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宝年间。
赵德芳的心早已不断地随着进展不断起起伏伏。他顾不上自己的仪态,猛然拍了一把大腿:“完了!这个简轩还有其他人,他们不会也一到滨南省就学着伊农和静安这两人一样蒙骗皇帝吧?!”
他承认,皇帝的一些处理方法和一些思路确实存在问题,但是这也不能是皇帝得不到下面的真实情况汇报的理由啊。
如果简轩这几个人保证的好好的,到了天高皇帝远的滨南省,就开始对上糊弄——那皇帝怎么真正了解到确切的情报?朝堂又怎么能够做出相对更加正确的决策?
——说的更难听一点,不管这些大臣们怎么糊弄,他们也都是不能代替皇帝来签署条约的。这样一来,莺莺国查尔斯等人的要求就并不能真的得到保障,他们必然会继续掀起战争。到这时,滨南省的官员们又要怎么办?
难道,真的是要尽可能地一直捂着盖子,直到盖子捂不住了,爆发了,才转头上报?
本来央洲就存在各种问题,要是当地官员真的都打算这么玩儿……那可真就是只能是一句话:完蛋了。
【前面提到,皇帝改用了简轩,作为新的处理事务的人,而除了简轩本人外,皇帝还任命了两个参赞大臣,分别是担任军机大臣的存端,以及担任潇芙省提督的杨松。】
【这两位大臣,存端主要负责除军务之外的各种事务,而军事方面则由杨松负责。】
【杨松,绝对称得上是一员老将了。十五从军,如今已经到了“从心所欲”的年纪,身经百战,凭借军功,还获得了三等侯爵的封赏,颇受皇帝信任。】
【在受命之后,简轩等人便开始赶往滨南省。】
【但是,几人并不是一同出发,简轩和存端此时身在京中,但是杨松却并不在,也因此,他距离滨南省的距离更近。】
【二十一年二月十三日,杨松抵达了滨南省。】
【此时,距离莺莺国舰队于二月初六当天攻破二山门的防守,已经过去了七天。】
【在这七天之中,滨南省的官员士绅兵卒乃至一部分百姓都生活在担忧之中,因为莺莺国并没有在夺得了二山门之后就罢手。他们就在第二天进攻了位于潢孚港的鸦墉炮台,鸦墉炮台可以说是又一处央洲进行了重兵屯守的炮台。】
【随后,在二月初十,莺莺国舰队攻下了乓洲炮台,十一日继续攻下了乒洲炮台。】
【这样一来,等到杨松抵达滨南省的时候,莺莺国的舰队距离滨南省的治所花穗城仅有数里的距离了。】
【而就在杨松抵达花穗城的第二天,二月十四日,查尔斯再度派兵发动了攻势,这一次,又攻陷了距离花穗城更近的两座炮台,这两座炮台距离城墙的距离只剩下了六里。】
【这给杨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辽朝,会同年间。
耶律德光也有些同情这个杨松了,一过来就要面对这样的局面:“虽然这个杨松确实是军旅多年,身经百战,但是这一回的敌人可与之前的敌人都不相同啊。”
杨松有着大量的作战经验,可多是在陆地上,虽然央洲在与莺莺国舰队作战的时候,多是采用岸防火炮,某种程度上也能称得上是陆上作战,但还是不同。
更不要说,莺莺国的舰队,他们的火炮等一些装备与央洲已经存在了不同,这种不同在实战之中会对不清楚这些情况的央洲造成不小影响;再加上一些时候央洲的官员在布防的时候存在的思维惯性……
耶律德光叹气。
说实话,他也没打过这种水战,真要他现在说怎么办,恐怕他也很难提出一个多好的方案来。
若是再如央洲这样消息闭塞、传递不畅的话,那就更难了。
以及,现在的滨南省有多少军队了?皇帝当时调集的支援军队,需要多久才能抵达滨南省、抵达花穗城?——莺莺国要是再这么进攻下去,那欠缺的就不只是军队了,还缺乏火炮。
【杨松的第一个行动,是想办法稳住查尔斯,让莺莺国暂且不要继续进攻,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为此,他先是表示愿意与对方谈判,并派出了之前从林石麟担任钦差大臣时期就参与谈判事宜的大臣余与堂前去莺莺国舰队之处,与查尔斯商谈。】
