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
“割让燕云地区作为报酬……这确实让人无法不心动。”刘邦评价道,即使没有明确说明最终到底割让多少,只一个燕云的名头也很值得。
萧何也认为燕云地区对契丹而言极为重要:“就像是匈奴,仅仅聚集起部落还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完善的文化体系、农耕、以及冶铁等方面技术。”耶律阿保机作为开国皇帝,将契丹从部落转向国家,已然是超出了其余人一大步。
但仅仅转变成国家可不够,先前在唐末相关中可是提到过,虽然唐朝四分五裂,但对外战争的胜率可并没有降低——此时契丹自身的力量,并不一定能够对中原王朝造成较大威胁。
那什么是让契丹变成日后可以让宋朝北伐无功的辽朝?燕云就是一大关键。
想到这里,萧何不由对契丹如何处理燕云地区感到好奇:“燕云虽然地处边疆,但到底身为汉地,契丹想要达成日后的状态,必然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治理方式——他们的制度究竟如何?”
在场几人都打算看看刘邦的想法。
结果却发现,刘邦完全没有回应。
转头看去,就看到刘邦一副瞠目结舌的模样盯着神迹,不等众人开口询问,他就吐出了话语:“与此相比,父子之名——?父子之名???”
刘邦简直不相信自己听到的,更不愿意相信自己从这句话推测出的结果——这叫不重要吗?这、虽然好像确实没有比燕云地区更重要,但也不能算是次要吧?
你石敬瑭疯了吗?脑子里哪根弦搭错了?用燕云地区换来契丹出兵——已经够丰厚、够诚意了,怎么还来了个父子之名?
刘邦可不觉得这个父子之名会是石敬瑭父、耶律德光子,只可能是石敬瑭奉耶律德光为父,也就是石敬瑭奉契丹为父国——你搞个兄弟关系不行吗?怎么就上升到父子了呢?
我大汉,最多也不过和匈奴约为兄弟,谁会想着给自己找个“父”?名与器不可假人,这父子之名也算是名啊。
吕雉、萧何等人对此也哑口无言,一方面,他们觉得这件事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讲,他们也不理解石敬瑭非要来一套父子关系的做法。
唐朝,贞观年间。
对于石敬瑭的这一行为,李世民等人同样充满迷惘。
李世民喃喃:“如果石敬瑭是汉人,那朕实在无法理解,他怎么会想到要付出如此名分、以及后续的地位?如果石敬瑭是外族……那他们外族对于父子之类的名分这样不在意吗?”
要知道,父子和兄弟可完全是两码事。父,是可以命令子的,子对父则有着各种义务。
而皇帝之间约为父子或者兄弟,可不单单是口头上多个称呼,与约定关系相伴随的,是各种条件条款,而基本都是由弱势一方承担。
没错,皇帝之间。这一次后唐灭亡,石敬瑭难道不会称帝吗?
【而李从珂也收到了石敬瑭和契丹结盟的消息,就催促此时正在围攻太原的张敬达加快速度,务必要在耶律德光来袭前解决太原的问题。】
【但石敬瑭毕竟是一员骁将,有征战多年,太原又是他经营多年的地盘,本身又是关键要塞,于是,直到耶律德光率军南下时,张敬达依旧没能破开太原城的防御。】
【九月,耶律德光亲自率兵五万南下援助石敬瑭。行军速度很快,二十一日,到达雁门关;二十二日,驻扎在忻州;二十三日,就驻扎到了太原。二十四日,休整完毕,耶律德光就派人去向石敬瑭传话:“朕兴师远道而来,当即与卿破贼!”】
【石敬瑭倒没打算这样急迫,可能是他觉得太原依旧能够坚守,也可能是展示自己没有催促的意思,收到消息后也派人向耶律德光传信,说不着急,敌军还是挺强大的,等到明天大家商量一下再打也不迟。】
【但他的信还没来得及传到耶律德光手中时,契丹军队就已经和张敬达军交战起来。】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对张敬达这一战的结果并不看好。
从目前的内容来看,别的不好说,但耶律德光的军事水平还是有的;而张敬达的后唐军队围攻太原城多日,就算能够达成轮换休息,那也已经是一群疲惫之师。
而张敬达等后唐兵马的情报水平不知如何,若是只知道耶律德光的契丹军队将要来袭,却不能确定时间,那很有可能变成猝不及防的情况——而一方军队急行军抵达战场、趁着敌人阵势不整的时候来一场快速作战,随后取得胜利的例子还少吗?
