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看着元朝的争端陷入了思考。
他想起了蒙古国时期蒙古内部大汗继位的更迭——虽然神迹只是讲了窝阔台和贵由,但随后透出来的口风也讲到了蒙哥,这几个可没有一个能算得上是中原称道的顺畅传承。
而忽必烈本人的继位,看起来也不大正常——理论上,蒙古的那个什么忽里勒台应该是要得到所有蒙古宗王功臣承认才算数的吧?可既然得到承认,那忽必烈为什么还要派遣王公和将领前去边境抵御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
显然,忽必烈在登基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也必然不是那种像是理论上的忽里勒台诸王认可的情况。
而再往前,成吉思汗倒是得到了蒙古诸王的认可,但是在他之前蒙古可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那么……能不能从这个方面入手,借此尝试让蒙古内部出现混乱,或者顺着有可能出现的混乱,插手到蒙古内部之中?在蒙古入侵大宋的时候,还能否用这个方法呢?
——而对于元朝,从他们二十多年换了数个皇帝的情况就足以判断出,元朝上层、朝堂诸王之间的混乱和无序。
秦朝。
嬴政对于这样的发展也不奇怪,这种争位的事情,自王权出现以来就没有少过。
但是他却注意到了一个问题:答剌麻八剌一系,爱育黎拔力八达及其母答己王妃贬至怀州,却没有提到长子海山,那么海山这个怀宁王大约还是如同其他诸王一般镇守一方。
那么,在这场争斗中,答剌麻八剌一系实际上就可以存在两个动向。
纵使卜鲁罕试图截断海山一系与朝廷中枢的联系,但是铁穆耳驾崩这件事可是难以隐瞒,况且,右丞相哈剌哈孙也绝不会让海山一系失去朝中和宫廷的消息。
【面对即将可能出现的混乱危局,卜鲁罕也还是比较果断的,她直接下旨切断通往漠北的驿路,同时密谕通政院关闭城门,中断与外界联系。】
【但是她并没能防住一心想要拥立海山一系的右丞相哈剌哈孙。】
【哈剌哈孙已经猜到卜鲁罕可能采取的封闭城门等措施——这完全属于常规做法。因此,为了能够及时通知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消息,他在获知铁穆耳驾崩的消息之后就第一时间派人前去送信。】
【当然,卜鲁罕的速度也很快,因此,此时她的封闭联系的密谕也已经下达。】
【这时候,就是其他听从哈剌哈孙的意见、或者本身站在海山一方的朝臣发挥作用之时了。】
【当时担任两城兵马都指挥使事的是阿沙不花,他的弟弟康里脱脱就是此次的送信人,而阿沙不花得知卜鲁罕下达的命令后,立刻联合同知通政院事察乃,将手中驰驿文书的日期改到了卜鲁罕下令之前,才让康里脱脱成功出城而去。】
【随后,为了拖延时间,哈剌哈孙收藏京城百司符印,封闭府库,称病居于家中,拒绝处理任何公文,直到收到消息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和答己王妃到达都城附近。】
明朝,洪武年间。
虽然说哈剌哈孙这一系列行动做的颇为得当,把控住了方方面面,为海山将来的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稳住了京中局势,同时还避免了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宗王登基为帝……
但是朱元璋还是非常不喜欢这个哈剌哈孙,看他极为不顺眼。
作为右丞相,还不是唯一的丞相,哈剌哈孙就能做下这一系列事情,掌握整个都城的局势,将本来不能送出的消息送出去;又在本身并非宗室、身边也没有宗室的情况下力抗皇后,还能以臣子的身份收藏京师百司符印,封闭府库,并抗命不处理任何朝政……
朱元璋在心中报以冷笑。
一个右丞相,就能有如此权势,如此左右朝局的能力,如何不让他不满?
若非丞相,不,丞相之一的力量能够大到此等地步,他又何必要废除丞相这一官职,取消这一职权?