【随后,杨松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花穗城进行布防,以及进行河道上的防守,并在城外的一些高地驻扎了兵力。此外,他还为可能的火攻进行了准备。】
【而查尔斯一边,虽然确实暂时停战了,但是莺莺国也没有闲着,而是在不发动攻击的情况下继续派出舰船,四处探索,尝试开辟各种可行的路线。】
【二月十八日,杨松等人尝试了一个方法,以夷制夷——他们给咪国商人发放了允许商贸的执照,想要离间咪国和莺莺国,而查尔斯收到消息后则立刻宣布封锁了滨南省海域。】
【此时,双方的暂时的表面和平再一次撕毁。】
【二月二十一日,莺莺国的舰队进攻了南边、另一条水道上的大蓝窖炮台,非常轻松就获得了胜利——事实上,驻守在大蓝窖炮台的守军并没有什么战斗意志,在开战前,守军的将领还曾经向莺莺国的舰队传话,想要与对方达成一个“协议”:我们大家都不要开炮,然后我这边放上六次没有炮弹的炮,听个响,避免丢了皇上的面子,让我不好过。】
【在这一战之后,查尔斯在二十四日又派出了一次要求谈判的船只前去花穗城,但由于双方对于“和平使者”的判断标准不同,因此,这一次的船只被击退。】
【二十六日,莺莺国舰队重启战火,他们沿着上一次占领的大蓝窖炮台所在的水道北上,接连攻下了五座炮台,最终,在下午的时候,抵达了位于花穗城西南角的商馆——升起了莺莺国的旗帜。】
【在重新占领商馆之后,查尔斯再度向当地的官员发出文书,要求和最高官员面谈商议。】
清朝,康熙年间。
康熙自己读过不少史书,许多还可以说是翻来覆去地阅览,细细咀嚼。
也因此,他并不是不了解一些王朝后期的军中、距离朝廷较远的大臣们对于朝廷的命令的态度与应对方式。事实上,他对这些非常了解,对于这样的情况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了解。
说的不那么政治正确一点,他对这样的事情产生的原因也有所了解——只是,了解归了解,解决归解决。
不提他本身非汉人的身份,就说他能够看出来的造成这些后果的那些原因中,即使他是汉人君王,他也并不能很好解决。毕竟,这些原因之中,有一大部分在皇帝们看来,就是根本不能彻底断绝掉的。
不谈想要断绝如何地困难,即使断绝,也只能做到短期,时间一长,这样的情况又会出现;就是真的谈了,大家——不论皇帝还是大臣还是士绅百姓们,也都无法想象这么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不能从根底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遏制。
但是,看到这一整个过程,康熙也已经明白,央洲,早已过了辉煌鼎盛的时期,更是难以扭转。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将领,都像是那些地方头目一般,可以私自与敌人媾和,与敌人商谈条件,与敌人同流合污……
哈!不要丢了皇上的面子!双方都不要真的开炮,只是放上几声空炮!
这也怪不得央洲的这么多炮台这样轻易就陷落了。
即使央洲的布置和防御策略确实存在问题,即使央洲的实力确实敌不过对方,最终终归要战败,那陷落的速度也不应该这么快——如今看来,说不定就算没有策略失误和武器的差距,在这样的将领和军队的防守之下,央洲也会被这莺莺国打得节节败退。
可是怎么解决?怎么解决?
如果是武器方面的差距,可以派人去学,即使有其他的衍生问题,如派谁去学、装备到哪支军中……都并不难解决;但是这并不是武器方面的问题,这还包括了在央洲的军中纪律、官员态度等非武器的、而是人的方面的问题。
人的问题,怎么解决?
或者说,他,如何能够从他所在的时期,解决掉日后数代之后会出现的人的方面的问题?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向刘启提问道:“你觉得,为什么查尔斯一直没有持续作战,而是打上几天就重新派人前来谈判?”