他刘彻的眼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卫青道:“此时正应当谨慎,稳扎稳打,不可冒进——在没有完整的情报、敌军猝然来袭的情况下。”当然,优秀的将领可以边打边观察,并且调整作战方案以获得胜利。
霍去病自信笑道:“当然,若是他们有臣这样的将领在,也可以分给这样的将领一支兵马。”然后就可以让这人自行发挥了。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对张敬达的举措并不满意:“轻敌冒进,以至于被辽太宗埋伏截杀,兵力溃散;随后收拢兵马后,在仍有一定作战能力的情况下,死守营寨,没能做出合适的决断。石敬瑭最终能顺利灭亡后唐,也有他的原因。”
先是没有扼守住附近的险要之地,又冒进中了埋伏,导致大败;随后在还有其他可能的情况下,迟迟不能决断,只是固守——若是当时做了其它决定,还会如此吗?
不过,这里还有两个老熟人参与了战斗。
【耶律德光并没有直接上去就与后唐军队开战,而是先设了一个埋伏,打算诱敌入伏。】
【他将契丹主力埋伏到了汾河弯弯曲曲、后唐军队看不到的地方,自己带着三千骑兵出现在后唐军队面前,与对方交战,边打,便慢慢后退。】
【而后唐军中现在领兵在前的是高行周和符彦卿,二人见到契丹军队退却,选择了追击,逐渐被引诱到了埋伏圈中;而另一边的张敬达和杨光远还在西边列阵,双方交战时他们阵势未整,无力援助,相反还被契丹其余兵马攻击。】
【等不到支援的高行周和符彦卿因中了埋伏,军队被从中截断,首尾不能相顾,最终只能放弃陷于埋伏的士卒,先行撤退。】
【此战后,后唐损失万余人,丢弃的兵器盔甲更是不计其数。】
【而撤退的张敬达等人并没有就此直接撤出太原范围,而是回到了驻扎的地方,也就是晋安寨(太原市晋祠镇)。】
【随后,耶律德光就和石敬瑭一起合兵包围了晋安寨,让晋安寨与外界断绝联系,后唐的援兵也没有任何方法与之相通。】
绿的是契丹,粉的是石敬瑭,深一点洛阳和西边来的红是李从珂,浅一点东边来的红是张敬达,黄的是赵德钧
辽朝,会同元年。
耶律德光想起自己最终答应石敬瑭出兵后唐的事情,就觉得心神大悦。
这个决定可以说是自己登基以来最正确的决定之一!若不是抓住了如此良机,虽然也可趁着后唐混乱之时夺取一部分燕云地区,但哪有这样得来的全面、又不费工夫呢?!
在太原解石敬瑭之围、和后唐交手的那一战,可不算困难,也不算复杂。
——说实在话,他也没有想到石敬瑭能付出这么多东西,只为了换取大辽出兵。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治理燕云地区,才能让它们发挥最大价值呢?
耶律德光看向自己的心腹大臣们:“你们觉得,鲁国公等人提议的以原有汉制治理,如太祖一般不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将契丹人和汉人分治的方法如何?”
对了,还有图鲁窘,当时他的父亲五院夷离堇敌鲁古在这一次战役中战死,自己当时让他继承了夷离堇一职,随后他也一直骁勇善战、忠心耿耿……是时候给他升任了,北院大王……
秦朝。
嬴政对于神迹中那句“没有任何办法与之相通”不置可否:“当真没有任何办法和可能进行联系吗?”他冷笑,“朕觉得,那后唐的人心恐怕早就散了,不少将领估计各自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才对。”
虽然神迹并没有细讲过这五代十国,但只从名字判断,也能想到这样一个时期,国家交替会是何等频繁。
而这样频繁的国家更替,除去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外,各国内部的动乱估计也是重要原因——李从珂本人上位就并非常规正统,他除了养子这一身份,同样有着领兵将领的身份在。这难道不能算作一种榜样?
若是仅有他一人也罢,但是同样作为节度使镇守一方的石敬瑭也反了!有了这样的例子在眼前,这些唐朝转折之后一直手握大权的将领们难道不会有一点想法?
特别是,李从珂显然压制不住他们;而后唐,还不如唐朝一般有点正统光环在。
朝臣们对皇帝这番见解纷纷赞同,别的不说,约定援助、结果各怀鬼胎的情况,在战国时期还少吗?
