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佩服教主的豁达。”
这次毛小易是真心实意的恭贺,绝没掺杂任何一分的虚伪。
教主这么做既改变了天下的大势,又不会整垮大乾,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果吧。
因为毛小易是一个聪明人。
所以聪明人之间最好把话都说开,你藏着掖着对方反而会多想。
大乾主宰沉浮三百多年,此时还是很得人心的。
虽然那些世家把百姓都霍霍的不成样子了,但他们依然对大乾如同初恋,打骨子里还拥护着她。
这就好比原来的大明。
他们也是把百姓都霍霍的不成样子了,最后甚至大明朝都亡了,依旧有很多人为了心中的信仰去前仆后继的赴死。
这是激昂亦是悲哀。
如果当初那些官僚能好一点,不那么自私一点,或许结局就不一样。
“我是一个俗人,没什么大志向,或许以后也给不了你高官厚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依然愿意加入黄天教吗?”
“属下愿意。”
“好,那本教主就收下你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既然李岩对毛小易如此的推崇备至,秦霄自然也是见猎心喜的。
再加上刚才又对毛小易的一番考核,秦霄心中基本已经确定,毛小易绝不是一个贪图富贵的人。
如果是贪图富贵,他刚才就一定会极力劝说,而不是犹豫着替大乾皇帝开口。
心中有家国,说明这人并不是奸邪之辈。
当然,也只是证明了他不是奸邪之辈而已,监视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过了监视期,秦霄才会给他安排职务。
“你先下去吧,我跟李渠帅还有点话说。”
“是,属下告退。”
毛小易走后,秦霄跟李岩交代了考核毛小易的一些过程,同时还给了他一道密令。
如果毛小易能通过考核,那就任命他为北路渠帅,让他去北方发展。
如果考核不通过,那就只能边缘化了。
安排完事务,秦霄又让人去把树根和大毛叫来。
之前是因为人手不够,树根和大毛两人一直在帮助秦霄交接消息和处理情报。
不过既然如今已经有了孙宁接手,那两人自然就空了出来。
经过这一年的培养,两人也终于可以出山了。
树根和大毛来了之后当即对秦霄行礼。
秦霄拿出一块令牌说道“柳树根、柳大毛听令。”
“属下在。”
“本教主现任命柳树根为南路渠帅,柳大毛为副渠帅。你二人领命之后,领教众渡淮江南下,在那里把南路给本教发展壮大。”
“是,教主。”
两人领命之后匆匆离去。
四路渠帅如今已经齐三,只待毛小易能通过最终考核了。
四路渠帅分东西南北四路发展,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是秦霄的保命之招。
计划安排毛小易为北路渠帅,是因为他对北境熟悉。
在那里的主要任务不是反世家,而是针对边疆异族。
边军虽强,但难免大乾的昏官不会出什么昏招。
一旦边境有危险,他北路的黄天军就可以顶上。
什么攘外必先安内,这简直是狗屁。
在大乾内部打打,那是兄弟之争,是为了分蛋糕。
但如果异族打进来了,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是真的有亡族灭种的危险的。
蛮夷亡我之心不死,如若入境天下诸军共击之。
这是秦霄对所有黄天军下达的第一准则,所有黄天军都必须遵守。
安排毛小易为北路渠帅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至于树根和大毛的南路大军则是需要隐藏起来。
与北方不同。
大乾的南方一直都是歌舞升平的。
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灾祸,也没有什么海上蛮族过来扰边啥的,十分的安稳。
南方一直是大乾的粮仓。
之所以安排他们两人去,除了在那发展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采粮。
虽然有屯田制度,但当雪球滚到一定大的时候,中间必须要有一个缓冲。
粮食需要一年才收割,你不可能一年都不吃饭吧。
当然除了采粮之外,也是在为日后拿下南方做准备。
总之,先去潜伏在那里的好处多多。
秦霄没理由不这么做。
一月时间匆匆而过。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份。
难耐的酷暑仍抵不住心中的冰凉,
因为张尘回来了,他带来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陛下,北境蛮夷六国合计总兵力约四百万将于今年年底入侵我大乾,请陛下早做决断。”
“什么?!”武曌惊讶的站起身“消息证实了吗?你是如何知道他们要入侵的。”
“陛下,消息微臣已经证实过了。”
随后张尘把出使突厥和匈奴的情况都一一说了出来。
就如同当初说给扬清听一样。
只不过现在表述的与当初稍有点不同。
这次他加上了扬清的判断。
“陛下,如此林林总总,无不透露出蛮夷想要入侵我大乾的决心。”
“如若不是这样,他们不会做出如此异常之举。”
“如若不是这样,他们不会如此频繁的联合异动。”
“所以经微臣分析,江宁郡传来的情报应该是真的,突厥和匈奴真的要入侵我大乾。”
听完张尘的判断,朝堂上传来一片惊呼之声。
能做到如此的高官,他们中又有哪一个会是蠢人。
“怎么办,怎么办?四百万大军啊,我大乾如何能抵挡。”
“陛下,要不迁都吧。前段时间听江宁郡的郡守说他们正在大规模的组建水军,我们把都城迁到江宁,有着淮江的阻隔,突厥和蛮夷肯定进攻不过来。”
“是啊,只有迁都才安全。”
有大臣想跑,自然也有大臣反对。
“胡说八道,敌军尚未进攻,我们就忙着迁都,你们这是要将大乾的半壁江山送与蛮夷吗?这与罪人何异?本官坚决反对迁都。”吏部尚书王端瑞站出来大声呵斥说道。
“对,我等绝不迁都,我们要与蛮夷决战于北境之外。”
听着朝堂上乱糟糟的犹如菜市场,武曌怒吼出声“都安静点,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人家都还没打进来呢,你们就慌成了这样,哪有我一点大乾重臣的样子。”
随后武曌看向上官博问道“丞相,你有什么主意?”
上官博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微臣不赞同迁都,我边军还有一百二十万的兵力,如若再加上各郡的驻军以及世家的私兵,我大乾的兵力可达到五百万以上。我们与蛮夷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在这里上官博没有刻意提及玉京的三十万京军以及五万的神武军。
因为这三十五万人是需要留下来拱卫京都的。
上官博等北方官员肯定是不愿意跑的。
他们的基本盘就在北方。
如若跑到南方去了那不等于寄人篱下了?
这等骤然之间的巨变,让他们如何能接受得了。
上官博不愧是文官大佬,他的话一出立刻就获得了大部分文官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