刘启思量,他想到了这一场战争最初的起因:“除了他们的补给问题外,最主要的应该还是为了重启贸易。”
不管莺莺国那边有多少野心,他们的野心中的极大一部分都是与贸易有关,他们想要更大的贸易自由、更大的贸易份额、更大的贸易利益——他们想要让央洲答应他们的贸易条件。
【查尔斯这样的做法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他不想因为战争的原因,导致花穗城的这些商人们都离开。】
【发动战争,是为了获得利益。】
【而莺莺国的这一次的利益,就是在于更大的贸易利益。】
【如果因为战争,反而让这些能够带来利益和贸易网络的商人们都跑干净了,那显然不是查尔斯、詹姆斯等任何一个舰队长官,或者莺莺国国内愿意见到的事情。】
【况且,就在此时,海洋上,还有许多艘莺莺国的商船还在徘徊,就等着莺莺国的舰队用武力让他们能够重新进行商贸活动。】
【因此,他再度发出了要求谈判的文书。】
【而杨松呢,经过这几天劈头盖脸,如疾风骤雨一般的打击,他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个敌人,与之前的并不一样,而且,他还开始认为难以敌过对方。他或许只能勉力做到保全滨南省,至于皇帝要求的全歼敌军,那是压根做不到了。】
【于是,杨松虽然表示自己只能处理军事事宜,并没有与查尔斯谈判的权力,但是他还是表达了愿意谈判的意愿。】
【同时,他跑去找到了林石麟,与他一起讨论此事的应对之法。】
【而在查尔斯提出谈判的第二天,二月二十七日,余与堂再度前去与查尔斯谈判。查尔斯态度非常强硬,同时,他表示,如果央洲能够恢复通商,那么莺莺国的舰队可以暂时撤退。】
【杨松在与林石麟等一众官员商讨过后,在对花穗城随时可能被莺莺国舰队攻陷的担忧和恐惧下,在觉得确实没有办法抵挡住莺莺国的舰队的情况下,决定同意查尔斯的条件。】
【于是,二月二十八日,杨松一边给查尔斯传递自己和滨南省众官员同意条件的消息,一边在城中贴出了告示,表示各国的商人们都可以依照旧例进行贸易。】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对于滨南省的官员们最终选择了屈服并不意外。
虽然有时候,为了战争胜利,牺牲一座城池并不如何,但是滨南省的这些官员们大约都是自觉看不到战争胜利的可能的——也或者,这个概率太小,让他们不愿冒此风险;以及,即使日后能够获胜,但他们倘若弃城,也还是会被皇帝惩处,身家性命不保;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官员的心中还有着那么一些对城中百姓的在意。
总之,他们放弃了——这就是战争的价值之一。
获胜的一方,可以获得一定的权威,并由此来压制另一方。
这也是他一定要对北面那些家伙动兵的原因之一。只有战争上获得了胜利,才能获得大明、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朱瞻基思来想去,道:“所以这一回,皇帝能明白事情的严峻程度吗?”
朱棣和朱高炽都沉默了。
他们虽然很希望皇帝能够意识到,但是他们也必须承认,皇帝多半在这时候还是意识不到的。
如果消息传回朝中,皇帝可能不会觉得是己方确实存在差距,以至于不敌,他还是很有可能会接着觉得是杨松如同前面的伊农还有静安一样,胆怯了,惜身了,不敢作战了。
但问题是,这还是消息能够传回朝中的情况。
消息,能够传回朝中么?
“这个杨松已经年逾七十,官场上打滚多年,想来写奏折的本事也要比其他年轻一些的官员高上不少。”朱棣最终这么说道,顺带教育一下子孙,“能够分辨臣子的奏折,发现他们之中的问题,也是为人君的必备能力。”
说实话,杨松这都直接相当于达成一个协议了,虽然没有签字……这要能把皇帝糊弄过去,那不仅仅需要他本人的写奏折水平高超,还需要其他滨南省的官员们也与他“同心同德”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