【在击败后唐军队后,耶律德光就和石敬瑭正式会面,“论父子之义”。】
【石敬瑭还顺便问了一下耶律德光,为何您远道而来、士兵疲敝,却能战胜敌军?】
【耶律德光便道:“始我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不可得进。使人侦视皆无之,是以长驱而深入。我气方锐,乘此击之,是以胜之。”
原本还以为后唐军队会把控住雁门关的各条道路,让我们无法前进,结果没有;而我契丹虽然远道,但士气正隆,自然能趁此击败后唐。】
【随后,双方就合围了张敬达部众。这一围,就围了八十余天。】
【十一月,耶律德光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后唐眼看着就要散了,石敬瑭会获得最终胜利,于是对石敬瑭道:“我三千里赴义,事须必成。观尔体貌恢廓,识量深远,真国主也。天命有属,时不可失。欲徇蕃汉群议,册尔为天子。”】
【石敬瑭自然愿意,在十月初九,耶律德光就已经册封石敬瑭为晋王,如今正是更进一步的时候了。】
【十一月十二,耶律德光正式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国号晋。】
【随后,石敬瑭再次和耶律德光确认了交换条件:将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并且每年输送丝帛三十万匹。】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一点也不想看到这段历史,这段一想起来就让他怒火冲天的历史。
割让燕云还不算,还要每年向契丹上交三十万匹丝帛!这不是臣属上供,还能是什么?而且,说是每年三十万匹,但这只是纸面约定,实际落实的时候呢?契丹难道不会每年多要点?
这些东西,最终还是落到了后晋统治地区的百姓身上啊!
赵德芳想了想:“这不就是神迹中,那个大宋交给辽国的岁币吗?”石敬瑭这个每年输送布帛,和岁币有什么区别?
他没提还好,一提,赵匡胤更生气了——“石敬瑭是什么东西,他交岁币也就罢了,朕的大宋怎么能走到给辽国交岁币的地步?!赵光义生了一群什么玩意儿!”
不过,或许是自从神迹降临以后,经过了大量的锻炼,现在赵匡胤看到这些事情,虽然依旧愤怒,却不会因此激动过头而晕过去了。
唐朝,贞观年间。
虽然并不对宋朝抱有太多好感,但李世民等人看到燕云地区就此割让,也同样不满。
“辽太宗确实对辽朝意义重大。”这点他们承认,毕竟辽朝在此时得到了燕云,“但是他说什么石敬瑭‘识量深远,真国主也’,不过是因为石敬瑭让他们获得燕云而已。”
石敬瑭算什么?就算他确实征战有功,但他的行为已经让他先前的功劳全部消除掉了!
而且,想要当皇帝,这没什么,可你的皇帝确实被耶律德光“册封”而来——除了属国外,哪家正统天子,是被他国皇帝册封?
不提什么胡汉之别,只石敬瑭的皇帝之位并不是自立,而是被他国天子册封,就足以将他的“皇帝”头衔等同于低于其他皇帝!
【而在张敬达被围的八十多天里,李从珂并不是无动于衷,相反,作为确实征战过的人,他对于战况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了解。】
【在收到张敬达被围前的求援后,李从珂就立刻调动兵马,令彰圣都指挥使符彦饶率军屯河阳(河南孟县),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率军趋榆次(山西榆次),卢龙节度使赵德钧率军出代州(山西代县),耀州防御使潘环率兵出慈州(山西吉县)、隰州(山西隰县)。】
【但他也清楚,这些人中并不一定会全力救援,于是又自己亲率三万兵马,出洛阳,往河阳奔赴。】
【到河阳后,李从珂又命枢密使赵延寿率兵两万到潞州(山西上党)督战,又命赵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以赵延寿、范延光为河东道南面、东南面行营招讨使,想要形成犄角合势,以解晋安寨之围。】
【想法很好,但是他的将领们却不是这样想的。】
【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赵德钧,以及他的养子赵延寿。】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疑惑和迷茫:“所以,这又是养子?这个五代十国,到底有多少养父养子?”
——————
——————
图鲁窘,也就是耶律图鲁窘,辽朝将领,其父敌鲁古在后晋灭后唐中战死,继承父亲职位,会同元年,改任北院大王。
赵匡胤的熟人,就是高行周和符彦卿,高行周一直到了后周,他的儿子高怀德是北宋开国功臣,娶了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
符彦卿本人就是北宋重臣,符家历代出仕,他两个女儿嫁给了柴荣,一个嫁给了赵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