县令汇报。
这样就能调来更多的官兵,将这些造反的家伙一网打尽。
收回思绪,就当他示意身旁的官兵,一同慢慢向后面退时,一个黑球从半空中朝他们砸了过来。
张雄下意识接着,等看清手中的东西时,他脸色瞬间被吓得惨白。
“李……李大人!”
没错,他手中捧着的就是李睿的脑袋,随即他赶忙将其丢了。
就在这个时候,前面百姓让出一条路,吴胜从中走了出来。
陈胜见此,立即开口警告那些官兵。
“你们要是放下武器,我们大王说不定能饶你们一命,不然全都要死!”
声音落地,张雄第一个给跪下了。
被吓傻的他开始不断求饶,李睿的惨状变成他的心理阴影。
其他官兵也是纷纷丢下武器,然后乖乖的投降,因为他们看到吴胜等人早有准备,提前让人封锁了他们逃走的路。
之后,吴胜和陈广没打算高调杀向延县内部,而是打算明日说服一些有志之士。
不过就在当晚,延县的几个寺庙里,同时响起了尖锐的狐狸叫声。
“大楚兴!吴胜王!”
……
翌日。
北境大秦这边,依旧是一切如常。
这就是大战前的宁静,甚至给人一种风平浪静的错觉。
但李易相当清楚,匈奴的五十万大军在赶来的路上,其他势力或许也有所行动。
“现在的局势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李易一边和身旁的聂莺说着话,一边奋笔书写着什么。
其实,他对敌军来袭没任何的担忧,因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在李易看来,哪怕北境所有势力联合又如何?他照样有办法将他们击溃。
因为他们一切都是为了利,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所以这些人根本对大秦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胁。
他们大秦该做的准备,李易昨日已经吩咐下去了。
因此,今日的他相当之悠闲,如今正在望月台上书写诗词,陶冶情操。
事实上,他这么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将前世所学的汉文化,在这片大陆发扬光大。
现在无论是在北境,还是其他地域,他们各国和部落文化都不同,有些甚至连语言都不相通。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强行用武力逼迫他们归顺,但之后他们各势力的人,还是无法相融在一起。
这样的话,他们会有再次分裂的隐患。
为了防止这种隐患出现,李易打算慢慢改变这些势力的文化。
诗词其实也只是汉文化的一部分,今后他还会在吃、穿、技等等方面,给他们灌输汉文化。
不过,现在想那些还是过早,毕竟还没让这些势力都归顺。
他打算先让诗词等汉文化,在这片大陆流传起来,这也算是先开个头。
一旁的聂莺,看着李易认真的模样,此时也好奇他究竟写了什么诗。
她一直以为李易只是个武夫,从来没想过对方会写诗。
只是由于她抹不开面子,所以不好上前看,要知道李易在写之前,她可是说了不少的风凉话。
就在她尝试上前看时,一阵风突然刮过,刚好将李易手中的纸刮掉在地。
“我来捡吧!”
聂莺看到了机会,于是连忙弯腰去捡。
可就在这时,她看到上面一句诗!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