他继续在心中冷笑,呵,要他说,元朝之所以能出现二十多年换上八个皇帝的惊天情况,最终得以长期在位的元顺帝时期也同样朝中一片混乱,和丞相掌握的权力过大也脱不了干系!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摇头,刘启疑惑地看向他。
看着刘启的眼神,刘恒笑了:“不是哈剌哈孙短时间内压制住了整个都城的事情,而是……他一直坚持不办公,直到爱育黎拔力八达和答己王妃到达都城附近?”那说明,在这个时候,海山可是还没有过来呢,“朕觉得,这场争斗还没那么容易就结束。”
刘启有些惊讶,但仔细一想父皇的思路也没什么问题:“要真是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之间还会发生矛盾,那元朝后续的皇位传承……也不怪能换那么多个皇帝了。”
【二月底,爱育黎拔力八达与答己王妃到达都城附近。】
【此时,阿难答已经到达城内,而支持他的左丞相阿忽台、平章都马辛、前中书平章伯颜、中政院使怯烈、道兴,诸王明里帖木儿等已经定下计划,在三月初三,共推卜鲁罕“垂帘听政,立安西王阿难答”。】
【这一消息也自然被哈剌哈孙获悉,经过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其他大臣们商议,众人都认为“先人者胜,后人者败”,因此他们决定抢在卜鲁罕和阿难答动作之前发难,夺取先手。】
【而哈剌哈孙这边的商议,阿难答一方却并不知晓,这也注定了他们接下来的结局。】
【在卜鲁罕等人定下的日期前,爱育黎拔力八达抢先一步,与诸王秃剌等率卫士入宫,发动突然袭击,抓住了左丞相阿忽台、阿难答、明里帖木儿几人,并且清洗了所有阿难答一系在朝中的支持者,又将阿难答和卜鲁罕幽禁起来。】
【接着,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监国名义掌权,遣使北迎海山。】
【与此同时,远在金山一线(阿尔泰山)的海山也在三月初东返,到达了故都和林,召集漠北诸王勋戚举行大会,诛杀了支持阿难答的宗王也只里,得到了漠北诸王的认可。】
【接下来:甲.海山回到都城,召开忽里勒台大会顺利即位
乙.海山回到都城,但没有顺利即位,忽里勒台中还有人并不认同他
丙.海山回到都城前,就有人想要拥立他人,产生了一定风波,最终海山登基即位】
元朝,至元年间。
忽必烈眼皮一跳,神迹的这三个选项……如果不是甲,那就只能是丙。
如果真的是丙,那不是明摆着在说,已经到达都城内、也能算是掌握了中枢力量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和海山之间产生了矛盾吗?此时海山尚在和林,而爱育黎拔力八达身在中枢,产生什么想要就此确立自己身份的想法,也不算让人意外。
——虽然最终都是海山登上了皇位。
【甲】
【选项错误】
【丙】
眼看着神迹没有表示选项错误,忽必烈叹了口气。海山登基没问题,爱育黎拔力八达心中有些想法也无妨,但问题在于,他们两人如果发生对立,“产生了一定风波”——那这个一定风波,是多大的风波?对于大元又有多大的影响?
南宋。
一些皇帝和大臣在看到神迹给出的选项和最终正确答案后,眼睛都炯炯有神起来。
他们觉得,这就是蒙古的一大弱点啊!
内部权位之争不断,谁都想要插上一手,且不讲什么伦理道德,又多数都有着自己的一批兵马……这些不同的问题加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啊,一个巨大的能够做些文章的漏洞。
再说了,先前窝阔台在位时期,拖雷就那么没了,难道不是窝阔台因为忌惮自己这个占着“幼子守灶”传统又有大量军队和资源的弟弟?
