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封奏折中,刘玉汶写了十点内容,其中都是从“作战”的角度写的,而非谈判的角度。】
【准确来讲,他是从作战的角度,写明了现在作战的难度,以及相应的各种困难和需要的条件,并由此反过来论证作战的不怎么可行,以此证明此时正应该谈判。】
【第一点困难在于,曲江一带的央洲军队数度惨败,这严重打击了军中的士气,并且很难再度振作起来。】
【事实上,刘玉汶的这一点写的也比较简单和隐晦,或者说,他在这封奏折中的每一点,写的都比较浅白隐晦,属于那种点到即止,绝对不多谈,也不打算深入牵扯或者评判其中深意。】
【就像是第一点,央洲军队岂止是这数度战败造成的士气大败,他们分明是有不少在战前其实就存在各种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吃空饷、训练时长严重不足、军备落后甚至损坏、将领和士兵不愿意作战……】
【这几度的惨败,则是将这些问题全部都放大了,变得更加严重。】
【第二点困难是,即使想要现在继续补充兵力,也是要从西北等地调兵,虽然那边的士兵多为边疆守卫,称得上是“劲旅”,但是从现在开始算起,想要调过来,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从西北调兵,不论怎么算,都起码需要四个月——有这四个月,莺莺国舰队都不知道已经到哪儿了,压根来不及。】
【第三点困难在于,莺莺国舰队的火炮确实非常强大,炮火猛烈,央洲自己的火炮确实不是对手。】
【经过曲江这几次作战,曲江巡抚刘玉汶终于认识到了莺莺国舰队所装备的火炮的强度,补充了由于滨南省官员们闭口不谈而导致的信息欠缺。而他的这封奏折,这句话,也终于在朝堂上直白地点明了央洲的火炮和莺莺国火炮的差距,将这个事实摊在了皇帝面前。】
【虽然很可笑,但是这偏偏又确实是一种进步。】
【当然,火炮的威力大小,不仅在于央洲的火炮敌不过对方,还在于央洲军队和将领们在战前都对此没有认识,自然没有心理准备,进而导致在猝然面对的时候,遭受的打击也就更为严重,恐慌情绪更为迅速地传播,士气崩毁地更快。】
【第四点问题则是莺莺国军队的作战问题——莺莺国军队并非不擅长陆上作战啊!】
【在经过颜载岱等人的奏折,让皇帝和朝堂上下认识到莺莺国军队是会陆上作战的时候,刘玉汶的这封奏折,这是让皇帝认识到了,莺莺国军队不只是“会”陆上作战,他们还非常擅长陆上作战!】
【而且,这种陆上作战,是莺莺国军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的,不需要什么“央洲奸细”……】
【第五点,刘玉汶则是提到了作战后续的问题:即使央洲真的能够在陆上击败莺莺国舰队,但那也不能阻止莺莺国舰队可以登船入海,从海上自行离开,几乎无可阻挡。】
【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皇帝之前允许静安谈判的一部分原因,就包括了这个“央洲不一定能够从海上歼灭对方”的问题,其后虽然决定主战,但也始终关注着这个问题。】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一手捂脸,喃喃:“是啊,这怎么不能算是一种进步呢?这确实是一种进步啊哈哈哈哈哈……”
虽然刘玉汶的这封奏折的根本目的,是要说动皇帝,让皇帝从决定作战变成决定谈判——皇帝本身就有所动摇,此时有着这封奏折的分析,非常有可能会被说动。
虽然刘玉汶已经不打算继续作战,他也丧失了所有的作战信心,他还想要让伊农回来继续主持这边的事务……也虽然,即使他写了这封奏折,即使他提到了各种问题,但是他同样不愿意触及深层次的各种核心弊病……
但是,这确实是一种进步了。在这一群群隐瞒实情的官员之中,在没有人想要说真话的环境之中,他确实是进步了——虽然,这也有着他对皇帝现如今心态的揣摩。
只不过,这种“进步”,真的很难不让人感到崩溃。
皇帝,皇帝你的脑子呢?你的脑子都哪儿去了?
大臣,那些擅长揣摩皇帝心思的大臣呢?那些皇帝倚重的大臣们,你们怎么就没有早点说一些事情?
非得等到这种时候,等到这种央洲的大量军事上的弊病都已经被莺莺国舰队看了个分明的时候,在央洲已经数度战败、主动权已经不剩多少的时候……才有人跳出来,说一些一看就知道,都不需要深入分析的事实?
央洲的问题,不谈朝政地方,只谈军备军务,就已经非常多了,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空饷,士兵素质,将领水平,火炮火器的水平和养护……
这些问题,也并非什么新鲜事,往前翻,几乎每个朝代的末期都存在这些问题,属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刘玉汶在奏折中,都不敢也不愿触及这种老话题,这种还并不深刻、没有直接指出背后各种勾连的问题。
这已经能够说明朝堂的情况了。
而皇帝……皇帝难道还需要一个大臣来提醒他央洲此时存在的这些,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的问题吗?
他自己发觉不了?——那说明央洲确实没救了。
他发觉了但是不打算改?——那央洲依旧没什么好指望。
至于说大臣们……那还真的不能有多少指望,毕竟又不是他们家的江山。
——————
——————
哈哈哈哈哈终于快要结束了这件事情……看得真的让人已经有点怀疑人生了