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二个阶段,开始组装四根屋脊,提前处理好榫卯结构,也就是把连接的三段都锯出不同方向120度的榫头。
先用吊架安装好两根横向屋脊,安好后全部用钉子固定一遍。然后用两根稍长的圆木来安装斜边屋脊。
虽然做屋脊的木材选择的是略细一点的木料,但是鲁斌还是在每一个角上都做了三角支撑。
看似简单,四根屋脊的安装却花费了两天的时间。主要是一个人干活的难度系数简直呈几何式递增,一直得跑东跑西、爬上爬下的。
不光要测量大小尺寸,还得加工榫卯、又要操作吊架一点一点把木材抬到合适的高度。
配重箱里的石头搬进搬出,固定好高度又得用牵引绳把木材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最后还要爬上去安装。
期间不敢有一丝马虎,毕竟吊起来的米头可是有四五百斤,万一砸下来人当场螺旋升天,还是没人收尸的那种。
如果不想成为穿越者的耻辱,成为第一个因为盖庇护所被砸死的反面教材。
就得每一个工序小心谨慎,特别操作简易吊架的时候,每使用一次都要检查绳索的固定情况。
其实但凡多一个人帮忙的话,绝对事半功倍,这还是结构简单的北欧木屋。
如果是脑海中的中式建筑图纸,那么估计野人都摸到家里了还没住进屋子呢。
此刻终于能理解为什么鲁滨逊对待星期五那么耐心了,真不是因为坤情啊!这说明荒岛求生一个工具人是有多么的重要!
果然人只有放在同样的境地才能产生共情,吐槽归吐槽,房子还是得继续盖。
先是钉了一些手臂粗细的横梁在屋脊上,然后直接在房顶铺设一层帆布,这也是现阶段最好的防雨材料了。
最后在上面钉满横向木板,从低到高、一块压着一块,雨水可以沿着木板往下滑落。
后面为了增加屋顶的使用寿命,可以想办法再盖上一层茅草或者直接烧制一批瓦片。
最后就是墙壁了,这也是最费力气的一步,每根原木两端都要开出半圆形凹口。
然后就是码在四根立柱里写“口”字,先码一横再码一竖,每一根原木的凹口都要卡住下面左右两根原木,然后依次往上叠加。
没点耐心和力气真的干不好这活儿,这种结构的屋子笨重费料、盖起来吃力不讨好。
北欧流形这种结构是因为一整根原木的墙壁比较厚可以保温,然后就是结实,一般的积雪难以压塌房屋。
当然鲁斌追求的肯定是后者,毕竟处于随时有可能刮台风的海岛,说不定哪天刮起台风来房子都给吹跑了。
虽然营地处于背风坡,但是凡事总怕意外。一个人生存最恐怖的就是意外。
而且记得原着里还有地震的描述,木质结构抗震系数完胜其他建筑。
更何况为了盖墙壁准备的木材每一根都有20公分以上的直径,鲁斌自己手里的武器都打不穿墙壁。
除非有人直接拉过来火炮对着轰,那还想啥呢?直接开门迎闯王啊……
———————————————
雨季的天气真的变化无常,经常性的暴雨使得鲁斌的时间非常的碎片化,盖房子的进度也被严重滞后。
断断续续盖到到8月底,,房子终于快要完工了,整座房屋大体框架、屋顶、墙壁已经完成。
剩下的就是细节了,鲁斌不打算给房子开门洞和窗户,这样会破坏房子的结构性,墙壁四四方方的,两边多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墙面还是空的。
可以利用这里做两个窗户。
至于门,直接在地板上靠近山洞的一侧锯开一个一米见方的洞,做了一把可以抽拉进去的梯子。
虽然进出房子不太方便。但是安全性高哇。谁要敢爬上来露头就是一下。
“呃、放火的话就当我没说。。”
又用了两天的时间把两边漏风的三角形用木板钉住,留了两扇向外翻盖的窗户,并且用亚麻布做了两扇纱窗。
鲁斌迫不及待地把家具被褥摆放了进去。这一个月睡山洞实在是潮湿到不行,再继续睡下去容易得风湿病。
……
“人生拥有的第一套房产居然在这鸟不拉屎的荒岛上,还特么是17世纪的荒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