还有,他们这几大汗国看起来也并不能时时刻刻都一条心,站在一条线上,这样一来,外部的援助也有一定可能减少甚至没有啊。
虽然想要挑拨然后让他们减少对大宋的侵略是一件漫长的事情,且成功的可能性也未可知,但这好歹也是一条路么。
【是的,进行到了这一步,外界的争夺者已经被除掉,可在海山兄弟之间,又出了问题。】
【海山此时不在都城,而爱育黎拔力八达也产生了一些心思。除去兄弟二人,爱育黎拔力八达身边的人也有一些开始鼓动他自己登基,不管海山。这些人中包括诸王阔阔出、牙忽都及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师傅李孟等,也包括他们的母亲答己王妃。】
【答己王妃在都城稳定后,便让阴阳家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测算,最终阴阳家给出了这样的结果:“重光大荒落有灾,旃蒙作噩长久。”前半句“有灾”是指海山,后半句“长久”是指爱育黎拔力八达。】
【因此,答己王妃就将这个卦象结果派人送给了海山,并道:“阴阳家所言运祚修短,不容不思。”】
【海山自然不从:“我扞御边陲,勤劳十年,又次序居长,神器所归,灼然何疑?今太后以星命休咎为言,天道茫昧,谁能豫知?设使我即位之后,所设施者上合天心,下副民望,则虽一日之短,亦足垂名万年,何可以阴阳之言而乖祖宗之托哉?”】
【随后,海山便让康里脱脱迅速赶往都城,表达了自己势必要登基即位的决心,自己则亲率三万大军,分三道南下。】
【五月,海山抵达上都,召开忽里勒台大会,顺便处死了卜鲁罕和阿难答。】
【五月二十一日,海山即位于上都,是为元武宗。随后,他追尊父亲答剌麻八剌为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并且,将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元朝,至元年间。
忽必烈的脸色是真的不怎么好看了。
——把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立为皇太子?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他这个曾孙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满朝文武、诸王宗亲居然也没人对此提出异议?
不论是大蒙古国,还是中原汉人,都没有这个传统,大家都是父死子继,父子相传,退一步就是祖孙相传。谁会真的搞什么叔侄相传,谁又会相信叔侄相传?!
放在草原上,父死子继,兄弟之间都能搞出来一大堆事情,就像他自己和阿里不哥,就像是贵由汗的登基;放在中原汉人王朝中,那说是有什么金匮之盟的赵光义,他把皇位给自己的弟弟了吗?给自己的侄子、赵匡胤的儿子了吗?
真金的神情与忽必烈一样不怎么好看。虽然阿难答被踢下去了,汗位皇位还在自己这一系,这确实值得高兴,但是,不论是海山还是爱育黎拔力八达,怎么就能打算进行兄终弟及?这不正是祸乱的根源?
他也就此开始思考:“海山这时候多大了?他自己的儿子多大?如果真的是兄终弟及,那他驾崩的时候多大?”
他和忽必烈对视一眼,心中都是悚然一惊。
如果说非要找一个海山愿意立自己的弟弟为皇太子的理由的话,除去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扳倒阿难答一事上出的力外,那最有可能的就是海山自己的儿子年岁还不够大,为了防止其他可能的意外,他选择了同母弟为继承人。
那么,大元在那二十余年间换了八个皇帝,这些皇帝究竟是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死掉了,还是因为宗室争夺汗位的斗争而被弄死的?
要是第二个原因,那大元宗王们的力量委实有些过大了,一连搞死八任皇帝,理论上这种争斗下上位的皇帝不是所有人共同的妥协结果,就是自己真有实力……但是要忽必烈和真金来看,这个原因的可能性不算是非常高。
若是真的争斗到了这等地步,那总也不会一连争斗八次吧?而且按照大元的政治机制,这种可能性真的不是非常高。
但是第一个原因……大元接连推举出了八个皇帝,结果这八个皇帝没有一个能长期稳定在位,一个个寿数都那么短暂……这件事情比宗室争斗更可怕啊!
如果真是如此,那岂不是说上天并不眷顾于大元?
【事实上,当初答己王妃命阴阳家占卜出的那个结果,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海山的年号是至大,而这个年号虽说共有四年,但实际上应当是三年多一点点。至大四年正月初八,海山驾崩,年三十一。算上大德十一年他五月登基后的在位时间,总计也不过三年有余。】
【海山驾崩,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是为元仁宗。】
【仁宗的年号为皇庆、延佑,而他在位时间虽然也没多长,但确实比他兄长要长。皇庆用了两年,随后延佑用了七年。】
【只不过,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样崩于正月,也就是延佑七年正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